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 | 拾書所

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

$ 650 元 原價 650
內容簡介 本書計收錄專論九篇,內容含蓋日常生活、宗教科儀、士人文化、城市空間、商標與廣告、舶來品等內容。全書從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庶民生活展開,論及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等面向;其後則連接漢唐之際飲食結構的轉變,與飲茶風氣的出現。在物質生活之外,精神性的宗教信仰亦不可或缺,中古道教科儀從世俗性、生活化轉向神聖性的宗教化,就讓科儀有其嚴格的規矩可以遵循。漢代以降的士人文化,更是此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漢唐之間,士大夫透過「京城社會」的社交圈,尋求自我高尚化與自我認同。元代書院的發展,則與士人文化、官方的儒戶政策、理學的正統化和官學化,有著極深的關聯。明中葉以迄清初,士人的社交、狎遊、文藝活動、生活經營等面向,更存在「雅」、「俗」之間的辯證與互動。關於明清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則有一篇專論加以回顧。另外,明清的城市消費和廣告文化的關聯性,與士大夫在廣告促銷上的角色,書中亦有特別分析。而隨著全球化的展開,晚明以來陸續傳入的各種西洋鏡,對民眾視覺感官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本書討論的主題之一。 目次 《中國史新論》總序(王汎森) 導言 (邱仲麟) 許倬雲,中國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     一、前言     二、農耕     三、飲食     四、居住     五、衣著     六、歲時與生命行事 王利華,漢唐飲食與生態環境     一、飲食體系之地域分野及其自然基礎     二、食?結構之調整及其生態背景     三、造食技術和飲食結構與環境的關?     四、簡短的結語3 葛兆光,由俗而聖––中古道教科儀的宗教化     引言:從胡適和楊聯陞的通信說起     一、早期道教的流風餘韻?塗炭齋、過度儀與廚會     二、寇謙之與陸修靜:5世紀南北道教科儀的聖潔化     三、中古道教科儀的確立:理論、制度與方法     尾聲:中古道教科儀的最終總結 甘懷真,漢唐間的京城社會與士大夫文化     一、京城社會作為一個中國史的課題     二、漢代選舉制與京城社會的成?     三、漢末的黨人與京城社會的成熟     四、魏晉時期的九品官人法與京城社會     五、唐代的京城社會     ?、京城的文化意象與權?     七、結語 陳雯怡,元代書院與士人文化     前言     一、蒙元前期北方與南方的書院     二、書院制度的形成與元代的士人政策     四、書院在北方的傳布     結論 王鴻泰,明清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前言     一、明清士人的歷史圖像     二、城市生活與社交活動     三、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結語 費絲言,明清的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     一、城市作為一新興社會空間     二、城市化與城市空間     結論:由以「中國」為中心到「朝代」為中心的城市研究 巫仁恕,明清的廣告文化與城市消費風尚     導言     一、商標、品牌與字號     二、招幌與楹聯     三、社交與廣告     四、節慶賽會的展示     五、廣告與城市     六、流行時尚的宣傳與創新     七、士大夫的品味與身分的塑造     結論 邱仲麟,晚明以來的西洋鏡與視覺感官的開發     一、序論:奇器製造家     二、千里鏡與目光的延伸     三、西洋鏡與藝術活動     四、小小洞天西洋景     五、攝影術與西洋寫真     六、從幻燈影戲到電光影戲     七、結語:新視覺時代的來臨 序 幾年前,史語所同仁注意到2008年10月22日是史語所創所八十周年,希望做一點事情來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幾經商議,我們決定編纂幾種書作為慶賀,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史新論》。 過去一、二十年來,史學思潮有重大的變化,史語所同仁在開展新課題、新領域、新方向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為了反映這些新的發展,我們覺得應該結合史學界的同道,做一點「集眾式」(傅斯年語)的工作,將這方面的成績呈現給比較廣大的讀者。 我們以每一種專史為一本分冊的方式展開,然後在各個歷史時期中選擇比較重要的問題撰寫論文。當然對問題的選擇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且總是牽就執筆人的興趣,這是不能不先作說明的。 「集眾式」的工作並不容易做。隨著整個計畫的進行,我們面臨了許多困難:內容未必符合原初的構想、集稿屢有拖延,不過這多少是原先料想得到的。朱子曾說「寬著期限,緊著課程」,我們正抱著這樣的心情,期待這套叢書的完成。 最後,我要在此感謝各冊主編、參與撰稿的海內外學者,以及中研院出版委員會、聯經出版公司的鼎力支持。 王汎森 謹誌 2008年10月22日 史語所八十周年所慶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