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升學作文」、「文學創作」、「文字運用」三大部分
30招寫作力,搭配見樹也見林的實例說明
大膽架構一個學習寫作的藍圖。
師鐸獎得主蔡淇華老師這本新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將「作文書」與「文學書」熔於一爐。「作文」與「文學」乍看扞格,然而作文系出散文,因考場而生,以明志為氣,取邏輯為骨,納詩質為魂,與文學脈絡,處處可尋。
本書分為「升學作文」、「文學創作」、「文字運用」等三大部分,大膽架構一個學習寫作的藍圖,就是將「升學作文」的基本美學,嫁接到更深層的新詩、散文、小說、作詞等「文學創作」,甚至到職場後,可以串聯到實用的文案、下標、作詞等「文字運用」。
期待這本書的生成,能成為島嶼寫作教育的一塊基石,來日文字築城,創新之邦,江山可待!
內容摘文
時光過眼不雲煙
--寫好抒情文的要素是「故事情節」
抒情文的題目根本不重要,不要被題目障眼
其實題目都是「假象」,題目只不過是一條橋
我們只要講一個故事,便能獲准過橋,抒發「真情」
抒情文難倒一堆考生,要如何快速寫好抒情文,其實是有方法的,講方法前,想請大家效法孔老夫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學習心法,先取乎聯考「抒情作文」的上層美學--「抒情散文」。
今日的純文學散文,已等同於「抒情散文」。
例如龍應台和陳文茜都有兩支散文好筆,一支筆寫「論述散文」,另一支筆寫「抒情散文」。然而會得到年度散文集青睞的,絕對是後者。前者寫得再好,拿來參加文學獎,總有武狀元刺湘繡的扞格感,應該在複審第一關就會被打掉了吧!
「情節」是「抒情散文」的主體
以曾獲年度散文獎的龍應台名文〈目送〉為例,是「抒情散文」的最佳示範: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
作者娓娓道來自己的四段送行故事,在末段才抒發對人世離散的深情告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一般人對抒情文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堆砌一堆文謅謅的虛詞,也就是少了前四段的「情節」主體,只寫文末最後一段。失去故事情節的抒情文,情不真、意不切,寫的人煎熬,讀的人也受罪。
散文大家石德華曾為散文下了兩個標準:散文很我;散文重實。換句話說,寫散文最好能寫出「自己真實」的「情節」。
(未完)
30招寫作力,搭配見樹也見林的實例說明
大膽架構一個學習寫作的藍圖。
師鐸獎得主蔡淇華老師這本新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將「作文書」與「文學書」熔於一爐。「作文」與「文學」乍看扞格,然而作文系出散文,因考場而生,以明志為氣,取邏輯為骨,納詩質為魂,與文學脈絡,處處可尋。
本書分為「升學作文」、「文學創作」、「文字運用」等三大部分,大膽架構一個學習寫作的藍圖,就是將「升學作文」的基本美學,嫁接到更深層的新詩、散文、小說、作詞等「文學創作」,甚至到職場後,可以串聯到實用的文案、下標、作詞等「文字運用」。
期待這本書的生成,能成為島嶼寫作教育的一塊基石,來日文字築城,創新之邦,江山可待!
內容摘文
時光過眼不雲煙
--寫好抒情文的要素是「故事情節」
抒情文的題目根本不重要,不要被題目障眼
其實題目都是「假象」,題目只不過是一條橋
我們只要講一個故事,便能獲准過橋,抒發「真情」
抒情文難倒一堆考生,要如何快速寫好抒情文,其實是有方法的,講方法前,想請大家效法孔老夫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學習心法,先取乎聯考「抒情作文」的上層美學--「抒情散文」。
今日的純文學散文,已等同於「抒情散文」。
例如龍應台和陳文茜都有兩支散文好筆,一支筆寫「論述散文」,另一支筆寫「抒情散文」。然而會得到年度散文集青睞的,絕對是後者。前者寫得再好,拿來參加文學獎,總有武狀元刺湘繡的扞格感,應該在複審第一關就會被打掉了吧!
「情節」是「抒情散文」的主體
以曾獲年度散文獎的龍應台名文〈目送〉為例,是「抒情散文」的最佳示範: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
作者娓娓道來自己的四段送行故事,在末段才抒發對人世離散的深情告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一般人對抒情文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堆砌一堆文謅謅的虛詞,也就是少了前四段的「情節」主體,只寫文末最後一段。失去故事情節的抒情文,情不真、意不切,寫的人煎熬,讀的人也受罪。
散文大家石德華曾為散文下了兩個標準:散文很我;散文重實。換句話說,寫散文最好能寫出「自己真實」的「情節」。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