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部落: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 拾書所

道德部落: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 474 元 原價 600
2500年後,終於在探討道德本質上有了新概念。——《語言本能》作者,史迪芬.平克
 
大腦的設計,使得我們發展出一組叫做「道德」的心理傾向,讓原本自私自利的個人,能夠和同我族類合作相處,並對抗非我族類。
換句話說,不同的群體也就是不同的部落,各自有其道德常識,而每個部落都深信「我們是對的,你們是錯的」。
然而,事實是,各個部落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從貧窮、武裝衝突、恐怖主義到全球暖化等各種議題,不同的道德部落真能找出彼此同意的共識嗎?
 
心理學家格林把大腦比喻成雙模式相機,配有自動模式及手動模式。自動模式指的是我們的道德情感機制,大腦從演化、文化及個人經驗形塑出我們的情感系統,讓我們得以用直覺自動並有效地解決日常事務;思考能力則如同大腦的手動模式,透過理性的運作,我們的想法也更多元、更具彈性。
格林探討現代社會價值的現況,綜合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開創了道德哲學的跨學科研究。他帶領我們追溯道德的起源、檢視道德之腦如何運作,並設立實用的思考路徑,讓我們藉由手動模式的理性操作,超越部落情感,建立一個適用於全球的道德方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