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星巴克教你成為1%的賺錢公司:只要學會一個動作,就能創造10倍的驚人成長! | 拾書所

LINE、星巴克教你成為1%的賺錢公司:只要學會一個動作,就能創造10倍的驚人成長!

$ 252 元 原價 320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
「將營收提升至極限,將成本壓至最低,利潤自然就會產生。」

為何銷售持續下滑?其實POS系統已經有跡象!
為何庫存多到嚇人?因為你沒計算周轉率!
本書透過7堂課,教你更快洞察出
損益管控、庫存去化……等數字盲點!

  ‧為什麼LINE前社長森川亮說:「公司成長不需要計畫」?
  ‧星巴克知道小熊布偶狂賣,為何還是把它從店面下架?
  ‧7-11超商文宣為何要突顯,每杯咖啡都是「現烘現煮」?
  ‧IKEA如何控制庫存與物流成本,並同時創造差異?

  本書收錄20家企業不對外透露的獲利公式,你只要學會其中一個動作,就能讓公司創造10倍的驚人成長!
  想賺得長長久久?面對競爭者,想所向披靡?你要的答案通通都在本書裡。

  ★LINE、星巴克……,為何他們能賺不停?
  本書作者、專業會計師村井直志,20年來已成功輔導許多日本企業上市上櫃,並分析過3000家公司的財報。他發現,強化經營體質、創造高獲利的祕訣,是懂得分析營業及財務報表的數字,並掌握成本、營收和利潤之間的三角關係。

  因此,書中提供39個清楚易懂的圖表與算式,透過星巴克、LINE、日本航空、軟銀、日產汽車、IKEA、UNIQLO等知名企業的實例,讓你知道賺錢公司重點觀察的數字,學會他們的獲利公式!

  ★要100%達成獲利目標,一定得上這7堂課!
  ◎第1課》怎樣創造高獲利?第一步是拉高客單價。
  ‧區分商品等級,再用訂價法突顯價值差異。
  【案例】日本眼鏡潮牌JINS,以訂價突顯價值的差異。
  1、售價設定在3900~9900日圓。
  2、依照顧客需求,將產品分成4種等級。
  ‧拉高單價後,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務價值。
  【案例】星野集團著眼無形的價值(強化訂房網站功能),創造10倍成長率!
  1、能對應10國語言(多元)。
  2、5秒就確定是否訂房成功(迅速)。
  3、只要3道程序便完成訂房(簡便)。

  ◎第2課》如何找到產品的主力客群?7手法搞定新舊顧客。
  ‧主力客群為何會買?用SWOT分析找出產品優勢。
  【案例】為何宮崎芒果的價格,能比競爭者貴7倍?關鍵是……
  1、抓住消費者追求的價值觀,不採取低價策略。
  2、拉高產品價值,取名為「太陽蛋」。
  ‧如何抓住老顧客的心?依循SRC原則推出新商品。
  【案例】生活用品廠商IRIS有14,000種商品,如何讓顧客保持新鮮感?
  1、嚴格要求架上商品,超過50%是上市3年內的新品。
  2、銷售的商品都簡單易懂,便於使用。

  ◎第3課:想辨別出忠實客戶?對顧客也必須斷捨離!
  ◎第4課:哪些財報關鍵數字,能驅動管理效率升級?
  ◎第5課:如何讓暢銷品不缺貨,滯銷品零庫存?
  ◎第6課:如何不浪費成本?6招教你有效活用資源
  ◎第7課:學頂尖企業的數字策略,用細節檢視計畫流程

  此外,還有精彩的銷售案例……
  ‧別想顧客一把抓!以ABC分析區分等級,掌握忠實顧客。
  【案例】日本航空實行里程酬賓計畫,依會員等級提供不同優惠,例如座艙升等、免費使用貴賓室……。即使宣告破產也守護會員權益,終究能起死回生。

  ‧提高坪效是一種獲利手段,零售業與服務業都將它作為評價業績的指標。
  【案例】「我的義大利菜」餐廳設計出3坪立體廚房,將坪效提高到極致,帶動翻桌率不斷攀升,利潤隨之提高,並迅速擴張展店。

  ‧把握交叉比率與EOQ,讓庫存都是暢銷品。
  【案例】UNIQLO針對暢銷品和滯銷品,祭出「限定折扣」和「調整售價」策略,刺激消費,直到庫存完全出清為止。

  ‧以單位時間產能與邊際效益,來衡量員工價值。
  【案例】日產汽車認為,關閉生產線只是治標,因此得衡量邊際效益,貫徹整廠裁員的策略,才能終結成本浪費,從谷底攀升。

  ‧確立自家公司的成功要素,決定各要素的比重。
  【案例】IKEA設定5項成功要素,包括壓倒性的成本效益比、獨有的限定商品、商品齊全的便利性……,在顧客心中建立獨一無二的地位。

本書特色

  ‧提供星巴克、LINE、日本航空、豐田、樂天、IKEA等知名企業案例。
  ‧收錄20位管理大師與企業家的話語,帶領你學會獲利心法。
  ‧圖表與算式清楚易懂又實用,即使非商科背景也能融會貫通。

  ※原書名為《LINE、星巴克創造10倍淨利的獲利公式》

內容摘文
第1課 如何拉高客單價,又不會減少銷量?

「創新的關鍵並非重新定義商品,而是再次審視和商品的關係。」──星巴克創辦人 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

為何賠錢公司通常敗在低價策略?

當聽到「龍頭企業」一詞時,你的腦海裡會先想到怎樣的公司呢?若是日本企業,應該會聯想到以UNIQLO聞名的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軟銀等,西方企業則多會想到蘋果、IKEA、星巴克等。

這些企業擁有驚人的銷售力與商品開發力,品牌形象也廣受消費者認同,營收和利潤自然遠遠超越同業,業績更是一路長紅。這些企業有一項共通點,那就是將數字運用在經營上,並持續進行商務革新。

無論是提升營收或削減成本,在日常的營運過程中,必定會出現許多創造利潤的機會。能夠透過數字掌握將這些機會,便是我所認定的強韌企業。

強而有力的經營模式必能創造源源不絕的利潤,這種創造獲利的能力究竟代表什麼意義?企業提供商品或服務,並且從顧客身上取得相應的報酬。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隱含著什麼樣的數字呢?深入剖析這一點,是塑造獲利體質的第一項要訣。

在此,我們先看看計算營業額的算式:

營業額=客單價(Price)× 顧客數(Quantity)

當客單價越高且顧客人數越多時,營業額自然跟著提升。但是,我們不能只憑「前期業績表現優秀」、「本期業績僅達成預估業績的九成」等觀點來評斷。

擁有獲利體質的企業一定懂得分析數字,並解析隱藏在各種數字背後的實際意義。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將數字分解為「P×Q」,並進行觀察。這正是強化經營管理的首要關鍵(見圖表2)。

‧將營業額分解為P×Q。

‧思考它們增加、減少的根本原因。

‧思考該如何提高P×Q。

想要強化經營管理,就不能不理解和剖析這類數字。本課開頭引用星巴克創辦人霍華‧舒茲的提醒:「創新的關鍵並非重新定義商品,而是再次審視和商品的關係」,同樣可套用在對數字的理解上。

(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