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是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肇端的中國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歷史產物,承繼着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中的「士」的某些傳統。現代知識分子在觀念、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今天談中國早期的知識分子,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然而,他們都不過是千千萬萬知識分子中的「滄海一粟」,只是某一歷史階段的「主角」,沒人能參與近代史的「全程」。
本書精選了當代中國歷史學家雷頤書寫的有關1949年前後的知識分子的文章。書中的二十多位人物,有經歷「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的一代,亦有經歷改革開放、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包括棄筆投入考古的沈從文、生後遭受批判的瞿秋白、獲江青賞識的李文化等,他們的思想、觀點、立場不同,命運也迥異,但合併起來,卻映照出近代中國的動盪歲月,歷史的走向。
歷史很漫長。動盪時代在歷史長河中或許也只是瞬間,但深入閱讀這些知識分子的言與行,卻令人明白到動盪時代如何影響着他們的人生經歷,其類同和差異之處,也教人體會,一個人的思想、精神文化如何影響着其命運。而人生卻只有剎那,回不了頭。
本書精選了當代中國歷史學家雷頤書寫的有關1949年前後的知識分子的文章。書中的二十多位人物,有經歷「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的一代,亦有經歷改革開放、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包括棄筆投入考古的沈從文、生後遭受批判的瞿秋白、獲江青賞識的李文化等,他們的思想、觀點、立場不同,命運也迥異,但合併起來,卻映照出近代中國的動盪歲月,歷史的走向。
歷史很漫長。動盪時代在歷史長河中或許也只是瞬間,但深入閱讀這些知識分子的言與行,卻令人明白到動盪時代如何影響着他們的人生經歷,其類同和差異之處,也教人體會,一個人的思想、精神文化如何影響着其命運。而人生卻只有剎那,回不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