中醫到底行不行? | 拾書所

中醫到底行不行?

$ 300 元 原價 380
從理論、辨證、處方,到用藥解說,
透過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分享,
破除大眾迷思,不再錯將民俗當中醫,
以「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精神,
探求不科學但有用的中醫之道!

  本書作者杜李威為中醫婦科權威,學術思想承襲「上海派」醫家,以「中西醫匯通」為特色。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現代大眾對中醫的迷思,直探中醫本質;二、問診中遇到值得探討的案例,帶來臨床論治新觀念;三、學生時代到開業至今的業界觀察,分享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期許。

  破除你對中醫的迷思和懷疑,
  建構正確的醫療保健觀念
  中醫可以治療感冒、肺炎等急症嗎?什麼叫做「子宮寒」?孕產婦能不能吃冰?吃中藥會影響胎兒嗎?……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執業多年來的經驗,妙用詼諧的比喻,以科學思維闡述中醫原理,帶你重新認識博大精深的老祖宗智慧。
  ➣觀念正確勝過一切偏方補品!

  從辨證論治到中西醫整合,
  翻轉中醫「不科學」印象的36則臨床醫案
  中西醫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西醫看的是「病」,中醫看的是「病人」。
  除了經期不順、不孕症、習慣性流產等婦科專業外,從氣喘、鼻竇炎等常見病症,到腦中風、肺炎等急重症,收錄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看現代中醫如何採用西醫的病理分析,加上傳統醫學的辨證方法,體現中醫「全人醫療」的精髓。無論是從故事角度還是實用角度來說,都值得一讀再讀!
  ➣從病理分析到用藥思路,關鍵處方全公開!

  AI取代不了的專業,
  與時俱進的中醫師證治學
  作者透過分享自己從學生時期到開業至今的故事,探討包含中醫社會觀感不佳、中西醫論戰、醫病間的相處之道,甚至醫療經濟學的難處、經驗醫學傳承困難等現代中醫的困境。藉由強調「因人論治」的傳統中醫精神,提出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期許與展望。讓讀者認識不同於電視節目上談養生的中醫形象,屬於中醫師這個職業的真實面貌。
  ➣獻給中醫界的真摯告白!

  ◆特別收錄〈漫談中醫外科與異位性皮膚炎〉
  分享承襲自國醫朱士宗、朱樺的跟診見聞與常用藥物解析,一窺上海派中醫外科的精髓

內容摘文
▎古老的語言——什麼叫做「子宮寒」?

當中醫師幫你把完脈,你可能會問:「醫生,我這身子是什麼情況?」如果電視看多了,或許還會問:「醫生,我的體質是寒還是熱?」

畢竟傳統醫學使用的語言已經離我們的生活經驗太過遙遠。如果中醫師告訴你,你這個是肝逆犯胃、肝鬱化火、肝陰不足、脾陽虛衰……這樣的語言肯定讓你聽了一頭霧水,不說則已,說了反而更增添你的疑惑。

所以,我們好像已經習慣了去看中醫不知道該怎麼問,醫師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互動模式。有時候,中醫師給個敷衍式的回答,或是硬要套用現代化、貼近生活的語言來解釋病情,往往讓人感到啼笑皆非。

常見的狀況是這樣:

病患走出診間,家人問:「剛剛醫生怎麼說?」

「喔。醫生說我子宮太寒,長很多顆肌瘤,要好好調理,不然會流產……」

但是,什麼叫子宮寒?子宮寒的定義是什麼?你能提出任何證據支持子宮寒和長肌瘤之間的關聯嗎?誰說長了子宮肌瘤就會流產?為什麼中醫一直給人不科學、不理性的印象?類似這類對話一旦傳出去,肯定被婦產科醫師嘲笑。

不同於「排毒理論」這種錯植在中醫身上隔空出世的歪理,「子宮寒」確實是傳統中醫的語言。雖然我們可以在歷代典籍看到許多「宮寒不孕」的描述,但我這輩子極力避免使用這樣的語言,也從來沒有跟病患說過她子宮寒。為什麼呢?

試想一種狀況。當一位財經專家上電視說:「最近的股市很冷……」,我想,應該不會有觀眾認為:「現在是夏天,每天的氣溫都在三十六度以上,股市怎麼會冷?」或是說:「股市很冷。那你等一下去號子的時候,記得多穿件外套。」顯然,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股市冷,是形容每天的交易量比從前少很多的意思。相同的道理,「子宮寒」就和我們形容買氣很冷、打入冷宮、坐冷板凳等等一樣,指的是卵巢子宮的生理機能出現障礙,沒有辦法發揮正常的功能,而不是子宮溫度太低。

我常說,古人用簡略的文字來形容卵巢子宮機能不佳有其時代的背景,當代的中醫師應該與時俱進。舉凡月經週期不規則甚至閉經,月經量少,色暗血塊多,月經淋漓不止經期長達十餘日,無排卵月經(基礎體溫沒有高溫期)等等,傳統上雖然可以被歸類在「子宮虛寒」,但當代的中醫師應該針對問題謹慎處理,而不是沿用舊時代的說法隨便打發病患。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