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態度 : 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 拾書所

科學態度 : 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 450 元 原價 450
對科學的質疑洶湧而來,科學家該如何謹慎面對、維護科學價值,並避免偏誤?
本書帶您真正認識「科學」,並起身捍衛科學的獨特性。
※科學在乎的是證據,且科學家永遠願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理論。
※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對科學的似乎攻擊沒完沒了。陰謀論者、氣候變遷否定論者、地平論者⋯⋯他們聲稱所謂的科學「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科學家被政治所操弄、向大眾隱瞞真相。這些人自詡為當代的伽利略,被科學的裁判所壓迫。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了捍衛科學價值,科學哲學家們力圖劃出一道界線,將科學與非科學區隔開來,以指出科學的與眾不同之處——科學是如何帶領人們認識世界,一步步邁向真實?
麥金泰爾在本書指出,理解科學非凡之處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從遭遇挫敗的例子中切入,觀察科學家是如何透過「科學態度」,從失敗中前進。科學態度如何轉變現代醫學?地質學社群如何從集體的偏誤中醒悟?科學史中充斥著被推翻的理論,但本書指出,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捍衛科學價值,區辨偽科學、陰謀論與科學造假最有效的方式,是檢視他們是否違反整個科學社群擁抱的集體價值,也就是願不願意根據新的證據而修正自我。本書提供讀者更實務的見解,從科學史角度認識社會進步的原理,拋棄教科書式的思維,避免意識形態與偏誤,培養更具彈性與進取的新一代科學素養。
本書特色
1. 破解科學迷思,透過「科學態度」來區辨科學、非科學與偽科學。
2. 認識減少科學錯誤的具體方法、培養講求實證精神的科學素養,避免認知偏誤。
3. 提供豐富舉例,從天文、化學、地質以及醫學的失敗例子中,認識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專文導讀
・「擁有科學態度的人不一定是好科學家,但他在日常生活和現代事務上必定會是個好判斷者。現代國家應該盡量培養和教育國民成為擁有這種態度的公民。」──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作者主張我們應該一方面說明科學的不確定性,但也同時倡導實證證據對於一個有根據想法的重要性,藉此大幅消除否認主義者、意識形態人士、陰謀論者的威脅,這對於當代科學傳播的工作亦具有相當的啟發及實用性,值得推崇。」──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各界推薦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台灣《科學人》總編輯
・郭文華/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EASTS》期刊主編
・楊谷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兼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廖英凱/《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趙軒翎/《科學月刊》執行總監、副總編輯
・鄭永銘/「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版主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齊聲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際書評
・麥金泰爾達成了他的目標,即透過這種簡明易懂的分析以闡明科學與其他智識追求的不同之處⋯⋯在人們擔心科學權威被侵犯的現在,麥金泰爾的精彩論述,解釋了為什麼即使難免有缺陷並受人為錯誤的影響,對科學真理的追求依然重要。──《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人們對科學有著很多誤解,就算在科學家之間也是如此。在這個「後真相」的世界中,我們不僅要能夠解釋為什麼基於科學證據的主張更為可信,還要說服公眾接受這些主張,而不是那些沒有證據,僅僅基於意識形態或一廂情願的想法。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的新書《科學態度》中,他試圖透過解釋什麼不是科學,來說明何謂科學。──《科學醫學網》(Science Based Medicine)
・社會也許會受益於更好地了解科學研究是如何進行和解釋結果的。因為如果目標是「捍衛科學免受否認、欺詐和偽科學的傷害」,你必須讓所有人參與討論。出於這個原因,像《科學態度》這樣的作品就很重要⋯⋯麥金泰爾確實提醒我們,以高尚的態度對待科學可以帶來好處,這種態度令現代醫學從猜測和直覺發展到今天以實證為基礎的臨床實踐。──《化學世界月刊》(Chemistry World)
・麥金泰爾認為,科學、偽科學以及非科學(他將藝術和文學納入)的區別在於它的態度;也就是說,對證據持懷疑態度,而不僅僅當作傳聞、信仰或觀點,並且在面對新數據時願意改變主意。──《衛報》(The Guardian)
・麥金泰爾提出了一個有趣,甚至令人信服的理由,用態度而不是方法來描述什麼是真正成功的科學。──《懷疑者》(The Skeptic)
・三十年來,我一直致力於研究(並經常揭穿)偽科學和科學否定論,而麥金泰爾對科學究竟是什麼以及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區別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澄清,這讓我更加大膽。在這個充斥著假新聞和另類事實的時代,當創造論者、氣候否認者和反疫苗主義者受到媒體和選民的吹捧時,這本重要的書就在這關鍵時刻問世。現在,證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而對證據的評估正是科學最為擅長的。──麥克.薛莫(《懷疑者》雜誌發行人、《科學人》專欄作家)
・我們需要一種有用的方法來標記可靠的科學和誘惑人心的偽科學之間的差別。現在我們需要一個人來捍衛科學的成就,反對那些否認科學的人,他們將科學一直以來對於更多、更好證據的要求扭曲為弱點,而不是科學的力量。創造論是偽科學,氣候科學不是。但是我們仍然沒有一個原則性的解釋,而麥金泰爾的成果終於給了我們一個。──亞歷克斯.盧森堡(美國杜克大學哲學教授)
・是什麼令科學與眾不同?根據麥金泰爾這本原創且簡單易懂的新書,它其實沒有任何特殊的原則或方法,關鍵是參與其中之人的態度。從事科學就是關心證據,並願意在出錯時改變主意。就我們當前的後真相文化來說,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麥克.林區(康乃狄克大學哲學教授)
・這本極具原創性的書,與其說是為科學中的不確定性和疑慮辯護,不如說是對他們的頌揚。麥金泰爾提出的不僅僅是變通辦法,而是一個完整的理由,證明了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學態度」。正是這種態度造就了科學家並建立了所謂的科學界。這種「態度」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重要,就在本書中等著你。──斯圖爾特.法爾斯坦(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無知:它如何驅動科學》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