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The Third Audience and Film-Reading | 拾書所

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The Third Audience and Film-Reading

$ 320 元 原價 320
放眼現在的電影,幾乎是好萊塢的天下,許多觀眾亦經常受到這類好萊塢式動作片或煽情片的吸引。同時又有人把沉悶的影片認為是藝術,套用理論分析,卻無法感受片中令人感動的細節。這兩種觀影群眾可說是兩種極端,但在其間存在「第三種觀眾」,不為好萊塢大場面與濫情所迷,更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正打動人心的藝術片。

「第三種觀眾」能在觀影的瞬間融入影片情境與角色意識,在表面平靜的畫面裡看到影片的縱深與層次,亦感受到影像中自然、稠密、隱約的細節與美,進而對人生省思。這種觀眾細膩敏銳,儘管閱讀許多理論,但是不套用理論框架,而是用身心感覺動人的場景,以感動做為思想的基石。

最重要的是,「第三種觀眾」一定是對人生有感覺的人,也對文本有感覺,反之亦然,能體會文本,即是因為他能體會人生。因此,「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才動人。

目次

代序  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  簡政珍

第一輯  第三種觀眾與電影閱讀
以「第三種觀眾」觀照兩種華人導演的影像敘述
「第三種觀眾」感動的立足點
當代華人影像敘述中「似有似無」的技巧
以李安的電影論全球化與「傳統敘述」的當代性
塗寫與塗消──當代華語影像敘述家庭關係的書寫
門檻上的視野──當代大陸社會批評的影像敘述

第二輯  第三種觀眾與動人的電影
電影欣賞──動人的華語影片導讀
《戀戀三季》──人間的景深
《柳樹之歌》中映象與觀眾的立足點
《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聲音與影像的非同步
俯視鏡頭下的《那山那人那狗》
《色,戒》的縫隙
《一一》──「見與不見」的視角
在飄忽閃爍的光影中活著──《活著》導讀
新舊縫隙裡苦澀的笑聲──《洗澡》導讀
《盲井》的空隙與似有似無的技巧
《草房子》的旁白與俯視鏡頭
《囍宴》精心推敲又渾然天成的影像敘述
《落葉歸根》──感動的美學
品嚐《陽光燦爛的日子》
觀眾的「感同身受」──感受《十七歲的單車》
《孔雀》的敘述與意象
《尋槍》意在言外的敘述
《我這樣過了一生》裡的時間與修辭
社會情境的「千言萬語」──《千言萬語》導讀
即興與非必要的美學──《重慶森林》導讀
影像摸索成形的藝術──《頤和園》導讀
既左又右,非左非右的《左右》
《卡拉是條狗》中虛線的隱喻 
手機的主體性──《手機》導讀
社會批評的美學──《紅西服》導讀
第一人稱影像敘述的權威性?──《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導讀

附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