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的地方創生(隨書附贈精美加賀風景明信片):台日跨國工作移居手記 | 拾書所

微觀的地方創生(隨書附贈精美加賀風景明信片):台日跨國工作移居手記

$ 276 元 原價 350
  作者自稱不擅長聊政治跟商業,但可以跟大家說個故事-一個關於他自己的故事。

  地方創生究竟是什麼?他覺得光是以「讓青年回鄉創業」或「改善少子高齡化問題」等關鍵字應該無法勾勒出這個政策下所有故事的輪廓。政策有具體目標、企業則有商業模式,但每個獨特的人生,究竟該邁向哪一個目標?又該套進什麼模式?

  人生的答案究竟是什麼?這些是在我前往加賀市開始三年任期前想都沒想過的問題。不細談哪些是可複製的模式,也不會分析數據與商業模型。這次,就跟著當年在東京事業觸礁的作者,拋下那些傳統教育灌輸的垃圾,來趟輕鬆愉快的放棄人生之旅,放空腦袋到日本鄉間與都市走一回吧!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去看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下一個小小專案的執行過程。從作者自己創業在東京吃鼈開始,遇到社會創新組織NCL、實際走訪日本地方政府、接任地域振興協力隊、當然還有那些在各地看到的奇人異事,過程不敢說精彩絕倫,但經驗絕對是獨一無二。

  以台灣作者寫日本經驗來說,前面有子涵前輩論政策的《抓住風一樣的人》以及奕屏前輩論設計如何改變地方的《地方設計》這兩本書,我想就地方創生領域談論方法的優秀刊物跟前輩已經多如繁星,而我這本書,比起她們那些認真派,應該比較偏小說跟隨筆,希望大家可以用悠閒的心情,跟著這本書一起到日本鄉間走一回。

內容摘文
終章-邁向下一個時代 (節錄)

從心中的北極星到人際連結

「小時候不會讀書,出了社會後也不是很會賺錢,那我的人生是不是毀了?」我的生命歷程如果循著台灣社會主流價值,那似乎是一無是處。

興趣廣泛總是喜歡一頭栽進新事物的我最常聽到的問題是:「那可以賺錢嗎?」人一輩子來世上就走那麼一遭,難道非要把所有東西都跟賺錢連結才行嗎?台灣現在的居民們除了原住民以外在不同時期移居到本島,新移民為了求生存總要拼上全力,而移居海外的新移民也是,為了要給下一代更好的條件,為了不要被當地居民看不起,為了爭取比在本國時更好的生活,大家也拼了老命。

但生存跟生活是不一樣的。

還記得在東京最後一次吃吃到飽。那天最後一次點餐時我按照慣例點了一大堆,結果時間到了沒吃完,店員把沒吃完的肉一盤一盤加進帳單中,雖然不至於貴到付不起,但心情卻不太爽。

「靠!我上次跟我們學校日本人來吃最後時間到有剩他還是讓我們吃完欸!」「算了啦,人家規則就是這樣寫的啊。」我不滿的抱怨著,而友人接著說:「這樣吃,不覺得很虐待自己嗎?」「對啦,年紀也到了,每次硬吃的話肚子第二天都很不舒服。」「想想這種吃東西的方式大概也跟台灣人的觀念有關係吧!」「喔?又跟台灣人有關係了?」「你想想台灣以前是移民社會,一開始求生存很辛苦,要省吃儉用,與其買好東西用久一點,不如買便宜堪用的東西用壞了再買。」「那跟吃到飽有什麼關係?」「在求便宜跟CP值的情況下,去吃到飽就要挑貴的吃、拼吃夠本。其實吃到飽是賣一個選擇權,讓你可以隨便挑菜單上的東西吃,而不是讓你吃夠本。畢竟在我們這種年紀怎麼吃才會夠本?吃到肚子整天不舒服有比較夠本嗎?那你再算一算,我們吃吃到飽的錢,去點單點可以點幾盤?一樣的價錢,要選擇吃粗飽還是吃品質?」

想吃粗飽還是享受美食?我想這就是生活跟生存心態上最大的不同。

最終還是該回到生命中那個北極星,汲汲營營在眼前的工作上,抬頭仰望星空時大概也是自己沒辦法再衝刺的年紀了。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