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最波濤洶湧的小說~
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
◎狂銷300萬冊的德國出版史奇蹟!連續104週排行榜冠軍!即將開拍電影!
◎最厚,也最賣的小說!
●內容簡介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來自海底的訊息,從都市下水道流瀉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鯨群遲到了好幾個星期,受到賞鯨民眾歡喜相迎時,竟反常地聯手展開攻擊。
蚌類開始擁有導航的本領、湧向行駛中的貨輪,直到船舵被絞碎成堆的蚌殼堵到動彈不得為止;墨西哥梭子蟹引發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劇毒的水母聚集岸邊,威脅著澳洲和印尼。
交織在深海中的電纜被扯斷了,大西洋兩岸完全失去連繫,電話、網路頓時成了廢物;直布羅陀海峽、麻六甲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地球上最重要的貿易命脈一一癱瘓。
這一切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繫,但身為生物學家,西谷.約翰遜不相信巧合,他意識到,有什麼在利用大海來反撲人類。鯨魚研究員李奧.安納瓦克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不得不面對鯨魚旅遊業的瓦解、狂熱的環保分子,和掩蓋真相的美國軍方。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科學家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對這顆自以為統治千萬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並不比太空多……
●國際書評
‧這部集大成的夏日小說,將史蒂芬‧金和麥克‧克萊頓做了完美的結合— Contra Costa Times
‧情節佈局緊張懸疑、敘事生動、結構緊密,長久以來難得一見的小說傑作……歷經了令人屏息的一千頁之後,你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片海洋—焦點週刊Focus
‧因為薛慶的文字魔咒,就算天塌下來了讀者也不會察覺。— Die Tageszeitung
‧本書充滿了刺激和懸疑,主題是這麼的富有原創性和挑釁意味,但其中夾雜的科學資料又紮實無比。堪稱是杯由事實、驚悚和科幻特調出來的雞尾酒。《群》具備了一部暢銷作品的所有條件,會讓讀者持續繃緊到最後一刻。 —德國新書報 New Books in German
‧This is the best beach book to come along in a while; if you dare to read it on the beach. (這是一本最好的沙灘小說,如果你敢在沙灘上看的話)—Amazon讀者書評
‧投映到讀者腦中的電影。同時讓讀者享受到知識的快感並沉醉其中,這部小說在每個環節都銳不可擋—科隆城市報 Kolner Stadt-Anzeiger
‧讀完薛慶的小說之後,你會感激腳下每一吋乾燥的土地。— Die Zeit
●獲獎紀錄
‧2004年,《群》獲頒國際柯林書獎文學類 Buchpreis Corine in der Sparte Belletristik
‧2005年,《群》獲頒Kurd-Laswitz獎(相當於美國的星雲獎),年度最佳科幻小說
‧2005年,《群》獲頒德國科幻小說獎 Deutscher Science Fiction Preis
‧2005年,《群》獲頒德國出版界金羽獎 Goldene Feder
‧2005年,《群》獲頒德國犯罪小說獎 Deutscher Krimi Preis
‧2006年,烏瑪舒曼買下電影改編版權(相關報導超連結),將於2008年上映。製作人是《人魔崛起》等一系列驚悚片的名操盤手Martha De Laurentiis,編劇為《沉默的羔羊》獲頒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Ted Tally。至於,這票人要怎麼將這樣一本「以好萊塢之道,諷刺好萊塢電影」的小說,拍成好萊塢電影,已有千萬書迷引頸期待中!
‧至今售出25國版權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對此書的介紹《The Swarm》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Swarm_%28novel%29
美國版《The Swarm》http://www.amazon.com/Swarm-Novel-Frank-Schatzing/dp/0060813261/ref=ed_oe_h/002-5587829-6342421?ie=UTF8&qid=1185987919&sr=8-1
英國版《The Swarm》http://www.amazon.co.uk/Swarm-Novel-Deep-Frank-Schatzing/dp/0340895241/ref=pd_bbs_sr_1/026-7874662-0154824?ie=UTF8&s=books&qid=1185988031&sr=8-1
德文版《Der Schwarm》http://www.amazon.de/Schwarm-Frank-Sch%C3%A4tzing/dp/3596164532/ref=pd_bbs_sr_1/028-2558368-2732517?ie=UTF8&s=books&qid=1185988132&sr=8-1
●名家推薦
看完就是博士,巫婆湯似的深廣魔力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看完「群」這本書的第一個感想是:「博士未必能看完這本書,看完這本書的人卻實在稱得上博士」。
‧一鍋巫婆湯,挑戰小說的廣度和深度
當野人出版社總編輯張瑩瑩小姐抱著對這本書無限崇敬的心,將厚厚的一疊初稿交給我審議時,心中想的是如看《達文西密碼》般,兩三個晚上就可以搞定了,結果從頭到尾,花了兩個月二十又三天才把這本書放下來,同樣抱著無限崇敬的心,回信給張總編,推薦她另找五位教授,幫忙審定,不過這數目,尚不及原作者寫這本書時,「列名」訪談學者的六分之一。
但更有趣的是,看書的過程,毫不艱澀,而是如行山陰道上,繁花複葉,目不暇給;心情隨著章節的起伏,時而覺得自己的學問渺小無知,時而覺得海洋的內涵精深博大,時而覺得環污的災難即將臨頭,時而覺得人性的複雜令人心冷……好像這本書是用最新的現代科學知識,掙扎出頭的環保觀念,和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貪婪、敬畏、自大、糟蹋、掠奪與疑懼,所共同調製的「巫婆湯」,一嘗之下就迷惑的想把它喝完,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是最後它卻沒有將答案告訴你!或許這個變化,早已在每一個讀完它的人心中發酵了。
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電訊、航運、環境、能源、採礦、DNA、神經網路、演化、遙測、、、
當翻開故事的第一頁讀下去時,一顆期待的心,就不自覺的隨著在祕魯溫暖海洋中盪漾的草船溶化了,那是自己如此熟悉愛戀的海洋景色,甚至連烏卡南潛下去所見到海底山脈頂端附近游動魚類的描敘,都是正確而信實的,然後我看到了甲烷冰,這是人類面臨石油枯竭前,像瀕臨渴死的人看到一座水庫那樣的新能源,它的估計含量比世界上所有的煤和石油加起來還要多一倍,但是將它釋放入空氣中後,每一個分子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要強三十倍,若把它自蘊藏的海床上釋放出來後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像現在開採石油一樣,帶來無解的污染和環境變化?只追求眼前利益,一意只想到開發的人類在現實和故事中,都同樣的不在意;可是「智慧的海洋」知道!藏在海洋深處,具有集體智慧的Yrr(作者虛構),一直忍受著人類污染、破壞的神祕單細胞生物,使用了最現代化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知識,讓冰蟲帶著太古化學菌進入甲烷冰層中,引發陸棚崩塌,造成巨大的海嘯,毀滅人類的文明。作者也用了最新的生物知識,費洛蒙、化學分子溝通、細胞膜特殊受體,離子管道,DNA植入、網路神經原,甚至細胞凋亡現象,來描繪這些單細胞生物的的所做所為,如控制其他生物的思想行為,結合或分散自己的形體,集體記憶和思想複製,是完全可行的。
書中也講述了許多要非常聰明的專業學者才能想得出來的類比理論推導,如Yrr用數層細胞膜形成巨大的管子引導火山附近的暖水去擾亂海洋中的溫鹽梯度,藉此停止墨西哥灣流,截斷地球熱平衡的輸送,以造成氣候的改變。利用公共衛生的觀念設計帶毒藻素的螃蟹進入城市下水道系統中,造成無法控制的瘟疫恐慌。用簡單的水母堵塞引擎冷卻系統,讓配備高科技衛星、聲納設備的先進船舶,變成海上漂浮的木頭,以及分析座頭鯨等吃浮游生物的鯨類,不會如吃大型魚類的虎鯨般,因為前者不在食物金字塔的頂端,所以不易造成PCB等生物累積效應而神經中毒,故其發狂應有其他原因……等,都是令人驚艷的科學智慧運用,在一本科幻小說中如此頻繁的出現,真是耳目一新的新成就。
書中另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閱讀經驗,就是大量詳實而精確的數據,不論在產業上,在能源上,在科學的度量和推算上,作者都讓他虛構的故事,架構在準確的事實和科學基礎上,尤其這些知識大部份都是近幾年來才最新發現的,譬如智人(Homo spp.)出現的多種族演化觀點,帕爾馬島崩塌所將造成的海嘯對大西洋城市潛在威脅的估算等,都使得《群》所表達的內容,與一些遙遠的、外太空的,或遠古的、不可回溯的,只沾一點點科學,其餘百分之九十都是幻想情節的科幻讀物完全不同;打個比方講,就算抽離掉書中虛構的故事,《群》仍然是一本擲地有聲,紮實而可增長知識的現代科學讀物。
‧充滿人文素養的關懷與反省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除了處處在情節上有柳暗花明,知識上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在其他許多故事書上所沒有的感覺,那就是「對人性一針見血,見之如醍醐灌頂的?砭與剖析」,這與一般小說中所鋪陳的人物野心、嫉妒、虛榮、奸詐、機巧不同,而是對人類整個物種「集合個性」的反省,譬如我們對非吾族類生物的恐懼,如文中所言「對人類的傷害,汽車、槍枝、電纜,都比蛇和多腿生物可怕」,但是我們卻怕死了蛇和多腿生物,「海洋裡滿是怪物」,但是人類卻從海洋中獲得最多的蛋白質供應,以及「如果人類看到?在我們皮膚毛細孔上吃油脂,腸道細菌在身體中生活的情形,必定會大驚失色」,但牠們早已與我們共生了千百年,這些敘述,都充分反應了人類之所以會對周遭的生命及環境不友善,全在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大和對其他生命的無知與漠視,並且以主觀的美醜好惡描繪,甚至塑造周遭的世界,終而掛一漏萬,破壞了億萬年來原本存在自然界的和諧和永續。
‧書中也以特別的篇章描述了安納瓦克回歸到他北極族人中的純真時光,以及和原始的土地、自然、生物相處時所體會的寧靜和平,不過對環境類似的感情也曾出現在許多其他的原野文學中,我反而對書中另外一些鞭辟入裏的短句,吉光片羽,感受深刻,譬如「我們不獨享道德」,「人類必需讓位置給我們不理解的東西」,「經歷的複製,而不是抽象的知識」(所以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而成為個別Yrr進化的基礎),「死去能讓人傳說、誤解、偽造、引爆意識的雪崩」(現今每一個沒有自信和能力的政權不都是在對歷史做同樣的事?),甚至「當新的事物出現時,學者一開始持保留態度,漸漸擺出搶手明星姿態,充分利用這股被喚醒的興趣……」
(嗚呼!除了廣告公司、作曲家、業餘廚師和潛水員外,難道作者也做過學者?)
如果你願意打開天眼,俯視自己本性的話,看這本書,會讓你比看到「皮膚上爬滿了?在啃自己油脂」的景象,更驚嚇的冷汗淋漓。
‧尾聲
這是我有始以來寫序和導讀最辛苦的一次,期望盡量經由自己的努力,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接受並順暢的進入書中艱深卻迷人的核心價值,因為我知道這麼特殊,這麼有科學廣度,這麼有人文深度,這麼有「厚度」的科幻小說,也只能在有科學、有文化、有深度的國家,譬如它首賣的國度,德國,創下出售300萬本,連續拿下兩年銷售排行榜冠軍的記錄,我喜歡,也希望自己的家鄉就是這樣的地方:有科學、有文化、有環境關懷,更有深切的反省與檢討,或許這本書,正是引領我們走上這條路的起點吧!
●讀者推薦
◎為了虛構人物的死而傷心:花了整整四天的時間,總算看完了這一本厚厚的《群》,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雙眼浮腫、精神衰落、腦細胞壯烈犧牲),我仍覺得值回票價。這本著作帶給我的不僅只是文學筆法的欣賞,還是一次精神上的徹底洗禮!……
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真實,就好像是你現實生活中不斷接觸的朋友,所以當其中的某些人死去的時候,我傷心得幾乎看不下去了,腦袋裡一直重複播放著他們生前的每一個怪癖、說過的每一句好笑的話,還有他們最深的執著……
~謝宜庭,中山女高一禮29號
◎緊張到扼住喉嚨:期末考後才開始翻閱這本書。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原本擔心8天的閱讀時間不夠充裕,沒想到我只花了兩天就把這60萬字的小說看完,並看了第二次、第三次。
第一次閱讀時,吸引我的是小說中的驚悚和懸疑;看第二次時,我注意的是書中劇情的連貫性和科學層次的合理性;第三次時,我轉而思考作者的哲學觀和看待自然的方式。最後我闔上書,重新讓目光聚焦於書本之外,我發現自己正以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群》的寫法是最近蔚為小說風潮的「多視角觀點」,分述主角們在不同時刻、不同地點所發生的事,或是面對同一件事情時的不同態度,此一寫法出現於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以及新銳作家茱迪皮考特的《姊姊的守護者》中,而我卻在《群》裡,看到另一精采的表現……
~王若帆,台中女中311。第62屆台中女中編輯社主編、2006中一中中女中
聯合文學獎散文組首獎得主、第一屆全國U19科幻小說獎第二名得主
◎後悔在夏天看這本書:雖然我讀的試讀本是一個「仍在進化中的」版本,某些翻譯內容些微的不順仍未阻礙我閱讀的興致,於是,我也從「看不完就算了」進化為「非看完不可」。
好在《群》是一本讓人閱讀起來一點也不吃力的小說,我仍在計畫之中將它讀完了。讀完之後我實在不後悔讀這本小說(雖然仍有點後悔在夏天看它),也強力推薦我的家人讀。
正因為它加入了真正的知識,時間點也並非設定在「遙遠的未來」,這本書更能引人入勝,而且讓我隨時覺得家裡的孔雀魚會爆炸。 而且說真的,不看到最後一頁,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下一秒又會有哪一個犧牲者,這群科學家又會蹦發出什麼新的觀點與解決方案。
你或許會認為「那麼多知識,會不會很枯燥?」、「或許看到一半就頭痛了吧?」那麼你便大錯特錯了。所有的學術內容全都巧妙的與主角的生活、你我生活的空間連接成一個網,讓你不想身陷其中都不行。
所以,雖然你仍想去海邊玩,雖然你仍想吃龍蝦大餐,雖然你仍愛去賞鯨,我還是推薦你讀讀這本小說,絕對能幫你省下這些花費。
~周謙,台中女中311
●忍不住的沉迷:基於會殺死貓的好奇心,和對推理小說長期以來的支持,跟老師登記了要試讀,一讀之下,不得了,欲罷不能,看著看著,錯過了幾場我愛看的溫布頓網球大賽的轉播。……
~黃富榆,台中女中218班
●充滿知識、疑惑和驚悚:知識在書中與有趣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讀者能獲得一番特別的趣味。書中內容啊,也有出現推理的手法,先讓讀者走進大大的問號中,再抽絲剝繭的解答讀者的疑問,一步步領導讀者走向答案的大門。
刺激!充滿知識、充滿疑惑,再加上刺激驚悚就大功告成啦!沉浸在知識的懷抱中,思索著問題的答案,突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