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信任誰:FBI資深探員教你利用行為科學預測法突破識人盲點 看穿偽善與謊言 | 拾書所

你該信任誰:FBI資深探員教你利用行為科學預測法突破識人盲點 看穿偽善與謊言

$ 400 元 原價 400
先思考,再信任;
培養解讀人心的能力,就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實戰高手傳授不可或缺的識人功夫。想預測他人的行為是否能替你的工作增值加分,這本書就是必讀的佳作。」--《FBI教你讀心術》作者 喬‧納瓦羅 專業推薦

  暢銷書《如何讓人信任你》續作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顆半星評價

  信任是人類的天性,值得相信的人也比不值得信賴的人多,但我們卻經常誤判,即使是最正直的人也會背叛你的信任。於是,我們會對人性感到失望,從此不再輕信他人。

  本書作者羅賓・德瑞克在聯邦調查局(FBI)反情報部門擔任三十年的行為分析員,是行為解讀大師。他曾處理最棘手的間諜案與恐攻事件,只要從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是不是值得信任,或是不是在說謊。

  他把自己多年累積的信任判讀術,整理成六大指標,讓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言語、肢體動作,以及當下的形勢,正確預測任何人未來的行為模式。即使你不喜歡對方,仍可予以信任,進而創造互信互惠的盟友情誼。

  可預測、可信賴、對你有信心,是信任一個人的三要素。當我們願意相信對方,就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情緒,也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善意及接納,形成更能信任他人、更願意表達自我的正循環。

  一個人可信度的六大指標
  互惠度:對方是否認為你的成功能使他受益。
  長久度:對方是否認為會和你建立長期的關係。
  可靠度:對方是否有能力兌現承諾,並以行動證明。
  行為力:對方是否能持續展現正向行為。
  語言力:對方是否懂得雙向溝通,還是只願談論自己。
  穩定力:對方是否能持續展現成熟情緒和自我認知。

  FBI教你與人拉近距離的五大技巧
  強化體驗:與對方談談共同的經歷,能讓人意識到兩人其實很「近」;或是引導對方跳脫慣性思惟與自動反應,能消除其戒心。
  關係需要儀式感:為對方買杯咖啡、寫張小卡片……等,讓某一天或某個時刻與其他日子不同。
  先從信任對方開始:信任的同時,也別忘求證。這種「鍛鍊過的信任」,能讓你知道如何明智地信任他人。
  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讓彼此都能獲得尊重。
  以「信任守則」自我觀察:將放下自我、肯定他人、放棄批判、理性至上、樂善好施這五大原則反向運作,以對方的觀點自我檢視。

  向FBI學習信任判讀術
  讓你不再看走眼的六大可信度指標
  主管是否願意與你互信互惠的十大線索
  拉近彼此距離,加速人際關係進展的五大密招
  判斷對方是否有能力又肯努力的十大重點,找到值得你信賴的人
  這樣做代表什麼?從行為破解他的內心世界
  語言可信度的十大要點,速判對方是說場面話還是真心話
  喜怒無常的人變數大,十大守則辨識情緒穩定度

內容摘文
第一部 是敵人,還是朋友?

第一章 如何在充滿陌生人的世界脫穎而出

九一一恐攻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紐約區辦公室

那日,天空湛藍,一切顯得如此美好,但,那天也是美國純真年代終結的日子。

當時生活安穩,景氣大好,民主昌盛。儘管在今日看來,這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有些不可思議,不過美國正處於在冷戰結束後的和平新局。

國際新秩序於一九八二年開始像幼兒學步般,正逐漸建立中。雷根總統終於和蘇聯達成協議,雙方簽訂各自銷毀中程飛彈的合約,停止製造所有新型核子武器。雷根之所以與蘇聯打交道是基於信任原則,但也認為與蘇聯人合作「要信任,也要查證。」(Doveryai no Proveryai),這句俄國古老的諺語讓蘇聯體悟到,唯有憑藉事實和數據才能證明自己值得美方信任。 

美國兩大政黨都看衰雷根的提案,左派認為還需要查證的信任稱不上是信任,右派則覺得絕不可輕信敵人。後來的事實證明兩方都錯了,這也是我銘記在心的一課。

然而那個太平盛世的確將步入盡頭,信任感就在幾秒鐘內瞬間瓦解,你認為絕不可能發生的事竟然惡夢成真。

當時我和同事正在華爾街的某個餐車旁,我們工作的聯邦調查局總部就在附近。雖然才上午八點四十五分,不過因為我清晨五點就進辦公室了,所以需要再喝杯咖啡提提神。

突然,我們聽到一陣巨響,大家都嚇了一大跳,紛紛抬頭眺望,赫然發現有架小飛機撞到世貿中心的北塔了!

等我們迅速趕回辦公室站在窗邊看究竟發生什麼事時,每個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瞠目結舌,完全無法動彈。

遠遠只見水泥與磚石逐漸從世貿大樓瓦解崩落,然而仔細再看更令人震驚,因為我們還看到拼命揮動的手腳,那代表隨建物崩塌掉落的還有一個個的人!

剎那間,一顆火球倏地穿過南塔。當下我突然明白了,我大叫:「天啊,這是恐怖行動!」

在辦公室的十名調查員和我全是海軍陸戰隊出身,還有人剛得到情報,說有卡車炸彈正駛向我們這棟超級高樓。

我立刻高喊道:「大家快撤離!」

雖然當時我在紐約區辦公室還算新人,周圍全是資深的前輩,但在這樣的情境下卻也顧不得越級犯上地發號施令了。我也幫忙組織了一群人,直衝世貿大樓底層的聯邦調查局指揮部救援。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