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 拾書所

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 250 元 原價 250

孩子與生俱來的自癒力,
才是保護孩子、讓孩子健康的最大力量


從醫數十年,看多了沒有問診、只有藥物的醫療怪象,兒科權威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為了孩子的健康,爸媽一定要改變藥到病除的速食醫療心態,並在寶寶生病時,積極參與寶寶病程,讓居家照顧成為寶寶恢復健康的重要力量,才能有效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現代人追求效率,不耐等待。然而,有些事是急不來的。寶寶健康生活習慣的建立是爸媽日復一日努力的結果;寶寶從疾病中康復,也需要經歷一定的病程和療養的時間。


許多爸媽在孩子生病時,往往因為心急和缺乏與醫師對話的預備,或過度依賴醫師的診斷和開立的藥物,一不見效就頻換診所、換醫師。這種祈求名醫和特效藥的心態,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吃了很多不必吃的藥,抑制了孩子的自癒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當爸媽擁有正確的照顧觀念與做法時,就能在「平時」為孩子打下好的健康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生病時,可以用「平常心」,為孩子提供比醫藥治療更好的支持性照顧。


有鑑於此,為了完整地呈現出幼兒照顧的各個面向和實用的做法,周怡宏醫師與信誼基金會特別將過去三年周醫師在信誼《小太陽Family》雜誌和《學前教育》雜誌上執筆的〈保健最前線〉專欄文章集結成書,增補了近十篇新文,各自從「日常生活的保健秘方」和「疾病時的居家照顧」的關懷角度出發出版成兩書,讓爸媽在幼兒保健與照顧上更快上手!  



-----------------------------------------------------------
 

自序

讓孩子恢復健康的不二法門


每天在門診中,看見因為孩子的病痛而心力交瘁的爸媽時,總有一種想要一次講清楚的想法。我相信,爸媽若能確實了解孩子常見症狀與疾病的處理方式,就能減少一大半的焦慮,也能有效迅速地減輕孩子的不適。因此,我在門診診察中,每次都會清楚而符合醫療實證地為爸媽做說明,讓爸媽能夠放下心來,也能夠知道下一回再碰上同樣症狀時應該怎麼做。


我總會不厭其煩地告訴爸媽,關於母乳哺餵、皮膚清潔、退燒處理、抗生素使用、腹部按摩、副食品及各種液體水分的給予、腸胃炎的飲食治療、感官運動刺激等做法,爸媽只要按部就班地確實執行,孩子日常健康維護的地圖就能自然而然地建立。最後,我總不忘再加上一句:孩子生病時,基本的居家照顧處理才是最重要的,藥物治療只是輔助性而暫時的方法。


在本書中,我將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用對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常見問題」,在這部分我會為爸媽分析嬰幼兒常見問題的臨床表現方式,並進一步提出正確的照顧方法。例如:在發燒的處理上,爸媽要先仔細監測孩子的溫度變化,並積極給予孩子非藥物性的退燒處理,包括:降低室溫、減少衣物、增加液體攝取量、讓孩子洗溫水澡,以及適當使用退熱貼片等五步驟,至於退燒糖漿與塞劑,則是孩子高燒至38.5℃~39℃時才能使用。


在第二部分的「常見感染疾病的正確照顧法」中,我針對常見的兒童疾病,仔細說明其症狀、診斷以及治療的來龍去脈,同時也舉出常見的錯誤觀念或做法,希望爸媽對於孩子疾病的早期變化更為警覺,並能做出適當的處置。


要做好孩子的健康照顧,無疑需要醫師與爸媽的充分配合。但是,現今的爸媽只求速效的心態,以及分級轉介管道不佳的醫療現況,常使兒科醫師沒有時間和心思好好對爸媽說明,造成只有藥物、沒有疾病照顧指導的奇怪醫療現象,並讓爸媽誤以為生病只需藥物就會好轉。


再者,爸媽常因工作忙碌未能親自照顧孩子,失去了觀察孩子身體變化的機會,只希望孩子的病藉由藥物趕快好起來,卻忽略了在家中給予非藥物性的支持性治療更為重要,而爸媽的親自參與才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針對上述狀況,醫師與爸媽雙方其實都還有不少的改善空間。


建議爸媽在讀本書時,可以依遇到的情況先行挑選不同的症狀或疾病主題來閱讀,之後再從中慢慢品味出正確的兒童疾病照顧之道,並領略出從小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管理習慣的秘訣。


關於本書,特別要感謝張杏如執行長的支持鼓勵,以及《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同仁的辛勞與努力,才有這本書的問世。本書的著作原意,正代表著一位用心的醫師寫給每一位認真父母,關於兒童照顧千百面向的點點滴滴。

最後,我們也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幸運地遇見一位有能力且經驗豐富、並能對爸媽進行個別指導的兒科醫師,協助爸媽順利養育出一位既聰明又健康的寶寶。

周怡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