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翻轉健身模式,5大訓練×12分鐘,革命性的高效重訓計畫 | 拾書所

一週12分鐘,高強度科學健身:翻轉健身模式,5大訓練×12分鐘,革命性的高效重訓計畫

$ 297 元 原價 450
重量訓練,就是練越多就越好?不一定!
肌肉成長在於刺激的強度,而不是訓練時間的長度
高強度×五大關鍵鍛鍊,一週12分鐘,讓肌肉成長最大化的科學健身!

  本書作者道格.麥格夫醫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想兼顧有效健身,
  因此在眾多科學研究中,找到了解答,提出了顛覆以往的衝刺間歇重訓。

  道格醫生發現,「藥物」和「運動」有著相似的道理,這兩者皆可刺激身體。我們都知道藥物不是劑量越高越好、吃越多就越有效,過量反而會中毒,而「訓練」其實也是如此。訓練的強度、次數、頻率等,都應該落在某個區間,才能為身體帶來正面效益。

  舉例來說,在訓練模式相同下,比較「12分鐘的高強度組」與「12小時的低強度組」的成果,兩週後,長時低強度的肌肉反而損耗嚴重。而短時高強度反而更能有效刺激心血管與肌肉能量,強化肌力與體能,減少肌肉疲勞。

  原來想要有效健身的關鍵,在於短時間內做最對多的力竭重量,
  所謂力竭重量,就是以正確的動作做到可負荷的最大重量。
  根據作多年經驗,只要做5大鍛練,並以個人可完成動作的「最大重量」,
  各做2~3分鐘即可,這樣的方式,即可達到訓練的最大化!

  ◎ 12分鐘 × 5大鍛練,科學高效健身
  不是每天去健身房把全部器材都練一遍,才算是精實訓練。
  只要進行以下五種複合式運動,即能訓練全身最多部位的肌群,提高效率。
  動作簡單,有助於專注練重量、給肌肉最大的刺激,且不論以器械或自由重量都可以做。

  【鍛鍊一】划船機:鍛鍊背部主要肌肉。
  【鍛鍊二】胸推機:鍛鍊軀幹前側肌肉。
  【鍛鍊三】滑輪下拉機:練軀幹前後肌群與手臂。
  【鍛鍊四】上推舉機:一次練到上半身所有肌群。
  【鍛鍊五】腿部推舉機:一次練到下半身所有肌群。

  ◎ 提供個人化鍛鍊菜單
  可依個人情況自由調整訓練模式,達到訓練目標。
  1. 身體無法負荷高效訓練怎麼辦?
  可將站姿提踵、二頭肌彎舉、三頭肌下拉等單關節運動,合併或替代到五大項訓練中,以加速身體恢復。

  2. 遇到撞牆期如何應對?
  可從五大訓練中挑出上肢拉動作、上肢推動作和腿部推舉各一項做。也可以從上述三項中選一種做;使用自由重量者,可選擇屈體划船、臥推、或深蹲其中一項,和兩種輔助動作練,可突破肌力提升的停滯。

  ◎ 本書適合哪些人
  1、想要安全健身的入門者
  2、時間有限、講求效率的健身者
  3、想要學習高效鍛練法的健身專家
  4、改善身體疼痛不適者

內容摘文
第四章

五大訓練動作

這一章節中的訓練計畫代表一個理想的起始點,也是你決定嘗試各種調整方案後可以不時回頭的基礎。如果你在之後的訓練中確實選擇偏離此計畫,去從事本書後面提到的一些方案,你也必須回到這個訓練去評估你的進展。這樣一來不僅幫助你正確評估自己的表現,還提供了刺激大部分肌肉的有效方式。此計畫可以廣泛適用於所有的人,幫助大家從運動中達到最大的進步和適應。

五大鍛鍊說明

此計畫僅包含複合式動作,也就是包含繞多個關節軸旋轉的運動,因此每個運動都使用多個肌肉群。三個「核心」動作將使身體的所有主要肌肉結構作功,我們稱它們為三大訓練動作,分別是腿推舉、下拉和胸部推舉。除了這三大動作之外,我們也加入過頭推舉與坐姿或複合划船,組合成五大訓練動作。這些動作很大卻很簡單,使用多個肌肉群,對一般人而言也容易協調與進行。與其將注意力和精神投入在協調一個複雜的動作上,不如從事一個簡單又自然的動作,如此一來,你主要的精力與焦點都可以放在執行困難的訓練,而不是試圖從事兩個相反的動作。

本章後段將說明如何安排反覆次數和記錄訓練進程,不過現在先讓我們詳細介紹各個動作。

鍛鍊① 坐姿划船

第一項動作是坐姿划船,通常被稱為上肢「拉」動作,訓練目標是軀幹後方(背部)的軀幹肌肉組織,因此也會用到負責上肢屈曲的肌肉。

參與的肌肉結構:坐姿划船使用闊背肌、菱形肌肉組織,位於兩個肩胛骨之間,使肩胛骨內收,還有從薦骨底部連結到頭部後方的脊椎伸肌。以上肌肉都是次要組成部分,再加上所有前臂屈曲側用來屈曲你的手腕和二頭肌的肌肉,以及在肘關節彎曲手臂的肱撓肌。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