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書寫的逃逸路線:自己的房間 | 拾書所

女性書寫的逃逸路線:自己的房間

$ 173 元 原價 220
●多軸心的二十一世紀閱讀
打開傳說中的書 打開夢想與未來

●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書展合辦巡迴演講
●華文世界十位名家導讀
●結合文字、攝影、漫畫、插圖、圖表的新型態出版
●歐陽應霽、林怡芬、張妙如、豬樂桃等圖文創作者參與
●台師大、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參與繪圖

《自己的房間》出版於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這本書其實是透過一系列的演講彙集而來的。吳爾芙應邀到劍橋大學紐南學院和格頓學院兩個女子學院演講,演講題目是「女性與小說」,她是按照這個系列的演講稿發展出這本書。這本書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文學及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經典,也是最具顛覆性的性別思考。
《自己的房間》開宗明義告訴你,女人要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和每年五百英鎊的收入。吳爾芙以自己為例,一個過世的姑媽給了她一筆遺產。她相信女人必需要先有經濟物質條件的穩定,才能擁有時間和空間。而何謂「自己的房間」?最粗淺最直接的定義,就是女人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個房間可以上鎖,鎖上之後誰都不可以進來,當然這個實體的「自己的房間」,更可以延伸成為心靈的空間、思考的空間、創作的空間。
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中創造了一個文學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莎士比亞的妹妹」,來表達她對女性受到不平等對待的一種質問,她的質疑正是企圖帶出社會文化的重男輕女,以及女性創作者沒有房間、沒有財產、沒有資源的困境。而「莎士比亞的妹妹」一詞更被當成女性主義認同與實踐的象徵。導讀者張小虹認為《自己的房間》不斷讓「女性書寫」流變成「陰性書寫」,不斷在美學與政治之間滑動。《自己的房間》所凸顯的,正是「間」美學/政治,由「間」去顛覆「自己」與「房」作為獨立固定的指涉,讓「擁有」(one’s own)的封閉性,能真正成為「非擁有」的開放性、「非人稱」的流動性、「非主體」的創造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