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考:破譯中國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與咸陽城 | 拾書所

大秦考:破譯中國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與咸陽城

$ 560 元 原價 560
從考古現場還原史書上缺失的大秦樣貌
從兵馬俑看兵制布局,從咸陽城看國土規劃,從文物看秦人的技術工藝。

從考古現場還原史書上缺失的大秦樣貌
從兵馬俑看兵制布局,從咸陽城看國土規劃,從文物看秦人的技術工藝。

得獎紀錄

  中信2020年度好書
  2021年國家文津圖書獎推薦
  京東文物考古圖書榜第三名

內容摘文
揭祕地下軍陣

兵馬俑的軍陣是只待戰鼓捶響,立即衝鋒陷陣、直搗敵營的實戰陣容嗎?

拆開篆書「陣」字來看,其實是由左豎旗、中有車、右立持戈的武士組成。兵馬俑的三座坑裡不難發現旗、車、武士的不同排列組合,因此將兵馬俑定性為「地下軍陣」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陣的了解,我是從《射雕英雄傳》開始的。黃老邪按照奇門遁甲的方法,布置了五行桃花陣,建成一座玄幻的桃花島。外人一旦踏入桃花島,催命連環陣,一陣接一陣。作家金庸先生是布陣的高手,他的小說主要情節就是如何布陣和破陣。《射雕英雄傳》終歸是文學作品,認識古人排兵布陣還得依靠兵書。兵書說「凡車以密固,徒以坐固」(《司馬法‧嚴位》),重裝部隊的車兵布置得密集才好,輕裝部隊的步兵擺成坐陣才最堅固。

事實上,古代軍隊打仗的布陣有立陣和坐陣兩種常態,分別對應進攻和防守。立姿為行,即在運動中進攻;坐姿為原地防守,蹲、跪、趴皆可做到。將士們衝鋒前低頭貓在掩體裡是打仗,號聲響起後躍出戰壕撲向敵營也是打仗。

從坐陣到立陣,步兵打仗不外乎五個動作:立、坐、跪、曲踴、距躍。

「立」可以有腿、臂的不同變化,左勾拳,右踢腿,擺出各種立的姿勢。曲踴、距躍是「立」和「坐」的中間環節,都是跳起來。「躍踴者,皆絕地而起,所謂跳也。」敏捷、麻利在這個動作中體現出來了,也逐漸演變出了另一個漢語詞:踴躍。

而對於「坐」和「跪」的具體形態,現代人似乎有點難理解。上身挨腳跟的叫「坐」,上身離開腳跟直立的叫「跪」、「踞」,區別就在於臀部是否挨腳。無論「跪」還是「坐」,向上、下、左、右四面開弓時,做到腰身扭起來隨射擊方向轉動,雙手、武器、眼神達到點線一致才是標準姿勢。四川博物院藏有東漢畫像磚,畫面上部弋射大雁的兩人都是坐姿。

(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