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出版者周刊》爭相報導
一本棒球版的《快思慢想》
用棒球場內場外的決策誤判,帶領我們窺探隱而未見的思維盲點!
明明削進好球帶的好球,為什麼主審卻喊了壞球?
某屆選秀狀元明明打得奇差無比,卻比其他同屆的球員能在登錄名單中存活更久?
帶領球隊拿下年度總冠軍的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
連續安打五十六場跟打擊三圍傲視全聯盟,為什麼是前者拿到了MVP?
如果你是一位愛看棒球的人,這些問題肯定曾經出現在你腦海過(可能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樣吧?)。
在棒球賽場上,其實跟我們在經濟學或是生活環境中一樣,各個層面都隱藏著我們未曾細想過的行為心理學,大從新人選秀(就像是投資商品),小至何時該揮棒(你可以想像成是何時該決定股票的進出場時機),隨著上述的決策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需要資料數據的輔助,瞭解其背後的思維和運作。在本書中,就是以前所未見的方式來分析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到底那些決策者在想些什麼?如果我們的大腦思考判斷,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時刻讓我們產生錯覺,但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想錯」了呢?
假使用經濟學當例子讓你頭昏腦脹,那麼是時候用棒球比賽當例子讓你茅塞頓開了!
本書作者洛爾揉合了行為科學理論,以及跟球隊主管、總教練、球員的訪談,分析美國職棒史上著名的決策:它們為何成功,又為什麼失敗;也探究賭博心態和各程度的風險評估,如何影響美國職棒的樣貌,還有棒壇當前最新的資料革命,怎麼改寫數十年來既有的決策思維。
在這過程中,洛爾嘗試解答多年來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舉凡「投手投得愈用力、球速愈快,是不是會增加受傷風險」、「大聯盟球隊是不是都高估了交易小聯盟新秀的價值」等等,透過其故有的精闢分析和銳利文筆,帶入一些棒球史上最悠久的爭辯主題之中,使我們能透過滿載知識和實用資訊的有趣文字,除了更了解棒球,也更了解我們自己。
內容摘文
第一章 為什麼我支持電子好球帶
錨定偏誤(anchoring bias)如何影響好球帶認定以及其他事情
如果你在棒球賽季有使用推特,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季後賽期間,你應該有意無意都會看到有兩派球迷針對一個特定議題大力爭論:一派球迷想要大聯盟趕快採用機器人主審,另一派球迷則擁護具有人性成份的人類主審,兩邊對於棒球是否該採納電子好球帶的問題爭執不下,誰也不讓誰。二〇一九年世界大賽(World Series),這問題又成為焦點。第五戰,主審巴克斯戴爾(Lance Barksdale)搞砸了兩個好壞球判決,其中一球他甚至直接怪罪華盛頓國民隊(Washington Nationals)捕手戈姆斯(Yan Gomes),貌似是因為戈姆斯接球後立刻起身的動作不夠尊重他,所以才故意把好球判成壞球,這結果令國民總教練馬丁尼茲(Dave Martinez)相當不滿,在休息區對巴克斯戴爾大喊:「該醒醒了吧你!」另一個誤判的位置更誇張,一顆離好球帶有一段距離的外角球進來,巴克斯戴爾直接把受害打者羅布勒斯(Victor Robles)拉掉,令羅布勒斯氣得跳腳,怒不可遏地把打擊手套扔到一邊。這兩球的判決都很糟糕,而且在兩個案例中,巴克斯戴爾感覺都在懲罰國民隊:第一次是懲罰戈姆斯在主審還沒做出判決前就認定那是好球,第二次則是懲罰國民全隊在戈姆斯那球的判決後,質疑他的權威。這些誤判當然也有可能只是純然的人為失誤,但至少畫面上看起來給人的觀感非常差。
我個人是全力支持電子好球帶的那一派。判定好壞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人類幾乎不太可能把這件事做好(尤其是在有另一個人(捕手)蹲在主審前面,擋住部分視線的情況下),而且只要有少少幾球的誤判,就有可能改變比賽結果、甚至整個系列賽的戰局。球界有一些蠻實際的論點,反對電子好球帶,比較為人所知的一個是,現存的球路追蹤科技,不一定比優秀的人類主審來得準確,這點還算有所根據,不過另一個論點就可說是一派胡言:我們應該保留比賽中的「人性成份」(human element),因此就要接受「場上不是球員的人」(也就是裁判)影響比賽結果的狀況。人類不應該擔負好壞球判決的任務,因為人很容易就落入非常多的認知偏誤(相信已經讀到這裡的各位,都清楚這點)。
(未完)
一本棒球版的《快思慢想》
用棒球場內場外的決策誤判,帶領我們窺探隱而未見的思維盲點!
明明削進好球帶的好球,為什麼主審卻喊了壞球?
某屆選秀狀元明明打得奇差無比,卻比其他同屆的球員能在登錄名單中存活更久?
帶領球隊拿下年度總冠軍的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
連續安打五十六場跟打擊三圍傲視全聯盟,為什麼是前者拿到了MVP?
如果你是一位愛看棒球的人,這些問題肯定曾經出現在你腦海過(可能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樣吧?)。
在棒球賽場上,其實跟我們在經濟學或是生活環境中一樣,各個層面都隱藏著我們未曾細想過的行為心理學,大從新人選秀(就像是投資商品),小至何時該揮棒(你可以想像成是何時該決定股票的進出場時機),隨著上述的決策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需要資料數據的輔助,瞭解其背後的思維和運作。在本書中,就是以前所未見的方式來分析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到底那些決策者在想些什麼?如果我們的大腦思考判斷,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時刻讓我們產生錯覺,但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想錯」了呢?
假使用經濟學當例子讓你頭昏腦脹,那麼是時候用棒球比賽當例子讓你茅塞頓開了!
本書作者洛爾揉合了行為科學理論,以及跟球隊主管、總教練、球員的訪談,分析美國職棒史上著名的決策:它們為何成功,又為什麼失敗;也探究賭博心態和各程度的風險評估,如何影響美國職棒的樣貌,還有棒壇當前最新的資料革命,怎麼改寫數十年來既有的決策思維。
在這過程中,洛爾嘗試解答多年來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舉凡「投手投得愈用力、球速愈快,是不是會增加受傷風險」、「大聯盟球隊是不是都高估了交易小聯盟新秀的價值」等等,透過其故有的精闢分析和銳利文筆,帶入一些棒球史上最悠久的爭辯主題之中,使我們能透過滿載知識和實用資訊的有趣文字,除了更了解棒球,也更了解我們自己。
內容摘文
第一章 為什麼我支持電子好球帶
錨定偏誤(anchoring bias)如何影響好球帶認定以及其他事情
如果你在棒球賽季有使用推特,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季後賽期間,你應該有意無意都會看到有兩派球迷針對一個特定議題大力爭論:一派球迷想要大聯盟趕快採用機器人主審,另一派球迷則擁護具有人性成份的人類主審,兩邊對於棒球是否該採納電子好球帶的問題爭執不下,誰也不讓誰。二〇一九年世界大賽(World Series),這問題又成為焦點。第五戰,主審巴克斯戴爾(Lance Barksdale)搞砸了兩個好壞球判決,其中一球他甚至直接怪罪華盛頓國民隊(Washington Nationals)捕手戈姆斯(Yan Gomes),貌似是因為戈姆斯接球後立刻起身的動作不夠尊重他,所以才故意把好球判成壞球,這結果令國民總教練馬丁尼茲(Dave Martinez)相當不滿,在休息區對巴克斯戴爾大喊:「該醒醒了吧你!」另一個誤判的位置更誇張,一顆離好球帶有一段距離的外角球進來,巴克斯戴爾直接把受害打者羅布勒斯(Victor Robles)拉掉,令羅布勒斯氣得跳腳,怒不可遏地把打擊手套扔到一邊。這兩球的判決都很糟糕,而且在兩個案例中,巴克斯戴爾感覺都在懲罰國民隊:第一次是懲罰戈姆斯在主審還沒做出判決前就認定那是好球,第二次則是懲罰國民全隊在戈姆斯那球的判決後,質疑他的權威。這些誤判當然也有可能只是純然的人為失誤,但至少畫面上看起來給人的觀感非常差。
我個人是全力支持電子好球帶的那一派。判定好壞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人類幾乎不太可能把這件事做好(尤其是在有另一個人(捕手)蹲在主審前面,擋住部分視線的情況下),而且只要有少少幾球的誤判,就有可能改變比賽結果、甚至整個系列賽的戰局。球界有一些蠻實際的論點,反對電子好球帶,比較為人所知的一個是,現存的球路追蹤科技,不一定比優秀的人類主審來得準確,這點還算有所根據,不過另一個論點就可說是一派胡言:我們應該保留比賽中的「人性成份」(human element),因此就要接受「場上不是球員的人」(也就是裁判)影響比賽結果的狀況。人類不應該擔負好壞球判決的任務,因為人很容易就落入非常多的認知偏誤(相信已經讀到這裡的各位,都清楚這點)。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