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前的臺灣,一波波的衝撞敲開自由的大門;解嚴後的臺灣,臺灣人慢慢學習使用得來不易的話語權,更多壓迫情境亦有機會浮現出來,帶動了臺灣1990年代以降各種社運議題,然而也衝擊著曾經在黨國教育成長下的臺灣人。至今,不同的聲音持續發酵,如何促進彼此友善的對話,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慶幸的是,因為身在自由民主的國家,各種聲音得以大聲說出。本期《觀‧臺灣》以臺灣戰後的社會運動為題,收錄的精彩文章包括:
收錄年表與具代表的社運事件〈臺灣人的抗爭簡史〉
想爭取權益或抗爭不公不義?〈社運入門——上街參與前,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將1972年美麗島事件的實況傳到海外〈答錄機裡的海外應援:「臺灣之音」與美麗島事件〉
訪談3位不同世代的社運工作者的親身經歷〈理想、光榮與傷害:我的社運記憶〉
保安警察對社運的看法〈站在對面的我,怎麼看待社運〉……等。「本事」一詞在中文裡有著「情節大意」的意思,例如:電影本事,也有著「本領、技能」的意思。這本小書借用「本事」這個詞,希望大家看到不同世代所累積的社運精神與技藝。站在社運歷史的面前,這本小書顯得很輕,我們有很多未竟之事,正如社會運動的未完‧待續。
收錄年表與具代表的社運事件〈臺灣人的抗爭簡史〉
想爭取權益或抗爭不公不義?〈社運入門——上街參與前,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將1972年美麗島事件的實況傳到海外〈答錄機裡的海外應援:「臺灣之音」與美麗島事件〉
訪談3位不同世代的社運工作者的親身經歷〈理想、光榮與傷害:我的社運記憶〉
保安警察對社運的看法〈站在對面的我,怎麼看待社運〉……等。「本事」一詞在中文裡有著「情節大意」的意思,例如:電影本事,也有著「本領、技能」的意思。這本小書借用「本事」這個詞,希望大家看到不同世代所累積的社運精神與技藝。站在社運歷史的面前,這本小書顯得很輕,我們有很多未竟之事,正如社會運動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