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教禪坐 | 拾書所

聖嚴法師教禪坐

$ 162 元 原價 180
【禪修入門方法】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和調心等五要素,而以後三者更重要,目的是為調理身心,關鍵則在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和統一。

(一)暖身運動

一般所講調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還有行走、站立和躺臥等方法,就是所謂的坐禪、行禪、立禪、臥禪。

在坐前和坐後也需要有運動及按摩做輔助。我們的身心若要健康,必須動與靜並重兼顧。運動及按摩是為使血液循環通暢、氣脈運行活潑、肌肉和神經鬆弛,才能使身體舒適,即所謂氣和而後心平。

若身體缺少運動,生理機能便易於老化和感染病痛,運動使生理機能,由緊張而鬆弛,能夠得到更多的營養補給及休息的機會。禪者的運動,講求心念集中,氣息和順。禪者的運動本身,就是修行禪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們對調身的方法,是要運動與打坐並重的。

我們所教的運動,只需兩公尺見方或一個人身的長度,乃至僅容身體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塊空間,也就夠了;且不論男女老少,健壯衰弱,都可以安全地練習。
早上起床後,未活動前勿打坐,應先做一套簡易的暖身運動,讓筋骨鬆軟後再打坐。
【打坐注意事項】

當腦筋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鐘,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喝些溫開水再坐較好,如覺得累,喝一杯咖啡提神亦無不可,沒有嚴格限制,但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使心腦興奮,不易定得下來。
吃太飽、喝醉酒、太疲倦、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行為者,身心均處在乏力狀態,不宜打坐。

向來有子、午二個時段不宜打坐的說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個時段才有時間打坐時,只要坐的時間不是太長,亦是無妨的。

我們要學習放鬆,隨時練習在使用頭腦時能不用眼睛,用方法使眼睛、小腹放鬆,可以節省很多能源,此外,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使能做到「開源節流」。

能源充足能使我們身體各管道沒有阻力,氣脈便能暢通,那麼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也都能通暢,我們用打坐、運動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屬於健身(調身)。

打坐時腰桿原是挺得很直的,坐久了,會慢慢彎了下來,如不是彎得很厲害,不需刻意調整姿勢,那會使自己緊張。如果氣通了,背椎腰背會自己挺直的,完全是由氣帶動,不是人為的操控,這是非常奇妙的現象。

不常打坐的人單盤腿就可以了。如果是瘦子,雙盤時雙腿會卡得很痛;如果是胖子,則兩腿的腿肉會把雙腿卡成一高一低,也不舒服,單盤比較平穩。

打坐時如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心不能安定,心裡不自在的緣故。時間的長短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心不能適應,就覺得時間長,心能適應,便覺得短。所以佛經裡說,在地獄覺得時間特別長,在天堂覺得時間特別短。當心不能適應時,便需要予以調整,方能得自在。

【活在現在,佛在現在】

佛在佛國淨土,也在我們心中。佛是具足智慧與慈悲的人,如果我們念念活在現在,念念都與佛的智慧及慈悲相應,佛就念念與我們在一起。如果念念之中,自心有佛,我們的自心也就是佛,所以佛是由人完成的。當下的一念心中有佛,當下的一念即與佛同,念念心中如果都有佛,念念之間也都是佛。如你念念活在當下的智慧與慈悲之中,當下的現在,你就能夠見佛成佛。

當然,凡夫不可能每一念都跟清淨的智慧與慈悲相應,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練習著念念活在現在,把握住每一個念頭的當下,便可體會到佛是無時不在、佛是無處不在的事實了。

這樣的觀念和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除自身的煩惱,雖你還是處身於塵世,卻也能體驗到超越塵世的自在。當你心中充滿了貪瞋癡等心垢之時,即是身處塵世;當你心中沒有那些心障之時,那就是超越於塵世之外的人了。可見出世並非一定要離開現實的世間,而只要心念不受物欲的誘惑及逆境的刺激,便是解脫。因此,禪宗的《六祖壇經》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可是,一般的人往往因為不能把握現在,也不能念念活在當下,便無法領會到佛在心中。其實只要不是沉溺在過去和未來,就是認真地活在現在;若能不將過去及未來的人事物等種種境界,執為實有,便能活在現在而體會到佛在現在。

因此,學佛的人要時時提醒自己:活在現在,不要老是活在過去的回憶中,也不要老是活在未來的夢想中。沉湎於過去和迷惑於未來,都是徒然浪費掉寶貴的生命,於人於己,都是損失。

但這並不表示對於工作和生活,不需要檢討和計畫。檢討過去,計畫未來,便是對現在的肯定,也是現在的延伸。最好的方法,乃是時時刻刻都能努力於現在,體驗著現在;展開現在,放下現在;念念清楚,事事分明。這就是「活在現在,佛在現在」的境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