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座歐洲城市如同維也納一般,
對於文化生活,有這樣充滿熱情的渴望。」
「在接觸奧地利德語及歷史的過程,我常有親切的感覺。
奧地利不是台灣,但卻常常讓我想起台灣。」
作者以德語關鍵字為路標,這次聚焦奧地利的書寫與閱讀,
藉語言文字打開生活奧祕,引領讀者一同走入歷史人文薈萃的歐陸文化。
作者近年來駐派於維也納工作之餘,也勤於記錄對歐洲城市的觀察與思索。
醉心德語的他,持續以德語作為悠遊的切面與引線探索,既哲思又浪漫,
呼引讀者一同深度窺見維也納,也廣及奧地利與德國,那迷人的咖啡與書香交融的歐陸國度。
此外,撰寫此書前後,疫情席捲全球仍纏繞不去,歐洲封城的生活體驗在文中歷歷可見,作者也意外碰上維也納遭逢恐攻的城市氛圍。他清醒而理智的筆調爬梳與不倦的閱讀中,現實的沉重也輕快起來,觸角廣博也充滿趣味。
他筆下生動記錄著遠端現場,一個屬於你我都有感的特殊年代。
「疫情時代,那麼多災難與荒謬,那麼極端,
我們也許都習慣了日久異常是正常,也可說是卡夫卡式的一年。」
「這本書,是我在語言的世界裡,為對歐洲語言、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架設的路標。
我以五百到一千字左右篇幅講述一個字彙、片語、字句、典故、歷史。兩百篇筆記,篇幅不長。讀者可以在本書中看到奧地利的特色,雖然它總是被德國的光環掩蓋。」摘自前言
內容摘文
華麗的客廳 ein prunkvolles Wohnzimmer
我在週末時,常去維也納市區的咖啡館吃早餐、看看報紙,能有這樣的享受,看來還得感謝當年把咖啡帶到此處的土耳其人。無奈這樣微小的享受,在疫情期間因奧地利政府實施封城時必須被迫中止。在家讀一本咖啡館之書,稍稍彌補無法上咖啡館的怨氣。
維也納的攝影師、也是出版社發行人布朗史黛特(Christian Brandstätter),於2020年出版《維也納咖啡館》(Das Wiener Kaffeehaus)。這樣的主題也許已經太多人寫過,畢竟,維也納咖啡館2011年起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資遺產,其獨特的氣氛,是許多文人喜愛書寫的主題。德國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寫過的這句話,也許最能說出咖啡館在維也納的地位:「維也納是一座圍繞著一些咖啡館而建起來的城市。」(Wien ist eine Stadt, die um einige Kaffeehäuser herum errichtet ist.)
不過,雖然無數文人談過維也納咖啡館,這本書還是有其獨到之處,一來作為攝影師的編者確實交出了許多精彩照片,使得這本搭配三百張圖片的書,成為一本迷人的攝影集;而書中幾位作者都是一輩子幾乎在維也納生活的咖啡館動物,他們敘述自己在那些傳奇咖啡館裡遇見的傳奇人物的故事,也讓這本書讀起來別有趣味。
布朗史黛特說,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紀念維也納咖啡館誕生三百周年。三百年來,這裡是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是藝術與創意的聖殿,是維也納人的文化財(Kulturgut)。革命者與作家以此為家。例如,哈維爾卡(Hawelka)咖啡館裡總是為了卡內提(Elias Canetti)與托爾貝格(Friedrich Torberg)這些作家熟客保留他們習慣的位置。
(續)
對於文化生活,有這樣充滿熱情的渴望。」
「在接觸奧地利德語及歷史的過程,我常有親切的感覺。
奧地利不是台灣,但卻常常讓我想起台灣。」
作者以德語關鍵字為路標,這次聚焦奧地利的書寫與閱讀,
藉語言文字打開生活奧祕,引領讀者一同走入歷史人文薈萃的歐陸文化。
作者近年來駐派於維也納工作之餘,也勤於記錄對歐洲城市的觀察與思索。
醉心德語的他,持續以德語作為悠遊的切面與引線探索,既哲思又浪漫,
呼引讀者一同深度窺見維也納,也廣及奧地利與德國,那迷人的咖啡與書香交融的歐陸國度。
此外,撰寫此書前後,疫情席捲全球仍纏繞不去,歐洲封城的生活體驗在文中歷歷可見,作者也意外碰上維也納遭逢恐攻的城市氛圍。他清醒而理智的筆調爬梳與不倦的閱讀中,現實的沉重也輕快起來,觸角廣博也充滿趣味。
他筆下生動記錄著遠端現場,一個屬於你我都有感的特殊年代。
「疫情時代,那麼多災難與荒謬,那麼極端,
我們也許都習慣了日久異常是正常,也可說是卡夫卡式的一年。」
「這本書,是我在語言的世界裡,為對歐洲語言、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架設的路標。
我以五百到一千字左右篇幅講述一個字彙、片語、字句、典故、歷史。兩百篇筆記,篇幅不長。讀者可以在本書中看到奧地利的特色,雖然它總是被德國的光環掩蓋。」摘自前言
內容摘文
華麗的客廳 ein prunkvolles Wohnzimmer
我在週末時,常去維也納市區的咖啡館吃早餐、看看報紙,能有這樣的享受,看來還得感謝當年把咖啡帶到此處的土耳其人。無奈這樣微小的享受,在疫情期間因奧地利政府實施封城時必須被迫中止。在家讀一本咖啡館之書,稍稍彌補無法上咖啡館的怨氣。
維也納的攝影師、也是出版社發行人布朗史黛特(Christian Brandstätter),於2020年出版《維也納咖啡館》(Das Wiener Kaffeehaus)。這樣的主題也許已經太多人寫過,畢竟,維也納咖啡館2011年起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資遺產,其獨特的氣氛,是許多文人喜愛書寫的主題。德國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寫過的這句話,也許最能說出咖啡館在維也納的地位:「維也納是一座圍繞著一些咖啡館而建起來的城市。」(Wien ist eine Stadt, die um einige Kaffeehäuser herum errichtet ist.)
不過,雖然無數文人談過維也納咖啡館,這本書還是有其獨到之處,一來作為攝影師的編者確實交出了許多精彩照片,使得這本搭配三百張圖片的書,成為一本迷人的攝影集;而書中幾位作者都是一輩子幾乎在維也納生活的咖啡館動物,他們敘述自己在那些傳奇咖啡館裡遇見的傳奇人物的故事,也讓這本書讀起來別有趣味。
布朗史黛特說,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紀念維也納咖啡館誕生三百周年。三百年來,這裡是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是藝術與創意的聖殿,是維也納人的文化財(Kulturgut)。革命者與作家以此為家。例如,哈維爾卡(Hawelka)咖啡館裡總是為了卡內提(Elias Canetti)與托爾貝格(Friedrich Torberg)這些作家熟客保留他們習慣的位置。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