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帝國:權力與誘惑,作為感官文本的「法屬太平洋」 | 拾書所

愛的帝國:權力與誘惑,作為感官文本的「法屬太平洋」

$ 350 元 原價 500
帝國主義盛行的十九世紀,法國殖民者揚帆啟航,
以愛之名,誓言在遼闊的太平洋世界打造一座「愛的帝國」──
當衝突的愛情成為歷史的敘事,他們的故事就像是寧靜共振波的交匯點,
就像無數歷史片段乘載著短暫洋流和海底深潮,向上湧動,向外擴散。

  對法國人來說,太平洋的殖民地不需要歷史;
  就算有,也必須是用「愛的故事」勾勒出來的帝國記憶!

  █在法國人眼中,帝國主義是充滿激情與誘惑的愛情故事

  法國作家斯湯達爾在他的經典之作《愛情論》(de l'amour)中指出,法國大革命之後的法國人在政治與情感的結合上獨樹一幟,「為『民族激情』的需求,奉獻了愛」。

  很顯然地,法蘭西帝國主義者及思想家經常認為,自己對殖民地人民的「同化」乃是一種真心誠意的情感交流,完全不同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只會「剝削」殖民地。例如,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德.拉尼桑就曾說過:「鞏固法國在印度支那統治的最佳管道,是透過安撫而非衝突,是贏得人民的好感而非敵意。」法國人認為,帝國既是軍事戰略與文明使命,也是浪漫情懷與熱情想像。

  「法國是一齣浪漫的戲劇,英國則是一本生硬的教科書」。法國人深信,法蘭西帝國與眾不同,有別於大英帝國冷酷殘暴的殖民統治,法國的殖民政策充滿熱情與感性,而「浪漫」更是成了政策本身;一言以蔽之,法國人要用「愛」來操作政治,最終讓「法國被世人所愛」!

  █在太平洋諸島眼中,「愛的故事」卻是剝削、性與奴役

  如何達到「讓法國被世人所愛」這個終極目標?法國殖民者的答案是:掌握敘事權──決定什麼該被記錄、什麼該被消失。殖民地人民不需要有歷史,就算有,也必須是用「愛的故事」勾勒出來的法蘭西帝國大事年表。於是,在官員筆下,太平洋的歷史成為寫滿評論與摘要資訊的檔案文件;在作家筆下,則成為異國戀情與兄弟情誼的浪漫故事。

  例如年輕的法國軍官與大溪地公主的浪漫邂逅,海軍水手與日本妻子的淒美婚姻,乃至法國將軍孤拔對下屬的同袍之愛等,皆滿足了讀者對於法蘭西帝國的美好想像,卻在不知不覺中消融了愛情故事與帝國殖民之間的界線,遺忘了那些反對殖民霸權、以鮮血作為代價的起義抗爭。

  關於法國在太平洋的故事,全是愛情與剝削、性關係和軍事力量的主題;而活躍於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包括了航行於南半球的島民和亞洲人、殖民地統治者、流動勞工、威武不屈的酋長、狂熱的天主教士、不幸的囚犯、貧窮的加勒比海和美洲勞工、條約口岸的妓女,以及驕傲的玻里尼西亞王族……這些人物共同組成並兌現了太平洋上的一個愛的帝國,他們被權力與情感糾纏不清的浪漫微妙地連結在一起。

  █罕見以文學評論、文獻解析,還原法蘭西帝國在太平洋的歷史真相

  從這些太平洋的故事中,我們清楚看到法蘭西帝國基本調性的特殊之處──那是對情欲想像、世俗吸引、民族和拉丁式友愛的一種好奇而又富有歷史性的立場。這樣的敘述,讓殖民地和領土變得具有吸引力且令人嚮往;而「帝國」的成分,存在於話語、情感、和啟蒙願景的範疇,例如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的流亡故事、航海家布干維爾眼中感性的「新賽瑟島」。

  如果沒有這些文學及哲學範式,就無法說明十九世紀法蘭西帝國主義的浪漫性質;這麼說來,「帝國」中的「法屬」成分,正是由故事和未實現的占領野心怪異串聯後演變而來。

  因此,馬特.松田透過文學作品的比較分析、檔案文獻的爬梳考證,還原歷史事件的原委,揭露法蘭西「愛的帝國」的實相與幻象,並且提醒讀者即使今日已是二十一世紀,但殖民主義的幽魂仍未散去,依舊徘徊蟄伏於亞太地區,蠢蠢欲動,就像他在書中所述:「只要大溪地在二十一世紀仍是法國領土,那些暴力壓迫的故事就永遠不會浮上檯面。」

內容摘文
〈羅什福爾:法國太平洋的家族浪漫史〉

在法國西部的羅什福爾(Rochefort),鎮上人家以窯瓦屋頂與百葉窗為特色,是大西洋沿岸一個迷人的省級城市,當年科爾貝(Jean-Baptiste Colbert) 特別將該地建設成造船重鎮,為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家海軍裝備纜繩,羅什福爾所沾染的海上輝煌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這要歸功於當地大量的操作工及裝配工,他們在鎮上的兵工廠裡經年累月地裁切金屬、組裝魚雷艇。假如說是羅什福爾塑造了法蘭西帝國,也許並不誇張,尤其是在歐洲的利益轉向遼闊無垠的遙遠太平洋之際,這有一部分可追溯到從鎮上發展出來的強大海軍與航海歷史。然而,打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許多羅什福爾居民更可爽快地提起鎮上某位英雄出少年的傑出孩子,直言他對於大洋世界的重要性:從綠樹夾道的主廣場,走進刷成白色的住宅區和市場巷弄裡,小說家兼海軍軍官皮耶.羅逖的家就在那裡,他本名朱利安.維奧(Julien Viaud)。羅逖以他一八七○年代描寫南美洲及復活節島、大溪地和太平洋的故事而聞名遐爾,一八八○年代他隨艦遊弋於印度支那附近海域,並登陸日本,於是又將東亞──法國稱之為大海洋中的土地──納入了他的敘事版圖。

在羅逖的創作中,法屬太平洋是一個愛的帝國。當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和德尼.狄德羅秉持十八世紀啟蒙運動遺緒,將大溪地塑造成一座華美的蠻荒天堂時,羅逖則勤於書寫並蒐集素材,為十九世紀後期歐洲帝國與世紀末文化世代創造出戲劇化的太平洋浪漫史。得道多助,羅逖背後有其堅實盟友與靈感繆斯──茱麗葉.亞當,他本著一八七○年代後歐洲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政治敏感度,改寫布干維爾的感性理想主義,講述海軍任務與四處留情的敘事,消融了愛情故事與帝國意識形態之間的界線,從而創造出一個浪漫的法屬太平洋。從大溪地到印度支那到日本,再到整個太平洋地區,羅逖筆下寫出了挑逗人心的故事,他們乘坐戰艦,於所到之處宣揚法國主權,吟誦異國情調的田園詩,描繪出歷任法國政權都曾投射於遠洋的海軍和海上力量的戰略與感性地理。
(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