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全新增訂版) | 拾書所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全新增訂版)

$ 480 元 原價 480

●內容簡介
十年來,這本書在心理學史上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更是極佳的讀本。
-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關於教養,這本書有最與眾不同的答案。
那些長久以來被盲目推崇的不敗信條,因為這本書而黯然失色。
  
當孩子們功成名就之時,多少的稱譽是父母們應得的?當孩子們作奸犯科為人唾棄時,父母們應該承受多少的責備?這本震撼人心的書,破除了一些有關親子互動深信不移的論點,並提供了該有的解釋。茱蒂.哈里斯藉由她的口才與機智,欲說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儕經驗。

換句話說,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那是孩子們互相教導的結果。

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教養的假設」(nurture assumption)—— 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改變孩子的發展 —— 卻忽略了基因的作用,錯把基因的關連性,誤以為是教養的成果。因此,哈里斯以全新的眼光,加上科學證據,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並指出「教養的假說」只不過是文化的迷思而已。

為什麼移民的第二代說話口音是和同儕相同,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相同?在英國的早期上流社會,許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母在一起,接下來的十年是在寄宿學校生活,結果,言行舉止還是和他們的父親相似,這該怎麼說?「教養的假設」不能解釋這些現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哈里斯藉由一些民間文獻和科學研究,道出孩童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她指出,從巴西雨林的亞諾馬莫人(Ya?nomamo,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一個好戰的原始民族)到尼加拉瓜的失聰兒童,在第一次社交溝通時,同儕的力量便已改變孩童的生命發展。順著這條思路走下去,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概念,例如「早期的母子依附關係,決定了日後的人際互動」並不能解釋一些現實的例子:一些有著慘痛家庭經驗的孩子,並不妨礙他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求得成就。

哈里斯提出的理論,將改變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時,哈里斯也對父母們提出了忠告:你什麼可以做,什麼無法做到。同時也將父母從「不能培育出自信、快樂、舉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惡深淵中解救出來。

《教養的迷思》內容涵蓋極廣,從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靈長類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的觀點,它將回歸到生而為人的最根本問題:「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如此」。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