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便直接踏上報廢之路,我們如何在過剩世界中苟活?
時代的難民 低端的悲吟
被廢棄的物 被遺棄的人
社會學大師包曼為世代發聲的精悍力作
殘酷檢視資本主義之下消費社會的惡性反噬!
【內容簡介】
我們的星球已經滿載。現代化催動了資本社會鋪天蓋地的消費浪潮。過剩的產出必然肇生報銷、廢棄的致命問題,從人群到物品,都逃不過這道反噬自身的詛咒。
當代社會學大師包曼在這本宣言式的作品中,深刻點出「人類廢品」的概念。「廢棄的生命」(wasted lives)可用以指稱「多餘的」人口、移民、難民、低端社群,它是現代化的必然產物,也是追求經濟進步與文明開展時無法避免的副作用。現代化無限上綱式的全球擴張,造就了人口過剩、彼此傾軋的殘酷世界,貧者益貧,富者益富,身處底層的「無用人群」被一股看似無形卻又處處抓牢的政經力量剝奪了生機與希望,在既得利益者眼中,這些剩餘勞力是他們安逸揮霍生活的威脅與恐慌來源。時代的難民沒有通行無阻的資格。一朝為難民,終身為難民,永無翻轉之日。在這座人吃人的星球上,現代人類不留喘息地消耗資源與濫用土地,逐日耗盡一切可用能源與容納廢品的地帶。從時間到空間,我們已所剩無多。
包曼在書中巧妙運用文學隱喻展開論述,輔以反映現實的報導數據,立足眼前社會群像,凌駕整座地球的宏觀視域,那是一張貧苦與奢華並現的蒼涼地圖。此書多年前即已預言荒漠,但人類邁向廢棄處境的頹殘步伐,卻踩踏得更為深重。哲人已遠,面對大師滿懷悲願的語重心長,即將成為「現代化棄兒」的我們,必須嚴正反思。警鐘已敲響,切勿拒聽。
【導讀、推薦】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
>>> 專文導讀
清華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方怡潔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秀華
文化評論人/陳景輝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趙彥寧
>>> 不廢不棄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大師包曼的殷殷警語】
―― 社會地位變化複雜,前途難以預測,賺到的錢僅夠餬口,缺少任何可持續的、可靠的,或至少是長時間的安頓。一切皆無一例外地困擾著所有人,在人人心目中播下焦慮的種子,剝奪了這一代幾乎所有人的自信和自尊。看起來,這個世界又躍進了一大步,但大部分的人因為沒能跟上它的速度而掉出了這輛加速的列車:更多的人根本沒趕上開車,沒來得及跳進車裡。
――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持續,更別說永遠延續。今天那些有用而不可或缺的事物,除極少數例外,都是明日的廢棄物。沒有什麼東西真正必不可少,沒有什麼東西不可替代。萬事萬物自誕生之日開始,就貼上了死亡即將來臨的標籤;每一樣事物在離開生產線的時候,都被貼上了一張「在此日期前使用」的標籤。
―― 多餘的人總是處於劣勢。假如他們想與現今這種被讚美的生活方式相符合,會立即被冠以傲慢、欺詐和厚顏無恥地要求不勞而獲的罪名,有時甚至會被認為懷有犯罪意圖。假如他們公開表示痛恨或拒絕讚頌這種富人享有、但對他們這些窮人來說卻是毒藥的生活方式,這很快又會成為「公眾意見」自始至終告訴你的一個例証:多餘人,不但是異類,而且是吞噬社會正常肌體的癌細胞,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所代表的一切」的不共戴天之敵。
―― 或許,存在著這樣一座天堂,在理智大道的盡頭,激情澎湃的愛守候在那裡。但是,走完這樣的一條大道,可能要花上一千年。在一步一步前進的同時,時間也在一年一年地流逝:這就是地獄。地獄會是通往天堂的康莊大道嗎?為了到達天堂,真的值得在地獄中待上一千年嗎?
時代的難民 低端的悲吟
被廢棄的物 被遺棄的人
社會學大師包曼為世代發聲的精悍力作
殘酷檢視資本主義之下消費社會的惡性反噬!
【內容簡介】
我們的星球已經滿載。現代化催動了資本社會鋪天蓋地的消費浪潮。過剩的產出必然肇生報銷、廢棄的致命問題,從人群到物品,都逃不過這道反噬自身的詛咒。
當代社會學大師包曼在這本宣言式的作品中,深刻點出「人類廢品」的概念。「廢棄的生命」(wasted lives)可用以指稱「多餘的」人口、移民、難民、低端社群,它是現代化的必然產物,也是追求經濟進步與文明開展時無法避免的副作用。現代化無限上綱式的全球擴張,造就了人口過剩、彼此傾軋的殘酷世界,貧者益貧,富者益富,身處底層的「無用人群」被一股看似無形卻又處處抓牢的政經力量剝奪了生機與希望,在既得利益者眼中,這些剩餘勞力是他們安逸揮霍生活的威脅與恐慌來源。時代的難民沒有通行無阻的資格。一朝為難民,終身為難民,永無翻轉之日。在這座人吃人的星球上,現代人類不留喘息地消耗資源與濫用土地,逐日耗盡一切可用能源與容納廢品的地帶。從時間到空間,我們已所剩無多。
包曼在書中巧妙運用文學隱喻展開論述,輔以反映現實的報導數據,立足眼前社會群像,凌駕整座地球的宏觀視域,那是一張貧苦與奢華並現的蒼涼地圖。此書多年前即已預言荒漠,但人類邁向廢棄處境的頹殘步伐,卻踩踏得更為深重。哲人已遠,面對大師滿懷悲願的語重心長,即將成為「現代化棄兒」的我們,必須嚴正反思。警鐘已敲響,切勿拒聽。
【導讀、推薦】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
>>> 專文導讀
清華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方怡潔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秀華
文化評論人/陳景輝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趙彥寧
>>> 不廢不棄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大師包曼的殷殷警語】
―― 社會地位變化複雜,前途難以預測,賺到的錢僅夠餬口,缺少任何可持續的、可靠的,或至少是長時間的安頓。一切皆無一例外地困擾著所有人,在人人心目中播下焦慮的種子,剝奪了這一代幾乎所有人的自信和自尊。看起來,這個世界又躍進了一大步,但大部分的人因為沒能跟上它的速度而掉出了這輛加速的列車:更多的人根本沒趕上開車,沒來得及跳進車裡。
――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持續,更別說永遠延續。今天那些有用而不可或缺的事物,除極少數例外,都是明日的廢棄物。沒有什麼東西真正必不可少,沒有什麼東西不可替代。萬事萬物自誕生之日開始,就貼上了死亡即將來臨的標籤;每一樣事物在離開生產線的時候,都被貼上了一張「在此日期前使用」的標籤。
―― 多餘的人總是處於劣勢。假如他們想與現今這種被讚美的生活方式相符合,會立即被冠以傲慢、欺詐和厚顏無恥地要求不勞而獲的罪名,有時甚至會被認為懷有犯罪意圖。假如他們公開表示痛恨或拒絕讚頌這種富人享有、但對他們這些窮人來說卻是毒藥的生活方式,這很快又會成為「公眾意見」自始至終告訴你的一個例証:多餘人,不但是異類,而且是吞噬社會正常肌體的癌細胞,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所代表的一切」的不共戴天之敵。
―― 或許,存在著這樣一座天堂,在理智大道的盡頭,激情澎湃的愛守候在那裡。但是,走完這樣的一條大道,可能要花上一千年。在一步一步前進的同時,時間也在一年一年地流逝:這就是地獄。地獄會是通往天堂的康莊大道嗎?為了到達天堂,真的值得在地獄中待上一千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