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大心理經典作家強力推薦:范德寇(《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蘇珊.強森(《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楚尼克博士在1970年代發明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他發現,寶寶不用人教,也會去主動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嘗試修復關係。這個實驗大大轉變了我們對人性的觀念。原來修復關係是人的天生技能,除了重拾人與人的連結,還能夠讓自己找回解決問題的信心,把過去的負面感受轉變為正向情緒。從失和到復合的過程中,心靈會更加茁壯,在遇到壓力與創傷時更有韌性。不誇張地說,混亂失序才是強化人際關係的關鍵。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本書特色
1 介紹劃時代的「面無表情實驗」,從母嬰關係看出人際發展的模式。
2 透過重要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說明母親只須要成為「夠好的」,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人際關係也是。
3 韌性根植於幼年時不斷面對正常的人際關係壓力。
4 透過神經系統解釋,身體會記憶相處時的不愉快,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會一再出現逃避或對抗的反應。
5 透過不同案例(親子、朋友、伴侶)說明,只有嘗試修復關係,才能全身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觀。
內容摘文
第二章 夠好就好
人手失手,馬有亂蹄,不管是養小孩、談戀愛、跟新同事打好關係或是人生路上的任何挑戰,誰都會有失策的時候。作決定與行動時一時疏忽,事後來看,就會發現漏洞百出。不過,關係本來一定會有缺陷,我們靠著修補它們來獲得能量,除了化解不安與煩惱,同時培養自身的創意、凝聚力和複雜性。化解混亂失和,重新連結,不僅帶人喜悅,也讓人有所成長。這個想法也許令你吃驚,畢竟大多人都期望自我及人際關係完美無瑕。能與重要的人「心有靈犀」,總是令人嚮往,當中彷彿有種神祕的吸引力。滿心期待關係美滿、情感協調,一旦事與願違,便會大失所望。
從某段面無表情的實驗影片中,我們看到完美主義如何讓人大栽跟頭。影片一開始,母親和她兩歲大的女兒表現出絕佳的默契,一邊玩娃娃還能幫對方接話,彷彿是彼此肚子裡的蛔蟲。看樣子,這對母女達到完全的同步性,且絲毫沒有溝通不良的狀況,其樂融融的畫面十分賞心悅目。可是到了面無表情的環節,女孩卻完全崩潰,肢體動作越來越狂亂,就連見過各種場面的實驗人員也看不下去,馬上中斷實驗。母親迅速恢復神情,嘗試與女孩互動,可是後者並不像先前的女嬰那樣和緩下來,情緒越陷越深。她不停喘氣,也對母親的安撫視若無睹,還憤怒地出手打媽媽,哀怨地說:「妳剛剛幹嘛不理我?」畢竟這是實驗,對媽媽來說,女孩的疑惑實在是天大的難題。然而,媽媽也沒有意識到女兒的痛苦,只是回答:「不要動手!」她沒有發現女兒的憤怒,於是接著問:「妳很難過對不對?」小女孩顯然不是難過,也許媽媽只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逕自判讀女兒的感受。她一味灌輸自己的想法,但沒有聆聽女兒的心聲、解決對方的困擾。在這次實驗中,不管是媽媽還是女兒,兩人都錯失了修復失和的契機。
(未完)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楚尼克博士在1970年代發明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他發現,寶寶不用人教,也會去主動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嘗試修復關係。這個實驗大大轉變了我們對人性的觀念。原來修復關係是人的天生技能,除了重拾人與人的連結,還能夠讓自己找回解決問題的信心,把過去的負面感受轉變為正向情緒。從失和到復合的過程中,心靈會更加茁壯,在遇到壓力與創傷時更有韌性。不誇張地說,混亂失序才是強化人際關係的關鍵。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本書特色
1 介紹劃時代的「面無表情實驗」,從母嬰關係看出人際發展的模式。
2 透過重要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說明母親只須要成為「夠好的」,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人際關係也是。
3 韌性根植於幼年時不斷面對正常的人際關係壓力。
4 透過神經系統解釋,身體會記憶相處時的不愉快,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會一再出現逃避或對抗的反應。
5 透過不同案例(親子、朋友、伴侶)說明,只有嘗試修復關係,才能全身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觀。
內容摘文
第二章 夠好就好
人手失手,馬有亂蹄,不管是養小孩、談戀愛、跟新同事打好關係或是人生路上的任何挑戰,誰都會有失策的時候。作決定與行動時一時疏忽,事後來看,就會發現漏洞百出。不過,關係本來一定會有缺陷,我們靠著修補它們來獲得能量,除了化解不安與煩惱,同時培養自身的創意、凝聚力和複雜性。化解混亂失和,重新連結,不僅帶人喜悅,也讓人有所成長。這個想法也許令你吃驚,畢竟大多人都期望自我及人際關係完美無瑕。能與重要的人「心有靈犀」,總是令人嚮往,當中彷彿有種神祕的吸引力。滿心期待關係美滿、情感協調,一旦事與願違,便會大失所望。
從某段面無表情的實驗影片中,我們看到完美主義如何讓人大栽跟頭。影片一開始,母親和她兩歲大的女兒表現出絕佳的默契,一邊玩娃娃還能幫對方接話,彷彿是彼此肚子裡的蛔蟲。看樣子,這對母女達到完全的同步性,且絲毫沒有溝通不良的狀況,其樂融融的畫面十分賞心悅目。可是到了面無表情的環節,女孩卻完全崩潰,肢體動作越來越狂亂,就連見過各種場面的實驗人員也看不下去,馬上中斷實驗。母親迅速恢復神情,嘗試與女孩互動,可是後者並不像先前的女嬰那樣和緩下來,情緒越陷越深。她不停喘氣,也對母親的安撫視若無睹,還憤怒地出手打媽媽,哀怨地說:「妳剛剛幹嘛不理我?」畢竟這是實驗,對媽媽來說,女孩的疑惑實在是天大的難題。然而,媽媽也沒有意識到女兒的痛苦,只是回答:「不要動手!」她沒有發現女兒的憤怒,於是接著問:「妳很難過對不對?」小女孩顯然不是難過,也許媽媽只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逕自判讀女兒的感受。她一味灌輸自己的想法,但沒有聆聽女兒的心聲、解決對方的困擾。在這次實驗中,不管是媽媽還是女兒,兩人都錯失了修復失和的契機。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