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 拾書所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 450 元 原價 450
沒搞懂誘因之前,別靠直覺做決策!
善用現場實驗經濟學,精準決斷事物的因果脈絡。

  「我用本書將經濟學從學者的象牙塔帶進你家客廳。」──李斯特(本書作者)

  如果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讓你驚嘆連連,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會更加令你大開眼界!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跟著兩位行為經濟學家的腳步,探索大數據不說、但有效決策不能不懂的關鍵。就算不能讓全世界都聽你的,至少做事不瞎忙、生活不吃虧!想要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本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內容摘文
如果你希望別人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情,誘因非常有用。小時候,假如媽媽答應你,只要把房間打掃乾淨,就能得到玩具,那麼你可能會乖乖打掃房間。萬一你下個禮拜沒有打掃房間,媽媽會把玩具拿走,直到你打掃完畢,才把玩具還你。從牙牙學語的時候一直到現在,我們學到的一切,大半都仰賴這種獎懲並用的方式。我們用處罰或罰款等負面誘因,遏止別人去做我們不樂見的事。正面誘因(通常是金錢)則可能促使人們克服萬難,改過自新,做「對」的事。

但誘因其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誘因是複雜的工具,不見得總是能如你想像發揮效用。在採取任何誘因之前,應該先了解誘因如何發揮效用,然後利用誘因來了解人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一旦我們了解人們重視什麼,以及為何如此,就可以開發出有效的誘因,並運用誘因,來改變孩子的行為,激勵員工,吸引顧客,甚至說服自己做某些事情。現場實驗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幫助我們了解如何使用誘因,以及誘因為何有效。

在某些情況下,誘因可能適得其反,促使人們展現你不樂見的行為。

罰款真的有用嗎?

幾年前,葛尼奇和太太阿雅蕾特太晚去幼兒園接小孩,結果得到慘痛的教訓。阿雅蕾特和葛尼奇那天在特拉維夫的海灘度過美好的一天,享受了美味的午餐,聊得很開心,以至於忘了時間。等到他們倏然想起,已經快四點鐘了,距離接女兒的時間只剩下十五分鐘,但是從海灘到幼兒園,還有半小時的車程。當他們終於抵達幼兒園時,女兒興高采烈地跟他們打招呼,這時候,他們看到蕾貝卡的表情。

蕾貝卡是個慈愛溫暖的女人,身兼幼兒園的老闆、園長和大家長。她一直辛勤工作,努力存錢,多年後,終於存夠了錢,在距離特拉維夫二十分鐘車程一棟美麗的郊區老房子裡,創辦了自己的幼兒園。幼兒園的每個房間都色彩繽紛,燈光明亮,孩子們快樂地在院子裡玩耍尖叫。蕾貝卡聘請的幼教老師組成一支夢幻團隊,幼兒園很快就遠近馳名,被譽為當地最好的幼兒園之一。蕾貝卡很以自己的幼兒園為榮,而且她的確應該感到自豪。

但是當她看到葛尼奇和阿雅蕾特時,卻嘟著嘴。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