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見 | 拾書所

夢中見

$ 300 元 原價 300
內容簡介:
那些乍明忽暗,又涼又暖的瞬間人生停格

「即使看似不需要理由的篇章,但字裡行間留下的曲折,或許頃刻間豁然開朗,或許只能留予他年說夢,這樣的相會,都讓人感受得到作者眼光的清澈與情感的流動,這便是維中的散文最吸引我的地方。」──郭強生,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兩岸人氣傳媒專欄文章 精挑細選之精華保存版
毅然踏上征途,從初始與外國人一起在語言學校上課,之後變成修習設計的正式學生,接著進入日本職場的旅日作家,結集自近年來發表於台灣《SENSE》雜誌、《雙河彎》雜誌、「姊妹淘」網站、《自由時報》副刊、中國大陸《城市壹本》雜誌、《中學生百科》雜誌……等,各大報章雜誌及網路之散文專欄。將身處異地的情感,以獨特的澄澈筆調,自成獨抒性情的東京視角。
輯一「生命的模樣」書寫父親離世前直到火化後,幾次夢境相見裡,微物惆悵與切實的日常。目擊東京311大地震的災難現場,青空燦亮,卻無能為力的悲劇蔓延。災後和幾十萬東京人一同流浪街頭的交通癱瘓時光、節能期間不假裝飾的素顏夜色、以及投入洗滌照片,保全災民記憶的後續援助活動。抑或令人莞爾的塑化劑風波及藥房自殺嫌疑犯……
輯二「關係的意義」記錄物事相處間的細微觀察。有飽含人際關聯的星石撞擊與丟衣過程,選擇搭機座位遂形成的距離傷感,深陷智慧型手機囹圄的文明通病,也有理髮設計師蘊蓄溫度的手寫明信片,日人別具一格的「Kawaii」文化,或者在冬日暖烘的電車中醞釀祕密情緒……
於雜沓的東京,維中鋪陳的記憶磁軌,尤其清麗迷人,讀來低迴縈繫而不忍自拔。

目次                                                                                 

【推薦序】終於清晰了的惘然╱郭強生

輯一 生命的模樣
夢中見
中東
打工的那一天
那天以後
素顏夜色
救難包
食物的血統
寫真的隱私
洗淨記憶
底定之月
沒辦法的夏天
泳池畔的滋味
等待的早餐
靠家的山
雪的款待
人生不就是這樣
藥房自殺嫌疑犯
日日是好日
你讓我想哭
告別後
又見香港
澳門的巧合

輯二 關係的意義
隕石與流星
蜂蜜柚子汁
女孩同盟
丟衣服
移動的漢諾塔
星空
喜歡,不喜歡
靠窗或走道
東京,朋友
晚上吃什麼?
嘴上的勝利
我的心意
製造浪漫
語言的中心軸
解約之秋
消失的,消失的理由
理髮師的明信片
孩子氣的大丈夫
反正可愛就對了
著迷
設計農家女
設計這條路
氣泡水之路
異鄉午後的光
應該有你
沒什麼理由的秋日會
冬日電車
又逢歲暮
北海春雪
五年白皮書

【附錄】夢???????

摘文1                                                                                 
【推薦序】終於清晰了的惘然 郭強生
維中當然不算是新人了,事實上他已經是擁有許多粉絲讀者,並且出書超過十餘本的「資深文青」了。而且我認識他早在他還在大學念書的時候,那時候好友曼娟的「紫石作坊」都還沒掛牌,她跟我提起她有幾個學生的文筆相當好,維中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維中給我的印象總是有點兒遙遠而模糊的,不時會聽說他的最新動向,偶爾見面客氣地招呼,但是老實說,近年來我對他的印象似乎一直停留在「東京」二字尚未更新。
維中留給我的「東京印象」,終於在這本《夢中見》中出現了立體的景深。豐富又細緻的視角,如光影移動般的語言,讓人閱讀時一直會幻覺自己也身處在他所捕捉到的,那些乍明忽暗,又涼又暖的瞬間人生停格裡。
有時候喜歡一本書,特別是散文集這種東西,似乎說到底,都是因為作者有一種天生的氣質,很難在作品的技巧結構上再多做分析。最近被廣為討論的散文書寫變質的問題,我的簡單理解就是,需要編排布局得很用心且不惜虛擬自己身份的散文,多半是因為作者本身就不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最近在讀太宰治的散文,當然文中不乏誇張的小說筆法,但太宰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塗掉他的名字都嗅得出他的氣味。這年頭太多年輕人想做有意思的人了,說他╱她這人其實沒有什麼特色,恐怕比說他╱她愚笨醜陋還更傷人。
散文這文類寫的就是自己,嚴肅的自己,濫情的自己,可愛的自己,可鄙的自己。往往就是瞬間投射出的那一個自己,最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有時散文也就最難在那個瞬間投射何時發生,因何而生。柴米油鹽當然也可以入題,但是難度就更高了。我到現在看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還是會發笑,那麼一本正經地專找無聊小事發揮,但是他真正寫出了那個時代裡,中國人物質與精神生活皆匱乏的形形色色。而我會認為,目前台灣年輕人的散文要說文字功力,個個都聰明早慧,但是總缺少了一些屬於不同世代面貌的深入自剖。如果拿「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質就是面貌模糊」做為辯護與回應,我想我是不會接受的。因為我看到維中的這本《夢中見》,顯然就成功地把我之前以為模糊的面貌對了焦定了格,
六年級的輕熟男,原來他們也是那麼辛苦而忙碌,網路臉書並沒有讓他們的社交或感情生活更順遂,但是他們比我們這一代更堅持了某些甚至可以說是執迷的東西——

著迷一個人,著迷一件事。著迷一種氣氛,著迷一抹氣味。哪怕只是著迷一道光影也好,總得找到屬於自己獨有的著迷。
於是,那股與眾不同的力量,終於才能讓地球的旋轉,有了意義。

我這一輩人太認真於分析討論,想為每件事找出答案,但是他們更相信解答往往是來自生活中的靈光一閃。
在丟棄舊衣時——

於是,有時候決定跟一個人分道揚鑣,不是厭倦也不是背叛,只是仔細想想,真的已經誰也不需要了誰。只好道別,也必須道別。

在收不到留言回覆時——

在便利與速度中,誰都等不及了。小時代裡卻充滿著大幻想,每個人深陷在智慧型手機的app裡,幻想對方消失的真正理由,然後等待一次爆炸。

在與手機通訊公司解約時——

靈魂從被解開的洞裡墜落下去,像是沒有用的人造衛星墜落到地球,在大氣層裡漸漸地被消磨殆盡。

我終於從他的文字中體會到了,從我們這一代曾被強行灌輸的意義價值中解放出來之後,他們這一代能相信的只有自己了,那背後的美麗與哀愁是一種會讓五年級生如我微微心痛,但也心生忌妒的東西。
雖然這本散文集主要環繞的主題還是人與人的離合,但維中的瞬間投射這回有了更巨大的背景,一是父親的過世,一是東京三一一大地震。即使下筆時切入的仍是日常生活,但在歷經生命的轉折後,更不需要多餘的修飾,甚至多了一種只可意會的滄桑。尤其對父親的懷念不著一絲「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陳腔,反倒著墨於父親生前最後歲月裡不停寫訴狀的難辨字跡,還有幾次夢中相見平淡的對話,能夠這樣寫出生死兩隔,確實是上乘之作。
生死兩茫茫的當然還有霎時間天地變色的震災。維中目睹了日本在受災日與災後的種種變化,沒有呼天喊地,沒有恐懼,面對無能為力的破壞,他冷靜卻又多情地寫下:「頭頂上的青空依然燦亮。朝氣十足的陽光把世界照得充滿希望似的,然而,卻是袖手旁觀著悲劇開始蔓延。原來災難從來不是黑暗的;災難可以是如此明亮,如此理所當然,坦蕩蕩地發生著。」有些描寫則真實得讓我得控制好我自己的呼吸,不知道到底該哭還是笑:「燦爛的陽光,突然讓我回想起地震的那一天。晴朗的午後,就在我越過馬路的那幾秒,有一剎那我是真的絕望地以為,大概一切都要完蛋了。抓著人行道上的欄杆,在猛烈的搖晃中,我除了向老天爺祈禱,又向在天國的我爸祈求以外,似乎已別無他途。」
一個來自台灣年輕人在異鄉,彷彿就是為了那些沒有什麼理由的遭遇,然後用了不帶預設的清新文字娓娓道來。正如他某一篇的標題〈沒什麼理由的秋日會〉,即使看似不需要理由的篇章,但字裡行間留下的曲折,或許頃刻間豁然開朗,或許只能留予他年說夢,這樣的相會,都讓人感受得到作者眼光的清澈與情感的流動,這便是維中的散文最吸引我的地方。

摘文2                                                                                 
夢中見
那天下午,大姊打了越洋電話告訴我,在醫院裡已經昏迷了一個多月的我老爸,恐怕快要不行時,我正走往慣常穿越的新宿站。
在他心跳漸漸微弱停止之前,家人圍在他的身邊,與他道別。因為事發突然,趕不回去的我,只能在新宿站裡嘈雜的人群中,窩進一個小小的角落裡,對著我的手機,向昏迷中的老爸說再見。
那是我最後一次對著仍有氣息的他說話,雖然,他並不在這裡。我在新宿JR站裡的第十七個月臺,一個其實不存在的月臺,送我老爸搭上他人生的最後一班列車。他像往常那樣遲緩地揮手和點頭,就好像他真的來東京看過我了,現在只是準備回家而已。
——摘自〈送往迎來,新宿站〉,收錄於《東京上手辭典》

我經常夢見許多人,大部分是一直出現在我周邊生活裡的,像是我老媽、我姊、外甥女、朋友、老師(有時候老師缺席,老師的家人上場)或同事。當然也偶爾會夢到一些是他們根本不認識我的人,比如說我崇拜的偶像明星,還有我一點也不崇拜,但不知道為什麼會夢見的總統。無論認識或不認識,在夢裡,我好像跟大家都很熟稔。
我夢見許多人,但奇怪的是,我幾乎沒夢見過我老爸。
直到他過世以後的這兩個多月,他忽然間很常出現在我的夢裡。
我的夢境放映廳只有一個,我老爸出現的頻率像是這檔戲下了馬上又有新戲要上那樣,可說是非常熱門。
我爸第一次出現在我的夢裡,是在他五月底端午節昏迷以後,到七月初過世以前,某一個六月的深夜。
那一次是我夢見他如常地從輪椅上,經由外傭的幫忙,被抱到自用車的後座上,好像全家人正準備出門要去哪裡。他從車窗裡對我招了招手,喚我的名字,不是很客氣的口吻。好像是哪裡不太滿意、準備向人抱怨的感覺。
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自從有一年摔倒傷了脊椎以後,本來就因為大腦神經受損而行動不便,後來只能靠輪椅行動。搭車時,自己沒辦法上車,必須倚賴別人抱上車的狀況,是我對他晚年的生活中,熟悉的畫面之一。
而所謂熟悉的畫面,意思就是這個夢的切片不是新的。
我很清楚地能感覺到,這個夢只是過去的某一段記憶被重播而已。
把夢分成舊的或新的,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畢竟所謂的夢,幾乎都是沒發生過的情節,即使是發生過的,也多半是經由現實生活的經驗而改造的,怎麼能去分新的或是舊的呢?
可是,這個夢裡的老爸,我很清楚地知道,那不是現在進行式的他,是往昔那個還沒有昏迷以前的他。
從東京回台北幫老爸做頭七到滿七、舉辦告別式到入塔的這段期間,幾乎每一天,家裡都在處理老爸過世後的相關事宜,可是,我卻沒有再夢見過他。
直到我回日本以後,有一天,他再度出現在我夢裡了。
這一次的夢,在我對時間的感受性上,很確定不是重播的情節。是在他過世的這個時間點之後,跟現實有所互動的一段夢境。
我居然夢見我問他,對於日本政壇變天,政黨輪替有什麼看法?
那是在日本大選之後的第二天。夢裡的他,給了我一個意味深長的回答:「所以不要以為一個政黨可以一直執政下去。」
這實在是太詭異了。天知道我好不容易夢見他,為什麼卻是那麼嚴肅的內容?
我爸退休前是在國家安全局上班的。他對政治、地理和歷史有興趣,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在看報看新聞。我偶爾會問他一些相關的問題,不過,他老是會回答在我看來很奇怪的答案。不太正經的回答也常出現。可是,大概正因為都不是那麼制式的回答,所以我才會想要問他吧。
上一次問他問題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呢?我完全想不起來。我甚至也無法確切地記得,是從哪一天開始,他不再看報看新聞了。
外面的世界於他而言,像是被一個躲過時間檢測的圓規給靜悄悄地畫分出去了。圓的直徑隨著他的病情惡化而愈縮愈小,有時看著他被無聲無息地蠶食著,有時是事後才發現被激烈地咬掉一大塊。他在直徑裡求生,逐漸變得不言不語、表情凝結;腦子裡思考的東西,到身體表達出來之間的速度愈來愈慢。到最後框在他身上的那個圓的距離,只剩下從他的床到輪椅和飯廳之間。連上廁所也都是將移動馬桶推進他的房裡。

我爸第三次出現在我的夢裡是前幾天的事。
這次,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象登場。夢裡的他縮小了,好像是被哆啦A夢的縮小燈給縮小似的,變成一個尺寸很小的人。
我爸因為帕金森氏症病情影響腦神經,偶爾會無法控制情緒,亂發脾氣,像個小孩一樣無理取鬧。如今這個在夢裡縮小的他也還是這樣。不過,因為整個人縮小了,發起脾氣來的威力也減小不少。
家裡的我們也就順勢像是哄小嬰兒那樣,順著他的要求一會兒將他搬到客廳沙發,一會兒搬到飯廳餐桌前,又一會兒搬回房間。夢裡的我們一點也不覺得他煩,反而覺得縮小的他發起脾氣來,竟然有點喜感。不知道為何,夢境裡甚至流動起一種《哈利波特》那樣奇幻故事的氣氛。
畢竟比起過去在現實生活裡,要幫忙他移動位置的情形,這夢裡的狀況實在不算什麼。從前在現實生活裡的他,因為自己無法出力,移動時全得靠幫傭或家人來抬,經常是一件大工程。往往好不容易將他移動到他想去的位置時,躺沒有多久,他又覺得不舒服,要求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問問我爸,自己對這些夢境有什麼看法?我想應該也會是些奇怪的答案。
不過,在他過世的前一、兩年,他倒是偶爾會跟我講他做過的夢。
好幾次他講述那些夢境時,都是在醫院裡。在他因為感染或要檢查身體而住院時,彷彿總在那個狀態中,他特別多夢。
帕金森氏症病情影響腦神經,但不是失智症,大部分的時候他是很清楚的,會很認真地執著要做的某一件事情。而對於他要的東西,你無法插科打諢瞞過他。不過,病情到了末期時,他偶爾會開始出現輕微的幻覺。每到了這時候,我常想要拿起筆記本記錄他說的話。因為總覺得寫小說的那個人不是我,是他才對。
有一次,他講了一個相當具有懸疑感的恐怖片。是他住的這間醫院發生了火災,他跟我們家幫傭在漆黑的醫院中逃生的過程。最後的場景是在醫院的地下室,有個像是機場提領行李的轉盤,許多人都被綁著,在上面轉啊轉的。所幸,最終他靠著他的機智而成功脫困,還解救了許多的病人。
勾起我興趣的部分其實不在於這個故事,而是在於,當我的家人們陸續來到病房探望他時,他跟每個人重新講述夢境時,都會是一個新的版本。比如,多出一段之前沒講過的細節,或多出一個重要人物。也就是說,每個大老遠來看他的人,都可以獲得一段專屬的故事。能說他不是個非常貼心的病人嗎?
還有一次,他不是說他做了什麼夢,但講出來的話,卻像是夢境。
他指著窗外,遠方的山,對我說:「那邊是貓空纜車啊。」
「哪裡來的貓空纜車?這裡是榮總耶。」我望著窗外冷靜地說。
「怎麼沒有?山上那裡啊,明明有纜車。你看不到?」他堅持。
我終於看到了。他把山上的高壓電電塔以及電塔之間的電線,看成是纜車。
我試圖解釋了幾次,他還是似懂非懂的,覺得那應該就是貓空纜車。
那一刻,其實你也搞不太清楚他究竟是幻覺還是故意開玩笑的。因為他一直以來差不多也是會這樣無厘頭地亂講話。我可能還比他嚴重一點呢。

那一天,夢到我老爸縮小的那個清晨,我如常在通勤的山手線電車上前往原宿車站。
每天早上,東京山手線都擁擠得不得了,每個擠上車的人都只能有一方窄小的立足之地,不得動彈,就連想要換個站姿都不行。
我爸應該應該從來沒見識過這麼擁擠的電車。不知道他會對這場面發表什麼看法呢?
不過,縮小的老爸,那個如今住在骨灰罈裡的他,應該沒有這種困擾了。
他也不會再受到病痛的折磨而行動困難了吧。所以,才可以這樣自由來去,頻繁地進入我的夢中。而且,現在他還不用搭飛機,就可以倏地飛來東京。他是個總不會輕易放棄他應有權利的人,所以肯定會這麼做的。
我想起在告別式後、完成火化的那個下午,我和姊姊們看著工作人員推出他的骨骸,然後每個人執起筷子,象徵性地撿一塊腳的骨頭放進骨灰罈中。
「放進去的時候,要喊爸爸的名字,要爸爸住新家喔!」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