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病:不喜歡鏡子裡的自己?和心理學家聊聊外貌焦慮 | 拾書所

美麗病:不喜歡鏡子裡的自己?和心理學家聊聊外貌焦慮

$ 331 元 原價 420

外貌至上?女人天生愛美?
明明不想擔心自己的外表,卻一再站回鏡子前,這就是美麗病。

—作者的同主題TEDTALK 近75萬觀看人次—
—韓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語版本廣受好評—

  世界很煩,七嘴八舌地要你變成「理想」的樣子,
  為了討好別人,過度擔心外表,甚至開始討厭自己。
  這就是美麗病的圈套,讓人無法集中精神,日漸憔悴……

  文化、主流媒體,上下打量的視線,一再警醒著,你一直活在他人注視之下。
  社會定義的「美麗」標準太嚴格,審視的目光太尖銳,任何人都達不到這些條件。
  為了符合社會的期待,女人被迫承受病痛與壓力,只為了找到愛自己的理由。
  世界各地的女性都處在相同的痛苦之中,也在克服美麗病的路上掙扎前行。

  七歲的小女孩、十五歲的青少年、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三個孩子的媽媽、五十多歲的律師……
  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和各年齡的女性對談,收集不為人知、卻讓人深有同感的美麗病故事。
  這些女人或成功擺脫美麗病、或仍深陷於外貌焦慮,但她們勇敢地面對痛苦,鼓勵其他備受折磨的女性。

  芮妮.恩格恩博士是長期關心「美麗病」的心理學家,她的TED演講已累積近七十五萬次觀看人次。
  書中,引人入勝的對談結合嚴謹的心理學研究與數據,博士以溫柔且震撼人心的文字,安慰每個受挫的女孩:
  「你沒有錯,鏡子裡的映像不代表一切。無論是否符合大眾審美,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本書選句
  聰明點的女孩更應該懂得批判不切實際的審美標準?
  ――「當社會指出某物就是擁有幸福的關鍵時,我們不該鄙視人們對那個東西的渴求,同樣的道理,人們不該批評女性對美麗的渴求。」

  什麼是物化女性?
  ――「當大家只關注你的腿型,便不會在乎你的智識或是理想;當全世界只關心你的體重,便不會在乎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會在乎你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如何減緩美麗病?
  ――「生命中有很多關心我的人,他們不會以我的外表來評判我。我告訴自己,在許多人生目標之中,外表不值得占用那麼多時間。」

內容摘文
第一章
我能變漂亮嗎?

跟年輕女孩說話時,我常常問她們一個許多大人會問的問題: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呢?我喜歡她們各式各樣的回答,其中有老師、科學家、獸醫、畫家、總統。不過,不論女孩們夢想著怎樣的職業,我知道她們最想成為的模樣:又瘦又漂亮。

女孩們在非常小的年紀就開始在意自己的體態是否理想。百分之三十四的五歲女孩「有時候」會刻意節食;百分之二十八的女孩說,希望自己的身材看起來就像電視或電影裡面的女人。仔細想想,對一個五歲孩子來說,能夠使用刀叉用餐、從一數到十,便是成長過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個年紀的女孩剛學會控制身體,但她們卻已經開始擔心身材,想著如何縮小自己的體積。

五到九歲的女孩中,百分之四十希望自己更瘦一點;三分之一的三年級女孩說她們「總是」擔心自己變胖。她們之所以擔心體重,不是因為健康因素,而是因為她們知道,對女孩來說美麗很重要,而纖瘦就是美麗的關鍵。

小莉是個迷人、有趣的七歲女孩,她跟著媽媽一起來到我的辦公室。小莉的媽媽同意為本書受訪,而小莉也想要被訪問,於是我先和她說話。小莉的媽媽也留在房間裡,不過坐得離小莉稍微遠一些,這樣小莉回答問題時就不會被影響。對小莉來說,辦公室的椅子有點太高了,她說話時,兩條腿會在空中盪呀盪。小莉的神情中帶有一絲懷疑,她還不確定面談究竟是不是像看診那般無聊,還是比較有意思,因為她可以把玩辦公桌上擺放的玩具。無論如何,她是很有趣的同伴。

「小莉,」我問她,「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心目中漂亮的女人應該長什麼樣子?你可以在腦海裡拼湊出她的模樣嗎?」

小莉擠擠眼然後點頭答道:「她有長直髮,她的妝很濃,然後穿高跟鞋。她很瘦,手臂跟腿都很瘦。」小莉的描述聽起來像試鏡的甄選條件。小莉強調,這個美女一定很「苗條」,她又停了一下,「我不確定她的頭有多大,」她說,皺起眉頭。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