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緊張下維持專注 混亂中清楚思考 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 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 | 拾書所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緊張下維持專注 混亂中清楚思考 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 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

$ 331 元 原價 420
☆亞馬遜每月選書+編輯推薦|Next Big Idea Club年度選書|授權25種語言版本
☆《華盛頓郵報》《紐約客》《衛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好評報導
☆心理學重量級作者《恆毅力》達克沃斯、《心態致勝》杜維克、《擁抱B選項》格蘭特、《安靜,就是力量》坎恩一致強推

  「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一定會搞砸!」「第一次做總是比較難,下次一定會更好!」「算了,反正也沒人在意,我認真幹嘛。」「沒關係,我盡力就好!」「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我就是做不到?」「不要想有的沒的,專心!」「放棄吧,反正大家也都在等看笑話。」

  這些話,一定也在你腦中出現過,許多許多次。
  你可能沒注意到,每天,我們對話最頻繁的對象,就是自己!
  我們在心裡用超快的語速,重播昨晚的大吵、焦慮談判的下一步、預演明天的報告。
  這個在我們腦中不斷來回的自我對話,誰也聽不見看不到,卻牢牢的主宰我們的思緒,深深影響我們的表現、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

  自我對話,可以是我們的最佳教練,讓我們有超水準演出;
  但也可能是讓人崩潰的惡魔,打趴自信、拖垮表現。

  作者伊森‧克洛斯(Ethan Kross)博士是密西根大學情緒與自制力實驗室主持人,他發現自我對話是重要大腦功能,影響記憶力、注意力,甚至是我們的社交能力。

  但自我對話也有不好的一面,克洛斯稱為「小對話」(chatter),我們常常被內心的小聲音折磨,陷入負面情緒的深淵,不僅傷害健康,更會磨損人際關係。

  人生中最重要的對話,就是我們與自己說的話。
  掌握克服小對話的有效工具,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

  在本書中,作者結合科學研究與真實案例,從改變自己的心理鍛鍊,到改善關係的實際做法,幫助我們克服小對話,發揮最佳實力。你可以學到:
  - 壓力超大時,如何靠自我對話集中注意力?
  - 如何用抽離式自我對話取代以「我」為中心的對話,轉換觀點與情緒。
  - 如何有建設性地幫助別人克服小對話,而不會共同掉入負面情緒的陷阱?
  - 能幫助孩子克服小對話、又不會傷到孩子自尊的好用方法。
  - 了解環境對小對話的影響,打造最能恢復情緒、充電注意力的生活環境。
  - 職業選手的賽前儀式真的有用?如何自己設計專屬儀式,緩解緊張焦慮。

內容摘文
前言 我們與自己的無聲對話

我是一名實驗心理學者與神經科學家,在我創辦並主持的密西根大學情緒與自制力實驗室研究內省的科學。我們研究人們與自己進行的無聲對話,這些對話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的專業生涯都在研究這些對話:哪些對話、為何有這些對話,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利用這些對話幫助人們過得更快樂、更健康、更有生產力。

同事和我喜歡想像自己是心智世界的技工。我們會邀請人們來研究室參與精心設計的實驗,也會在人們實際的日常經驗中做「野外」研究。我們使用的工具來自心理學和醫學、哲學、生物和電腦科學等多元學科,希望能回答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透過「專注於內在、了解自己的感受」的過程而受益,有些人卻會因此而崩潰?人在有害的壓力下要如何明智地思考?跟自己說話的方式,有對錯之分嗎?我們該如何與我們在乎的人溝通,同時不助長他們或我們自己的負面思考與情緒?我們在社群媒體碰到的無數其他人的「聲音」,會影響我們自己腦中的聲音嗎?透過仔細檢視這些問題,我們獲得了不少意料之外的發現。

我們發現,特定的話語和行為可以改善內在對話。我們發現解開大腦魔法後門的鑰匙──如何運用安慰劑、護身符和儀式,可以讓我們更有韌性。我們發現,在書桌上放哪些照片能幫助我們從情感傷害中復原,為什麼抱動物填充玩具有助於緩解對生命的絕望,累了一天之後該如何與伴侶交談或避免交談,你在社群媒體上可能做錯了哪些事,以及思考問題時應該去哪裡散步。

我對自我對話如何影響情緒的興趣,早在我考慮以科學為業以前就開始,甚至也早在我真正了解什麼是情緒以前。我著迷於我們兩耳之間那個豐富、脆弱、永遠在變動中的世界,這可以回溯到我人生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我成長的家中。

我成長在布魯克林勞工階級居住的卡納西區(Canarsie),我父親從我還很小時就教我自省的重要。我猜多數三歲小孩的爸媽都在教小孩怎麼定時刷牙、善待別人的時候,我爸爸的優先順序不太一樣。向來喜歡跳脫傳統的父親,最關心的是我的內在選擇,總是鼓勵我碰到問題時,就要「向內探索」。他總愛告訴我,「問自己那個問題。」我始終不知道他指的究竟是哪個問題,不過在某個層面上我明白他要我做的是什麼:從自己的內在尋找答案。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