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製帚:台灣清掃的日常風景(中日雙語) | 拾書所

小島製帚:台灣清掃的日常風景(中日雙語)

$ 300 元 原價 380
★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劃自製書,深入地方傳統產業調查再出擊 ★
全台第一本記錄在地傳統清潔用具的材料與製作方式的專書
那些人,那些事,重新看見台灣掃帚獨有的地方故事

  10種植物 x 12個地方 x 13位匠人 x 12支掃帚
  —— 掃天、掃地,掃除塵埃砂土,趨吉避凶掃除厄運! ——

  清掃是家家戶戶的日常工事,從室外到屋內,拂去塵埃砂土的最佳工具,非掃帚莫屬。在塑膠製品大量生產之前,台灣存在著各式各樣以天然植物製成的掃帚,從你我皆熟悉不過的竹掃帚、可掃天煞地煞的槺榔帚、飄洋過海赴日的貴黍帚,再到與飲食貼近的稻草、高粱帚,這些傳統掃帚取材於大地,掃盡了塵土,最後再回歸到大自然。掃帚,不僅是清掃拂去塵埃砂土的最佳工具,也是掃除厄運、趨吉避凶和傳統習俗串接的神奇道具。

  這些天然清潔用具雖然只是生活的「枝微末節」,但它們的「技藝」與「記憶」都值得被認真看待。在環境意識抬頭、社會責任消費意識興起的今日,希望這些同時乘載台灣歷史與環境意識的掃除器具,有機會重新進入每個人的目光中。用於掃除的每一把掃帚,掃出一個個地方的故事。

  這本書中,我們調查全台各地以不同植物所製作出的掃帚,與拜訪這些日益年邁的製帚匠人,以材料分成「木」、「禾」、「艸」、「竹」四個單元,透過精彩的中日雙語文字和工藝紀錄影像,從植物取材、製作步驟到使用方式,呈現12把掃帚與綁掃帚的人的生命故事。

內容摘文
槺榔-嘉義・朴子

槺榔是一種台灣原生的棕櫚科植物,本名為「台灣海棗」。全台多處留有以槺榔為名的地方,在日本時期的《臺灣樹木誌》中亦曾記載,槺榔是「台灣全島低地皆屬常見」的植物,可窺見槺榔深入常民生活的痕跡。

槺榔的用途廣泛,幾乎全身上下都能充分利用,不僅可做景觀樹,木材可製作各類器皿,嫩芽及果實亦可加工食用,葉片曬乾後再經匠人巧手則成為一支支具有清潔及避邪意涵的掃帚。

天掃掃天,地掃掃地
槺榔掃帚又稱「天地掃」,顧名思義,天掃掃天,地掃掃地,天地掃需成對出現且不可混用。在台灣習俗中,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送神日,也是「清屯日」——一年一度打掃神龕及祖先牌位的日子——天地掃即在此時發揮最大效用。另一說因為槺榔樹挺立高大,吸收天地靈氣,以槺榔葉製成的掃帚可掃天煞地煞,因而稱為「天地掃」,能掃除污穢,亦能趨吉避凶。

早在清朝時期,台灣人就以槺榔葉製帚,《重修臺灣府志》(一七四七年)中有記載:「槺榔:幹直無枝,其顛生葉不過數十,結子作穗生木端,其葉臺人以為帚。」直到一九六〇年代,台灣各地仍有不少村莊以綁槺榔掃帚為業。

然而,隨著清掃工具的改變,目前手工製作槺榔掃帚的地區幾乎都已消失,至今還在綁掃把的人已寥寥無幾。嘉義朴子德興里過去大面積栽培槺榔,就地取材方便,掃帚產業曾經興盛,如今還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製帚匠人,涂梅花是其中一位。

「我從十六歲開始做掃帚,現在八十幾了。」問起出生年份,涂梅花說自己記不得了,但卻記得槺榔掃帚是什麼時候進到她的人生。凃梅花製帚逾七十年,她與妹妹都從事這項過去讓德興里家戶溫飽的傳統產業。她熟稔地拿起工具進行每一個步驟,自豪地說:「其他地方的掃帚差得多了!我們姊妹綁的比較漂亮。」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