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活用圖典(全彩) | 拾書所

本草綱目養生活用圖典(全彩)

$ 249 元 原價 249
●內容簡介
古為今用,源遠流長
本書精選《本草綱目》中金石、草、果、木、蟲等諸類的精華,搭配古代著名本草著作的相關論述,並按功效分類。內容上注重古代文獻有關藥物功用的記載,對其來源、植物形態進行描述,配以精美的藥物圖譜,方便讀者從藥物形態學的角度學習和加深對該藥物的理解。其次,參照「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的相關內容,列舉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項等,使讀者更加全面地瞭解該藥物;並配以單方、驗方,便於臨床選擇使用。本書僅介紹各類藥材之功效、歸經、應用方式等,若藥材為國家保護的動物,請使用代替品,以免觸法。

第一章 解表藥
【辛溫解表藥】
麻黃 8
桂枝 9
紫蘇葉 10
香薷 11
防風 12
羌活 13
白芷 14
細辛 15
【辛涼解表藥】
牛蒡子 16
薄荷 17
蟬蛻 18
桑葉 19
柴胡 20
升麻 21
葛根 22
第二章 清熱藥
【清熱瀉火藥】
知母 24
竹葉 25
天花粉 26
鴨蹠草 27
決明子 28
石膏 29
青葙子 30
【清熱燥溼藥】
黃芩 31
黃連 32
黃柏 33
苦參 34
白鮮皮 35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36
連翹 37
野菊花 38
穿心蓮 39
大青葉 40
板藍根 41
魚腥草 42
金蕎麥 43
【清熱涼血藥】
地黃 44
玄參 45
牡丹皮 46
赤芍 47
【清虛熱藥】
青蒿 48
白薇 49
地骨皮 50
銀柴胡 51
胡黃連 52
第三章 瀉下藥
【攻下藥】
大黃 54
芒硝 55
番瀉葉 56
蘆薈 57
【潤下藥】
火麻仁 58
郁李仁 59
【峻下逐水藥】
甘遂 60
芫花 61
巴豆 62
第四章 祛風溼藥
【祛風寒溼藥】
獨活 64
威靈仙 65
川烏 66
蘄蛇 67
烏梢蛇 68
海風藤 69
【祛風溼熱藥】
防己 70
桑枝 71
薟草 72
秦艽 73
【祛風溼強筋骨藥】
五加皮 74
桑寄生 75
狗脊 76
第五章 利水滲溼藥
【利水消腫藥】
薺菜 78
茯苓 79
薏苡仁 80
豬苓 81
玉米鬚 82
葫蘆 83
【利尿通淋藥】
海金沙 84
車前子 85
滑石 86
木通 87
通草 88
瞿麥 89
【利溼退黃藥】
茵陳 90
金錢草 91
虎杖 92
第六章 理氣藥
陳皮 94
枳實 95
木香 96
沈香 97
檀香 98
香附 99
香櫞 100
玫瑰花 101
土木香 102
第七章 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大薊 104
小薊 105
地榆 106
槐花 107
側伯葉 108
白茅根 109
【化瘀止血藥】
三七 110
茜草 111
【溫經止血藥】
炮薑 112
艾葉 113
【收斂止血藥】
白芨 114
仙鶴草 115
棕櫚炭 116
第八章 活血化瘀藥
【活血止痛藥】
川芎 118
延胡索 119
鬱金 120
薑黃 121
乳香 122
沒藥 123
【活血調經藥】
王不留行 124
丹參 125
紅花 125
桃仁 127
益母草 128
雞血藤 129
【活血療傷藥】
血竭 130
土鱉蟲 131
自然銅 132
蘇木 133
骨碎補 134
馬錢子 135
【破血消藥】
莪朮 136
水蛭 137
三棱 138
第九章 化痰止咳
    平喘藥
【化痰藥】
半夏 140
天南星 141
白附子 142
芥子 143
桔梗 144
川貝母 145
天竺黃 146
海藻 147
昆布 148
膨大海 149
【止咳平喘藥】
白果 150
苦杏仁 151
紫蘇子 152
百部 153
紫菀 154
款冬花 155
馬兜鈴 156
第十章 平肝息風藥
【平肝潛陽藥】
石決明 158
珍珠母 159
牡蠣 160
蒺藜 161
赭石 162
羅布麻 163
【息風止痙藥】
牛黃 164
羚羊角 165
天麻 166
鉤藤 167
全蠍 168
蜈蚣 169
地龍 170
第十一章 補虛藥
【補氣藥】
人參 172
西洋參 173
黨參 174
太子參 175
黃耆 176
白朮 177
【補陽藥】
鹿茸 178
巴戟天 179
補骨脂 180
益智 181
海狗腎 182
海馬 183
【補血藥】
當歸 184
熟地黃 185
白芍 186
何首烏 187
【補陰藥】
北沙參 188
南沙參 189
百合 190
麥冬 19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