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食物、腸道微生物菌叢和身心疾病之間關聯科學大解密
★強而有力的數據和實驗重新定義40種日常生活中的超級食物
★幫讀者設計7天超級食物飲食重開機計畫,掌握自身的健康主導權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肥胖、糖尿病、癌症、憂鬱症、自閉症、失智症這些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身、心疾病,都與腸道健康有極高的正相關,特別是人體腸道和大腦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溝通網絡,也就是所謂的「腸腦軸線」。
作者黃玉華博士身為大腦科學家,且曾在全球最頂尖的腦科學研究中心工作將近10年,本書即作者長年的研究和關注重心,特別針對肥胖、糖尿病、癌症、憂鬱症、自閉症,以及失智症這些全球(包括台灣)都必須正視的公衛挑戰,以紮實的研究報告和數據佐證,要克服這些疾病,得先從腸道健康著手。
而腸道健康的先決條件,就是調節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相,讓好菌和它們製造的代謝物質幫助調節體內的免疫作用、降低發炎情況,達到預防疾病及管理棘手的慢性病。根據作者長年的研究,唯有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幫助腸道維持在「好菌」的健康狀態,而最直接的解方,就是能顧好你腸道健康的「超級食物」。
作者所定義的「超級食物」不必捨近求遠,也無須昂貴花費,這些食物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蔬菜中的十字花科植物,例如青江菜、大白菜、高麗菜、青花菜、花椰菜、羽衣甘藍、芥藍、球芽芥藍、芝麻葉、白蘿蔔等,其餘番茄與彩椒、香辛植物、蕈菇和水果類等。此外,好的澱粉類植物(馬鈴薯、蕃薯、豆薯、南瓜、胡蘿蔔、燕麥、藜麥、小米)、油脂植物(甜杏仁、核桃、胡桃、奇亞籽、亞麻仁籽、芝麻、酪梨、椰子、橄欖),還有發酵食物(優格、起司、味噌、酸種麵包、康普茶)等,每種食物,都有強而有力的數據和實驗佐證,吃下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食物,如何一步一步餵養人們腸道裡的好菌。
瞭解這些日常隨手可得的超級食物後,作者黃博士同時幫你設計了「7 天增進腸道菌叢多樣性的飲食重開機計畫」,將大自然中最強大的成分,怎麼挑選、怎麼吃,如何融入你的三餐之中,改變吃飯的方式,扔掉過度加工食品,盡可能吃全食物,而且以植物性膳食為主食。食譜很簡單,材料也很簡單,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保護健康。
內容摘文
是敵?是友?腸道微生物和健康與疾病關係大解密
我們的身體裡不是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身體裡住了很多「微生物聯合國室友」,用科學術語來說,就是有很多微生物菌群「定殖」與「共生」在人體裡頭。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住在人體的微生物數量比人體本身的細胞還多。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耐特教授預估人體所有的細胞中,只有43%的細胞是屬於人類細胞,其他部分是由微生物細胞群組成(一名男性平均由30兆個細胞組成,而體內大約也有40兆個微生物)。由於共生在人體的微生物大多數住在消化道,因此相關研究也以腸胃道菌群為主。
若我們比較人體內微生物的特有基因數和人體基因數,人類本身的基因數量更不夠看:人體基因組大約有2萬個基因,但人體內的微生物菌群基因數量預估在200萬到2000萬個之間。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是由自己獨特的DNA再加上體內獨特微生物菌群的DNA共同形成。難怪有人說我們只有10%是人類!某些科學家也認為「人類」的定義應該是「人加上住在人體的微生物群」才對。
細菌、病毒、真菌這些微生物長期住在我們體內,而且數量更驚人地
多;此外,原來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是會讓人生病的致病菌,而長期居住在你我腸道的許多微生物菌(以及它們的代謝物和分泌蛋白)竟是幫助人體維持正常功能與健康的重要夥伴。這些發現完全顛覆我們對微生物的傳統看法,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難以讓人置信的真相吧!
(未完)
★強而有力的數據和實驗重新定義40種日常生活中的超級食物
★幫讀者設計7天超級食物飲食重開機計畫,掌握自身的健康主導權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肥胖、糖尿病、癌症、憂鬱症、自閉症、失智症這些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身、心疾病,都與腸道健康有極高的正相關,特別是人體腸道和大腦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溝通網絡,也就是所謂的「腸腦軸線」。
作者黃玉華博士身為大腦科學家,且曾在全球最頂尖的腦科學研究中心工作將近10年,本書即作者長年的研究和關注重心,特別針對肥胖、糖尿病、癌症、憂鬱症、自閉症,以及失智症這些全球(包括台灣)都必須正視的公衛挑戰,以紮實的研究報告和數據佐證,要克服這些疾病,得先從腸道健康著手。
而腸道健康的先決條件,就是調節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相,讓好菌和它們製造的代謝物質幫助調節體內的免疫作用、降低發炎情況,達到預防疾病及管理棘手的慢性病。根據作者長年的研究,唯有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幫助腸道維持在「好菌」的健康狀態,而最直接的解方,就是能顧好你腸道健康的「超級食物」。
作者所定義的「超級食物」不必捨近求遠,也無須昂貴花費,這些食物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蔬菜中的十字花科植物,例如青江菜、大白菜、高麗菜、青花菜、花椰菜、羽衣甘藍、芥藍、球芽芥藍、芝麻葉、白蘿蔔等,其餘番茄與彩椒、香辛植物、蕈菇和水果類等。此外,好的澱粉類植物(馬鈴薯、蕃薯、豆薯、南瓜、胡蘿蔔、燕麥、藜麥、小米)、油脂植物(甜杏仁、核桃、胡桃、奇亞籽、亞麻仁籽、芝麻、酪梨、椰子、橄欖),還有發酵食物(優格、起司、味噌、酸種麵包、康普茶)等,每種食物,都有強而有力的數據和實驗佐證,吃下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食物,如何一步一步餵養人們腸道裡的好菌。
瞭解這些日常隨手可得的超級食物後,作者黃博士同時幫你設計了「7 天增進腸道菌叢多樣性的飲食重開機計畫」,將大自然中最強大的成分,怎麼挑選、怎麼吃,如何融入你的三餐之中,改變吃飯的方式,扔掉過度加工食品,盡可能吃全食物,而且以植物性膳食為主食。食譜很簡單,材料也很簡單,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保護健康。
內容摘文
是敵?是友?腸道微生物和健康與疾病關係大解密
我們的身體裡不是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身體裡住了很多「微生物聯合國室友」,用科學術語來說,就是有很多微生物菌群「定殖」與「共生」在人體裡頭。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住在人體的微生物數量比人體本身的細胞還多。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耐特教授預估人體所有的細胞中,只有43%的細胞是屬於人類細胞,其他部分是由微生物細胞群組成(一名男性平均由30兆個細胞組成,而體內大約也有40兆個微生物)。由於共生在人體的微生物大多數住在消化道,因此相關研究也以腸胃道菌群為主。
若我們比較人體內微生物的特有基因數和人體基因數,人類本身的基因數量更不夠看:人體基因組大約有2萬個基因,但人體內的微生物菌群基因數量預估在200萬到2000萬個之間。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是由自己獨特的DNA再加上體內獨特微生物菌群的DNA共同形成。難怪有人說我們只有10%是人類!某些科學家也認為「人類」的定義應該是「人加上住在人體的微生物群」才對。
細菌、病毒、真菌這些微生物長期住在我們體內,而且數量更驚人地
多;此外,原來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是會讓人生病的致病菌,而長期居住在你我腸道的許多微生物菌(以及它們的代謝物和分泌蛋白)竟是幫助人體維持正常功能與健康的重要夥伴。這些發現完全顛覆我們對微生物的傳統看法,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難以讓人置信的真相吧!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