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第一本跨界討論 | 拾書所

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第一本跨界討論

$ 473 元 原價 599
第一本跨界討論、收錄中外學者及創作人對霧社事件研究的完整文集
 

本書試圖從不同的領域和視角來探索「霧社事件」在當代台灣的歷史地位。
八十餘年以來,霧社事件的歷史意義一直不斷地被不同的政權來定義:日據時代,殖民政府用它來證明台灣原住民的「原始」和「野蠻」;國民黨時代,霧社事件被當做「抗日精神」的典範;民進黨時代,該事件和整個賽德克文化又用來強調台灣的「本土意識」和(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台灣身分」。這一路下來,有許多創作者用不同媒介和形式來探索「霧社事件」,包括文學、紀錄片、電影、兒童書、連環畫、詩歌、和音樂。這種「被殖民」、「被表現」、「被神話」的歷史,使得「霧社事件」在現代台灣歷史中佔有一種很特別的位置,同時使得「霧社事件」的歷史充滿矛盾和誤會。

此書將直面「霧社事件」在歷史和文化中的複雜性,帶領讀者思索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全書分成三個部分:
一 、「霧社事件的歷史記憶」,共七個章節,主要探索霧社事件在歷史研究領域的各種發聲;二 、「霧社事件的文化記憶」,共十個章節,主要討論霧社事件在文化研究的脈絡裡的各種表現,包括電影,文學和網絡;這二個部分的作者包括廖炳惠,邱貴芬、鄧相揚,北村 嘉恵,荊子馨,石岱崙等學者;三 、「創作者的霧社事件」,收錄八個訪談及「創作談」的短文,都是從創作者的角度回顧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各種作品的創作過程,包括詩歌,音樂專輯,長篇小說,電影等等,作者包括舞鶴、向陽、林昶佐、魏德聖和萬仁等。

全書作者跨越不同的領域,包括文學、人類學、翻譯學、歷史、口述歷史、電影和文化研究。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來面對「霧社事件」,呈現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作者來自美國、加拿大、台灣、香港、英國和日本。本書也想特別強調原住民學者在「霧社事件」研究的貢獻和重要性,其中的五篇論文是由原住民的學者撰寫的,另外也特別收錄賽德克作者郭明正跟巴干‧巴萬的對談和論文。巴干‧巴萬是莫那魯道的後裔,她的論文收錄了許多從未公開過的寶貴資料。

台灣出版過不少有關霧社事件的研究書籍,從邱若龍的連環畫《霧社事件》到鄧相揚的《風中緋櫻》再到2010年出版的《霧社事件日文史料翻譯》(上下冊)等,本書是第一本廣泛討論該事件、也是第一本收錄外國學者和台灣創作人對霧社事件的研究和看法的論文集。對台灣歷史、原住民研究、文化研究、後/殖民研究等領域都有新的見解和貢獻,更是台灣文化歷史有關心的讀者,重要的入門讀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