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打!他是我爸爸! | 拾書所

別打!他是我爸爸!

$ 220 元 原價 220
我當你的出氣筒,一巴掌五十元,一拳一百元。
 
長期失業的爸爸,在一次爭吵中,動手打了媽媽。兩人離婚後,志豪跟著爸爸生活,成了單親兒童。
 
志豪害怕會丟臉,一直不敢讓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境。因此當爸爸說自己找到晚班的工作,卻不肯說出工作的內容時,讓志豪既高興又擔心。他萬萬沒想到,爸爸竟然為了賺取生活費,在夜市裡擺攤子,做起「人肉沙包」的生意,還因此上了電視新聞……
 
-------------------------------------------------------------------------------
 
作者序
 
記得戴立忍導演導的《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吧!這是由一則社會新聞改編的──一個單親爸爸為了爭取三歲女兒的監護權,不惜抱著三歲女兒爬上人行陸橋,做勢往下跳。陸橋下,擠滿了救難人員、放滿了氣墊……幸虧,父女倆最後都被救了下來,否則,那將是一件慘絕人寰的悲劇!
 
電視台播報這一則新聞時,我和太太就坐在電視前觀看,當時,因為感觸頗深,所以我還指著電視畫面,告訴太太:我可以把這一則新聞寫成一本書。不過,那段時間我手上有許多工作忙著,並沒有很刻意的去規畫寫那一本書。
 
後來,觀賞金馬獎頒獎典禮時,才知道戴立忍導演因為《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而得了最佳導演獎。那一瞬間,我除了羨慕之外,還不斷的捶心肝,因為我只是「暫時擱著」,想不到卻被戴導演「捷足先登」了!想想,那時我如果能把握當下的話,立刻動筆寫,說不定金馬獎就「是」我的了。
 
後來,另一次觀看新聞報導時,看到一個單親爸爸為了維持生活,到夜市裡當「人肉沙包」。這個爸爸的行為又觸動了我的想像力神經,我同樣指著電視螢幕,告訴太太:我可以把這一則新聞寫成一本書。而且我決定:立即規畫,有空就寫,以免再被其他導演捷足先登!
 
《別打!他是我爸爸!》寫的,就是那個「人肉沙包」爸爸的故事。不論是《不能沒有你》,亦或是《別打!他是我爸爸!》,故事發生的背景年代,都是在經濟不景氣的那幾年。由於經濟的不景氣,裁員、失業、放無薪假的人比比皆是,因此,許多小人物的悲慘故事陸續被批露出來。
 
我喜歡寫小人物的故事,每個小人物的故事背後,也許會有無奈,也許會有感動;每個小人物的故事之中,有時會有發人深省的因素,有時會有激勵人心的作用。我可以引為借鏡,當做指導學生成長的教材,培養學生「見賢思齊」、「人飢己飢」的胸懷與態度。因此,我願這麼說:寫小人物的故事,其實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在電視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壞爸爸」的報導,酗酒、家暴、性侵子女、不事生產……等等,報導多了,總會讓人有「爸爸都是很可怕的」的錯覺。事實上,這些畢竟只是少數,一般說來,「好爸爸」還是居多數的,如《別打!他是我爸爸!》中的爸爸,就孩子(志豪)來說,他不就是個好爸爸嗎?我衷心期盼:不要因為新聞的「報憂不報喜」,而顛覆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印象。
 
我更期盼:那些在不同領域已經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們,在享受自己的成就感之際,別忘了有許多不幸的小人物正和生活拔著河,適時的「雪中送炭」,可以讓更多的爸爸奮發向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