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一套以圖文故事編寫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國歷史
傳家套書、指定國禮、課外閱讀首選大作
中國歷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書,是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歷史經驗蘊含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瞭解現實,理智地面對未來,就必須追溯歷史。這種由歷史引發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對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擁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屹立於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為了讓現代的老中青讀者,能夠輕快地進入中國歷史宏偉的殿堂,從中啟迪心智、開拓眼界,追溯歷史、面對未來,特別採用圖文並茂的故事形式,百科全書的彙整資訊方法,集結三十餘位歷史學者與教師聯合編纂,耗資二億多元,歷經八年,完成這套新體裁的中國通史──《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全套16冊,是一套「感性」的歷史書,豐富的圖文編排,故事文體的寫作,讓厚沉枯燥的歷史「生動」了起來。1500餘則經典故事、1500位歷史人物、3000幅以上珍貴圖片、7500條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將政治史、文化史融為一體。讀者在閱讀《話說中國》這部濃縮五千年、現代觀點的歷史書時,既可吸取多元廣博的知識,也將增長智慧,借鏡學習,是一套家庭收藏、饋贈親友、學生閱讀的首選圖書。英國斯特林大學安德魯教授在看過本套書後,真情地說:「這是我見到最好的一部中國書!」
話說中國13:集權與裂變(西元1368 年-西元1644年明代的中國故事)
明朝──強盛與危機:一個令人扼腕的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朝代,它處於社會發展的轉折時代,在許多領域內,都充滿了轉制和變革的因素,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激烈、複雜錯綜。
明朝將近三百年的歲月,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以至科技方面,都有令人稱道的成績。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專家導言 明代歷史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強盛與危機:一個令人扼腕的王朝
○○一 從和尚到元帥
○○二 朱升獻策
○○三 鄱陽湖水戰
○○四 圍攻張士誠
○○五 傳奇謀士劉伯溫
○○六 明太祖開國
○○七 為人仁厚的馬皇后
○○八 鳳陽乞丐
○○九 朱元璋誅殺功臣
○一○ 胡惟庸案
○一一 藍黨大獄
○一二 錦衣衛
○一三 封王建藩
○一四 建文帝被迫退位
○一五 燕王「靖難」
○一六 滅十族與瓜蔓抄
○一七 成祖削藩
○一八 夏原吉江南治水
○一九 三保太監下西洋
○二○ 遷都北京
○二一 成祖五次北征
○二二 解縉遇害
○二三 唐賽兒起事
○二四 高煦叛亂
○二五 科舉取士
○二六 況鍾治蘇
○二七 仁宣之治
○二八 「三楊」輔政
○二九 宦官王振專權
○三○ 土木堡之變
○三一 英宗被俘
○三二 北京保衛戰
○三三 南宮復辟
○三四 要留清白在人間
○三五 曹、石亂政
○三六 傳奉官
○三七 天下只知汪太監
○三八 弘治中興
○三九 程敏政洩露試卷案
○四○ 武宗與「八虎」
○四一 劉瑾濁亂朝政
○四二 劉六、劉七起事
○四三 江彬用事
○四四 宸濠之亂
○四五 王陽明創立「心學」
○四六 大禮議事件
○四七 世宗崇信道教
○四八 奸臣嚴嵩
○四九 庚戌之變
○五○ 俺答封貢
○五一 爭貢之役
○五二 朱紈閩浙抗倭
○五三 王江涇大捷
○五四 胡宗憲誘斬王直
○五五 戚老虎與戚家軍
○五六 抗倭名將俞大猷
○五七 范欽創建天一閣
○五八 眾大臣彈劾嚴嵩
○五九 徐閣老剷除嚴嵩父子
○六○ 海瑞冒死相諫
○六一 潘季馴治河
○六二 東方醫學巨典
○六三 張居正改革
○六四 「奪情」之爭
○六五 丁丑無眼,庚辰無頭
○六六 張居正滿門籍沒
○六七 神宗罷朝怠政
○六八 利瑪竇傳教
○六九 朝鮮之役
○七○ 萬曆二十一年京察
○七一 「異端」李贄
○七二 顧憲成東林講學
○七三 東林黨爭
○七四 國本之爭
○七五 蘇州織工反稅監
○七六 武昌「楚宗之亂」
○七七 民抄董宦
○七八 宋應星編著《天工開物》
○七九 生平務有用之學
○八○ 千古奇人和千古奇書
○八一 一衛二印
○八二 努爾哈赤胸懷大志
○八三 決戰薩爾滸
○八四 明將熊廷弼冤死刑場
○八五 袁崇煥苦戰寧遠
○八六 梃擊案
○八七 紅丸案
○八八 移宮案
○八九 魏忠賢專權
○九○ 楊漣捨身彈劾魏忠賢
○九一 魏忠賢罷斥東林官員
○九二 曠古奇冤東林案
○九三 蘇州五義士
○九四 明軍寧錦大捷
○九五 誅殺閹黨
○九六 復社會盟
○九七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
○九八 後金兵千里奔襲北京
○九九 自壞長城,為敵復仇
一○○ 澠池突圍
一○一 滎陽大會
一○二 從「闖將」到「闖王」
一○三 張獻忠奇襲襄陽
一○四 張獻忠成都稱帝
一○五 洪承疇降清
一○六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
一○七 吳三桂開關降清
一○八 清兵開進北京城
聚焦:西元 1368 年至西元 1644 年的中國
西元 1368 年至西元 1644 年的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關鍵詞索引
第一套以圖文故事編寫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國歷史
傳家套書、指定國禮、課外閱讀首選大作
中國歷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書,是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歷史經驗蘊含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瞭解現實,理智地面對未來,就必須追溯歷史。這種由歷史引發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對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擁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屹立於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為了讓現代的老中青讀者,能夠輕快地進入中國歷史宏偉的殿堂,從中啟迪心智、開拓眼界,追溯歷史、面對未來,特別採用圖文並茂的故事形式,百科全書的彙整資訊方法,集結三十餘位歷史學者與教師聯合編纂,耗資二億多元,歷經八年,完成這套新體裁的中國通史──《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全套16冊,是一套「感性」的歷史書,豐富的圖文編排,故事文體的寫作,讓厚沉枯燥的歷史「生動」了起來。1500餘則經典故事、1500位歷史人物、3000幅以上珍貴圖片、7500條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將政治史、文化史融為一體。讀者在閱讀《話說中國》這部濃縮五千年、現代觀點的歷史書時,既可吸取多元廣博的知識,也將增長智慧,借鏡學習,是一套家庭收藏、饋贈親友、學生閱讀的首選圖書。英國斯特林大學安德魯教授在看過本套書後,真情地說:「這是我見到最好的一部中國書!」
話說中國13:集權與裂變(西元1368 年-西元1644年明代的中國故事)
明朝──強盛與危機:一個令人扼腕的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朝代,它處於社會發展的轉折時代,在許多領域內,都充滿了轉制和變革的因素,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激烈、複雜錯綜。
明朝將近三百年的歲月,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以至科技方面,都有令人稱道的成績。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專家導言 明代歷史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強盛與危機:一個令人扼腕的王朝
○○一 從和尚到元帥
○○二 朱升獻策
○○三 鄱陽湖水戰
○○四 圍攻張士誠
○○五 傳奇謀士劉伯溫
○○六 明太祖開國
○○七 為人仁厚的馬皇后
○○八 鳳陽乞丐
○○九 朱元璋誅殺功臣
○一○ 胡惟庸案
○一一 藍黨大獄
○一二 錦衣衛
○一三 封王建藩
○一四 建文帝被迫退位
○一五 燕王「靖難」
○一六 滅十族與瓜蔓抄
○一七 成祖削藩
○一八 夏原吉江南治水
○一九 三保太監下西洋
○二○ 遷都北京
○二一 成祖五次北征
○二二 解縉遇害
○二三 唐賽兒起事
○二四 高煦叛亂
○二五 科舉取士
○二六 況鍾治蘇
○二七 仁宣之治
○二八 「三楊」輔政
○二九 宦官王振專權
○三○ 土木堡之變
○三一 英宗被俘
○三二 北京保衛戰
○三三 南宮復辟
○三四 要留清白在人間
○三五 曹、石亂政
○三六 傳奉官
○三七 天下只知汪太監
○三八 弘治中興
○三九 程敏政洩露試卷案
○四○ 武宗與「八虎」
○四一 劉瑾濁亂朝政
○四二 劉六、劉七起事
○四三 江彬用事
○四四 宸濠之亂
○四五 王陽明創立「心學」
○四六 大禮議事件
○四七 世宗崇信道教
○四八 奸臣嚴嵩
○四九 庚戌之變
○五○ 俺答封貢
○五一 爭貢之役
○五二 朱紈閩浙抗倭
○五三 王江涇大捷
○五四 胡宗憲誘斬王直
○五五 戚老虎與戚家軍
○五六 抗倭名將俞大猷
○五七 范欽創建天一閣
○五八 眾大臣彈劾嚴嵩
○五九 徐閣老剷除嚴嵩父子
○六○ 海瑞冒死相諫
○六一 潘季馴治河
○六二 東方醫學巨典
○六三 張居正改革
○六四 「奪情」之爭
○六五 丁丑無眼,庚辰無頭
○六六 張居正滿門籍沒
○六七 神宗罷朝怠政
○六八 利瑪竇傳教
○六九 朝鮮之役
○七○ 萬曆二十一年京察
○七一 「異端」李贄
○七二 顧憲成東林講學
○七三 東林黨爭
○七四 國本之爭
○七五 蘇州織工反稅監
○七六 武昌「楚宗之亂」
○七七 民抄董宦
○七八 宋應星編著《天工開物》
○七九 生平務有用之學
○八○ 千古奇人和千古奇書
○八一 一衛二印
○八二 努爾哈赤胸懷大志
○八三 決戰薩爾滸
○八四 明將熊廷弼冤死刑場
○八五 袁崇煥苦戰寧遠
○八六 梃擊案
○八七 紅丸案
○八八 移宮案
○八九 魏忠賢專權
○九○ 楊漣捨身彈劾魏忠賢
○九一 魏忠賢罷斥東林官員
○九二 曠古奇冤東林案
○九三 蘇州五義士
○九四 明軍寧錦大捷
○九五 誅殺閹黨
○九六 復社會盟
○九七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
○九八 後金兵千里奔襲北京
○九九 自壞長城,為敵復仇
一○○ 澠池突圍
一○一 滎陽大會
一○二 從「闖將」到「闖王」
一○三 張獻忠奇襲襄陽
一○四 張獻忠成都稱帝
一○五 洪承疇降清
一○六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
一○七 吳三桂開關降清
一○八 清兵開進北京城
聚焦:西元 1368 年至西元 1644 年的中國
西元 1368 年至西元 1644 年的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關鍵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