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所羅蘭】策展:「憂鬱三部曲」
「憂鬱三部曲」:1. 撒旦的情與慾 (Antichrist)2. 驚悚末日 (Melancholia)3. 性愛成癮的女人 (Nymphomaniac)
不論你是否喜歡電影,是否看過這三部電影,這都不重要,我們會以有趣的方式來佈展它們;我們就是設定:「你不見得看過它們」來做準備的。
「佛洛伊德已死。」《撒旦的情與慾》女主角曾開精神分析的玩笑。這個玩笑太真實了,讓我們想喚醒佛洛伊德,回答謎題.......。
當我們談潛意識的情慾時,是什麼意思呢?說出來的性有多性呢?那麼電影演出來的情慾呢?它還是性嗎?它還隱身更撲朔的謎題?
我們談電影,不放映電影。薩所羅蘭邀請大家花一些些錢,來看我們創造不一樣的電影和精神分析的關係——不是用術語解剖或診斷電影人物,我們要在值得玩味的電影裡尋找出路,在臨床和非臨床之間,從診療室出發,走進電影世界,再走出來觀看臨床工作,替過渡空間創造出更多的想像。
與其說是「電影和精神分析」,或許說是「電影和臨床」更貼切。精神分析的論點,只是看事情的某種方式,這是我們的專業,但我們在此更要傳達的是,如何從電影學習看臨床,尤其是這三部以「憂鬱」為名的電影。
很多年前,精神分析領域曾有著一個疑惑,「在被分析前或被分析治療的過程裡,是否不能先閱讀精神分析的理論?」這個問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閱讀理論和實質體驗是兩件事,也就是,可以先看也可以不用先看,但是目前資訊取得便利,也許傾向是,大家都會先去閱讀相關資料。
而看電影這件事,我們將以精神分析的態度和理念,與它們對話,通常我們不會以正在上演的院線片作為對象,雖然我們不排斥這麼做。
你不必然得先看過這些電影,我們會說得讓你知道我們要說的,如果你事後想去看電影,那也很不錯,這或許代表我們已有了某種成功。我們在說故事的過程裡,一定會有一些些劇情爆雷,但是我們覺得,如果看電影只是因為某些爆雷就減損看電影的樂趣,這也怪怪的,難道電影只是劇情而已嗎?
本書特色
「憂鬱」是個謎題。它和「失落」的關係是什麼?失去自己或失去別人,何者是憂鬱受苦的篇章?我們有「他是我愛人」的說法,何以「他是我恨人」這句話卻悄悄失聲了?失去「愛人」(名詞)會失志和憂鬱,那麼失去「恨人」(名詞)怎麼如此陌生呢?就算你不曾看過這三部電影,相信你也能從文字裡,窺見精神分析和電影巧妙互動的成果。
內容摘文
《驚悚末日》:是喔,那麼情慾和什麼愛有關係嗎?
陳瑞君/諮商心理師
《驚悚末日》導演拉斯.馮.堤爾以幾個慢速而詭譎的畫面拉開序幕,女主角身上莊重的婚禮白紗是本片開場的主要意象,伴隨著背景音樂是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連續不斷的「無限旋律」流轉出一幕幕同調性的召喚,低吟、低調、低沉,旋律緩慢且重複著懸疑氣氛,帶有近似音樂語言的「主導動機」(Leading Motive)。
「主導動機」,在樂理中指的是由人物、劇情及重複的概念運用,在樂曲當中,具有強烈戲劇暗示性的音樂片段不斷地襲捲重現,衝擊著聽覺的感受,因此,它總是帶有鮮明的「標籤」或「表徵」效應,用來暗示或揭示劇中,主角之情感發展,以及那不可見的地下情節。
第一樂章:女主角的「命運交響曲」,M(melancholia)小調激昂版
一開始,披著莊重優雅白紗的女主角賈絲汀慢速定調在一種永恆的意象裡,影片前奏的一幕像是女主角內在的一種魔幻寫實——遠遠的鏡頭,看到賈絲汀走在灰暗蕭瑟的杉木林裡,為了方便行走,她雙手撩高白紗的下緣,露出半截小腿大步邁前,看似正要趕往什麼重要的地方,賈絲汀堅定的心思意念在此刻全然顯露;然而,往下一看,白紗禮服下的小腿很快地被從地表竄出的粗壯如枯藤般的羊毛紗給圈住,愈來愈多的羊毛紗不留情的從四面八方而來,拉扯著賈絲汀的小腿、雙手,逐步延伸到勒住她的頸項,彷彿穿天遁地而至的強大力量,窒息般地阻止賈絲汀奔向幸福的企盼。
賈絲汀奮力想要掙脫羊毛紗,猶如拼著命想要逃離命運的枷鎖——在她與這個世界之間,似乎有一條難以言說卻緊密牽制的無形鎖鏈。在影片中的另外一幕,她好奇地伸出雙手端詳,雙手像是與宇宙中冥冥的什麼力量通電,一股電流好似暗示著,她與這個世界單獨且特別的關係。
那股拉扯賈絲汀的洪荒之力是什麼?又來自內在的哪裡?
賈絲汀愈是要邁開步伐,羊毛紗愈是像被觸怒的魔鬼,揮動著鋭利的爪子,愈狂怒地纏繞及吞噬;賈絲汀能遁逃出這個好似被咒詛的命運嗎?下一幕拉斯.馮.堤爾導演切換場景,跳tone轉換成宇宙中相互靠近的兩顆星球,代表Melancholia的藍色鬱星,在賈絲汀奮力逃離的同時,也逐步往地球端緩速靠進,終至與地球互相穿越而滲入地表
(未完)
「憂鬱三部曲」:1. 撒旦的情與慾 (Antichrist)2. 驚悚末日 (Melancholia)3. 性愛成癮的女人 (Nymphomaniac)
不論你是否喜歡電影,是否看過這三部電影,這都不重要,我們會以有趣的方式來佈展它們;我們就是設定:「你不見得看過它們」來做準備的。
「佛洛伊德已死。」《撒旦的情與慾》女主角曾開精神分析的玩笑。這個玩笑太真實了,讓我們想喚醒佛洛伊德,回答謎題.......。
當我們談潛意識的情慾時,是什麼意思呢?說出來的性有多性呢?那麼電影演出來的情慾呢?它還是性嗎?它還隱身更撲朔的謎題?
我們談電影,不放映電影。薩所羅蘭邀請大家花一些些錢,來看我們創造不一樣的電影和精神分析的關係——不是用術語解剖或診斷電影人物,我們要在值得玩味的電影裡尋找出路,在臨床和非臨床之間,從診療室出發,走進電影世界,再走出來觀看臨床工作,替過渡空間創造出更多的想像。
與其說是「電影和精神分析」,或許說是「電影和臨床」更貼切。精神分析的論點,只是看事情的某種方式,這是我們的專業,但我們在此更要傳達的是,如何從電影學習看臨床,尤其是這三部以「憂鬱」為名的電影。
很多年前,精神分析領域曾有著一個疑惑,「在被分析前或被分析治療的過程裡,是否不能先閱讀精神分析的理論?」這個問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閱讀理論和實質體驗是兩件事,也就是,可以先看也可以不用先看,但是目前資訊取得便利,也許傾向是,大家都會先去閱讀相關資料。
而看電影這件事,我們將以精神分析的態度和理念,與它們對話,通常我們不會以正在上演的院線片作為對象,雖然我們不排斥這麼做。
你不必然得先看過這些電影,我們會說得讓你知道我們要說的,如果你事後想去看電影,那也很不錯,這或許代表我們已有了某種成功。我們在說故事的過程裡,一定會有一些些劇情爆雷,但是我們覺得,如果看電影只是因為某些爆雷就減損看電影的樂趣,這也怪怪的,難道電影只是劇情而已嗎?
本書特色
「憂鬱」是個謎題。它和「失落」的關係是什麼?失去自己或失去別人,何者是憂鬱受苦的篇章?我們有「他是我愛人」的說法,何以「他是我恨人」這句話卻悄悄失聲了?失去「愛人」(名詞)會失志和憂鬱,那麼失去「恨人」(名詞)怎麼如此陌生呢?就算你不曾看過這三部電影,相信你也能從文字裡,窺見精神分析和電影巧妙互動的成果。
內容摘文
《驚悚末日》:是喔,那麼情慾和什麼愛有關係嗎?
陳瑞君/諮商心理師
《驚悚末日》導演拉斯.馮.堤爾以幾個慢速而詭譎的畫面拉開序幕,女主角身上莊重的婚禮白紗是本片開場的主要意象,伴隨著背景音樂是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連續不斷的「無限旋律」流轉出一幕幕同調性的召喚,低吟、低調、低沉,旋律緩慢且重複著懸疑氣氛,帶有近似音樂語言的「主導動機」(Leading Motive)。
「主導動機」,在樂理中指的是由人物、劇情及重複的概念運用,在樂曲當中,具有強烈戲劇暗示性的音樂片段不斷地襲捲重現,衝擊著聽覺的感受,因此,它總是帶有鮮明的「標籤」或「表徵」效應,用來暗示或揭示劇中,主角之情感發展,以及那不可見的地下情節。
第一樂章:女主角的「命運交響曲」,M(melancholia)小調激昂版
一開始,披著莊重優雅白紗的女主角賈絲汀慢速定調在一種永恆的意象裡,影片前奏的一幕像是女主角內在的一種魔幻寫實——遠遠的鏡頭,看到賈絲汀走在灰暗蕭瑟的杉木林裡,為了方便行走,她雙手撩高白紗的下緣,露出半截小腿大步邁前,看似正要趕往什麼重要的地方,賈絲汀堅定的心思意念在此刻全然顯露;然而,往下一看,白紗禮服下的小腿很快地被從地表竄出的粗壯如枯藤般的羊毛紗給圈住,愈來愈多的羊毛紗不留情的從四面八方而來,拉扯著賈絲汀的小腿、雙手,逐步延伸到勒住她的頸項,彷彿穿天遁地而至的強大力量,窒息般地阻止賈絲汀奔向幸福的企盼。
賈絲汀奮力想要掙脫羊毛紗,猶如拼著命想要逃離命運的枷鎖——在她與這個世界之間,似乎有一條難以言說卻緊密牽制的無形鎖鏈。在影片中的另外一幕,她好奇地伸出雙手端詳,雙手像是與宇宙中冥冥的什麼力量通電,一股電流好似暗示著,她與這個世界單獨且特別的關係。
那股拉扯賈絲汀的洪荒之力是什麼?又來自內在的哪裡?
賈絲汀愈是要邁開步伐,羊毛紗愈是像被觸怒的魔鬼,揮動著鋭利的爪子,愈狂怒地纏繞及吞噬;賈絲汀能遁逃出這個好似被咒詛的命運嗎?下一幕拉斯.馮.堤爾導演切換場景,跳tone轉換成宇宙中相互靠近的兩顆星球,代表Melancholia的藍色鬱星,在賈絲汀奮力逃離的同時,也逐步往地球端緩速靠進,終至與地球互相穿越而滲入地表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