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艱難路程,
喬治.歐威爾早已在小說中預言?
沒有緬甸,就沒有喬治.歐威爾!
一個命運乖舛的國度
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的小說家
尋找1920年代歐威爾在緬甸的足跡,認識緬甸走向自由的崎嶇道路
緬甸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小說家
1920年代,喬治・歐威爾還沒成為舉世知名的小說家之前,曾是大英帝國派駐在緬甸的一名帝國警察。緬甸是他文學生涯的起點。
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困難,喬治.歐威爾早已預言?
在緬甸的五年歲月,深刻塑造了歐威爾。他的小說也如寓言般預示了緬甸的命運。1948年,緬甸從英國獨立,不久後,軍事獨裁者阻絕了人民與外界的聯繫,發起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監控,鼓勵密告,使緬甸淪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今日緬甸,仍在極權下掙扎的國度
喬治・歐威爾真的是先知嗎?他在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使他對政治、對人性有如此深的洞見?甚至他生前最後未完成的小說構思,也是關於在緬甸的經歷。作者艾瑪・拉金走遍緬甸,追尋歐威爾的足跡,也觀察當代的緬甸,讓我們看見在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
2020年,緬甸軍事政變震驚世人。從大英帝國殖民統治,到獨立後的半世紀軍事統治,使得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一度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是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然而2020年軍事政變,與隨之而來對平民示威抗議者的血腥鎮壓,已經昭示:緬甸再次掉出了自由的窄廊。
為什麼緬甸走入自由民主的路如此艱難?本書作者艾瑪.拉金在歐威爾的生平與著作中尋找答案。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
內容摘文
第三章 仰光
權力就是把人類的心靈撕成碎片
然後依照你自己選擇的新形體
再次將心靈組合起來。
《一九八四》
抵達仰光之後,我第一個見的人是我的好友哥葉(Ko Ye),他是研究緬甸軍政府如何控制現實的專家。哥葉在仰光從事出版業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他的出版社(連同緬甸每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每一頁的每個字,在流通市面之前都必須通過政府審查。仰光之所以能維持表面的平靜,或許是因為嚴密審查的緣故。
哥葉的出版社位於仰光鬧區車水馬龍的地帶,這裡的街道塞滿公車與汽車,攤販幾乎把人行道的每一寸都占滿了。他們販售佛教海報、草藥與盜版光碟。一名纏著腰布的印度人蹲在一只裝滿熱油的鐵鍋前翻攪著一口大小的咖哩角。一名年輕女孩揮舞著塑膠袋,好趕走覬覦新鮮柚子的蒼蠅。客人蹲坐在矮錫桌前等著湯麵端上桌,小販從大桶子裡鏟起印度香飯放進塑膠飯盒。在道路兩旁,民眾坐在人行道上的茶館裡,他們的腿整齊盤坐著,外面罩著籠基,冷眼看著混亂的車流來來去去。
我走在街道相對安靜的另一側,不久便找到哥葉位於一樓的辦公室。有人到後頭房間找他過來,要我稍等一下。我看著出版社排演流暢的芭蕾舞──一臺跟汽車一樣大小的吵雜黑色機器,一名光著上身的男子穿著勞工常見的及膝籠基,操縱著控制桿,另一名男子蹲伏在機器下方接住推送出來的印好書頁。一名女子盤坐在機器旁的地板上,她把剛印好的書頁疊好,摺進封面之內,然後用粗線將留有餘溫的書頁縫製成一本書。在她身旁,一名雙手墨漬身穿灰白色汗衫的男子把印好的書整齊地疊成一落。他將刻有出版社商標的橡皮圖章上墨,然後結結實實地在每本書的封面蓋上印章。
(續)
喬治.歐威爾早已在小說中預言?
沒有緬甸,就沒有喬治.歐威爾!
一個命運乖舛的國度
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的小說家
尋找1920年代歐威爾在緬甸的足跡,認識緬甸走向自由的崎嶇道路
緬甸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小說家
1920年代,喬治・歐威爾還沒成為舉世知名的小說家之前,曾是大英帝國派駐在緬甸的一名帝國警察。緬甸是他文學生涯的起點。
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困難,喬治.歐威爾早已預言?
在緬甸的五年歲月,深刻塑造了歐威爾。他的小說也如寓言般預示了緬甸的命運。1948年,緬甸從英國獨立,不久後,軍事獨裁者阻絕了人民與外界的聯繫,發起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監控,鼓勵密告,使緬甸淪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今日緬甸,仍在極權下掙扎的國度
喬治・歐威爾真的是先知嗎?他在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使他對政治、對人性有如此深的洞見?甚至他生前最後未完成的小說構思,也是關於在緬甸的經歷。作者艾瑪・拉金走遍緬甸,追尋歐威爾的足跡,也觀察當代的緬甸,讓我們看見在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
2020年,緬甸軍事政變震驚世人。從大英帝國殖民統治,到獨立後的半世紀軍事統治,使得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一度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是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然而2020年軍事政變,與隨之而來對平民示威抗議者的血腥鎮壓,已經昭示:緬甸再次掉出了自由的窄廊。
為什麼緬甸走入自由民主的路如此艱難?本書作者艾瑪.拉金在歐威爾的生平與著作中尋找答案。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
內容摘文
第三章 仰光
權力就是把人類的心靈撕成碎片
然後依照你自己選擇的新形體
再次將心靈組合起來。
《一九八四》
抵達仰光之後,我第一個見的人是我的好友哥葉(Ko Ye),他是研究緬甸軍政府如何控制現實的專家。哥葉在仰光從事出版業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他的出版社(連同緬甸每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每一頁的每個字,在流通市面之前都必須通過政府審查。仰光之所以能維持表面的平靜,或許是因為嚴密審查的緣故。
哥葉的出版社位於仰光鬧區車水馬龍的地帶,這裡的街道塞滿公車與汽車,攤販幾乎把人行道的每一寸都占滿了。他們販售佛教海報、草藥與盜版光碟。一名纏著腰布的印度人蹲在一只裝滿熱油的鐵鍋前翻攪著一口大小的咖哩角。一名年輕女孩揮舞著塑膠袋,好趕走覬覦新鮮柚子的蒼蠅。客人蹲坐在矮錫桌前等著湯麵端上桌,小販從大桶子裡鏟起印度香飯放進塑膠飯盒。在道路兩旁,民眾坐在人行道上的茶館裡,他們的腿整齊盤坐著,外面罩著籠基,冷眼看著混亂的車流來來去去。
我走在街道相對安靜的另一側,不久便找到哥葉位於一樓的辦公室。有人到後頭房間找他過來,要我稍等一下。我看著出版社排演流暢的芭蕾舞──一臺跟汽車一樣大小的吵雜黑色機器,一名光著上身的男子穿著勞工常見的及膝籠基,操縱著控制桿,另一名男子蹲伏在機器下方接住推送出來的印好書頁。一名女子盤坐在機器旁的地板上,她把剛印好的書頁疊好,摺進封面之內,然後用粗線將留有餘溫的書頁縫製成一本書。在她身旁,一名雙手墨漬身穿灰白色汗衫的男子把印好的書整齊地疊成一落。他將刻有出版社商標的橡皮圖章上墨,然後結結實實地在每本書的封面蓋上印章。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