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病人進入尋求靈性層面的支柱大於醫療照護的階段,
他們尋求的正是介於維續生存的醫療手段與死後宗教信仰之間的橋樑,
這也正是「臨終關懷師」存在的意義──
替瀕死的靈魂提供慰藉。
因為對於死亡的未知與恐懼,
人們常常避於面對,
連身為護理師的作者也曾經如此;
在照顧癌末丈夫的居家療養及臨終後,
她才因此瞭解臨終之人與家屬的身心變化。
癌末病人臨終之際沒胃口是正常現象,
想回家過自己最後想過的生活也是有可能的,
但家屬往往對此感到疑惑與憂心。
如果你是病人家屬,你會順從他的選擇,還是堅持著「為你好」的己見?
此時如果有第三方的人來傾聽臨終之人與家屬的心聲,或許雙方都能更加坦承面對各自的不同立場。
瀕死的靈魂不只僅限於臨終之人,
精神疾病患者亦是如此,
只要是單靠醫療手段難以應對的人,
臨床宗教師便可以從精神層面給予他們適當地心靈撫慰。
這也是作者想要實現的,醫療與宗教不再只是平行線,而是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交會點。
「當病人需要護理師的專業技能時,我就以護理師的身分提供服務;
當病人進入尋求靈性層面的支柱大於醫療照護的階段,我就以僧侶的身分陪伴。
隨時為病人提供當下所需的協助,乃是最好的做法。」──玉置妙憂
他們尋求的正是介於維續生存的醫療手段與死後宗教信仰之間的橋樑,
這也正是「臨終關懷師」存在的意義──
替瀕死的靈魂提供慰藉。
因為對於死亡的未知與恐懼,
人們常常避於面對,
連身為護理師的作者也曾經如此;
在照顧癌末丈夫的居家療養及臨終後,
她才因此瞭解臨終之人與家屬的身心變化。
癌末病人臨終之際沒胃口是正常現象,
想回家過自己最後想過的生活也是有可能的,
但家屬往往對此感到疑惑與憂心。
如果你是病人家屬,你會順從他的選擇,還是堅持著「為你好」的己見?
此時如果有第三方的人來傾聽臨終之人與家屬的心聲,或許雙方都能更加坦承面對各自的不同立場。
瀕死的靈魂不只僅限於臨終之人,
精神疾病患者亦是如此,
只要是單靠醫療手段難以應對的人,
臨床宗教師便可以從精神層面給予他們適當地心靈撫慰。
這也是作者想要實現的,醫療與宗教不再只是平行線,而是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交會點。
「當病人需要護理師的專業技能時,我就以護理師的身分提供服務;
當病人進入尋求靈性層面的支柱大於醫療照護的階段,我就以僧侶的身分陪伴。
隨時為病人提供當下所需的協助,乃是最好的做法。」──玉置妙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