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開天眼覷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總經銷) | 拾書所

偶開天眼覷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總經銷)

$ 480 元 原價 480

第一也是唯一一本近距離觀察王文興的傳記文集
帶您一窺作家數十年寫作與生活的變與未變

本書是第一部全方位觀察王文興的傳記文集,引領讀者一窺作家數十年來的變與未變。全書分為「身影採擷」與「訪談集錦」兩大部分,前者依時序排列,收錄十一篇傳記散文;後者以主題為序,蒐羅十四篇訪談,內容含括王文興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教育事業、人生哲理、宗教信仰、寫作發展、藝術觀點,以及作品之內涵與外緣的討論等。書中各篇的撰文者,或為王文興的師友學棣,或為當代作家、學者、文化工作者,甚或天主教神父、電影導演等,各自以不同的視角解析作家其人及其作,為了解王文興的入門之作。

名人推薦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亞君(寶瓶文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維菁(作家)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洪淑苓(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作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郭強生(作家、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張小虹(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楊 照(作家)
楊佳嫻(作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隱 地(作家、爾雅出版社發行人)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聯合推薦

-----------------------------------

編者序(節錄)

黃恕寧

《偶開天眼覷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收錄了二十五篇文章,旨在對王文興其人與其作的了解。?容包含了王文興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教育事業、人生哲理、宗教信仰、寫作發展,藝術觀、及其作品?涵外緣的討論等。這些文獻的出版年代跨越了四十多年,呈現傳主其人其作幾十年來的變與未變。坊間尚未見王文興傳記,此集或聊以代之。

這些傳記文章的作者,或為王文興的師友學棣,或天主教神父、當代作家、王學研究者、報刊雜誌文化工作者,甚或電影導演,由於他們採用了不同的視角和距離,來觀察、解析作家及其作品,對了解本書的傳主而言,提供了極其寶貴多元的史料;更有甚者,本書還彌足珍貴地收錄了王文興夫人陳竺筠教授一篇描述作家夫婦家居生活?幕的精采散文,為此集增色不少。

本書分為兩部分,前一單元「身影採擷」,包含了十一篇傳記散文,依照傳主被描述的生辰時代為序排列。首篇是康來新的〈同班同學──以王文興、白先勇為例的隨想〉,自王文興一九五七年大學聯考金榜題名時寫起,追溯臺大外文系同榜王文興、白先勇兩個臺灣現代派小說重鎮的同學情誼,對照他們一生文學事業的發展和人事地的因緣際會。筆鋒觸及臺大師長,如鄭騫和臺靜農;教師雲集的溫州街;外文系同學,如揚名太平洋兩岸的著名學者李歐梵、作家歐陽子、陳若曦、郭松棻;並追蹤了二人不同形式的古典文藝復興。文末,環視了王、白家族和遷臺事跡,並列舉政教界相關人士渡海遷臺年表。康來新身為臺大人,對臺大人事地瞭如指掌,侃侃道來,如數家珍。此文尚附有新近「出土」的一九五七年九月三日《聯合報》大學聯考臺大外文系入取新生名單,極其珍貴。

〈回憶《現代文學》創辦當年〉是歐陽子以《現文》創辦人之一的角度,詳述了創辦之初的來龍去脈和草創之艱困,是這段歷史最為詳盡的文獻。被譽為《現文》編輯小組智囊的王文興,對早期幾期的主題、內容和編務的貢獻,在此都有詳細的記載。歐陽子還回顧了當時駐臺美國新聞處處長麥卡瑟先生(Richard McCarthy)對《現文》與年輕編輯們的支持,也點出包括王文興在?的三位編輯日後赴美國愛我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深造的美事。

第三篇是聞名於臺灣文學界編寫評三領域的何欣先生所著之〈在暢銷書排行榜外的王文興〉,對王文興的個性、其早期文學事業的經驗,從文學前輩的角度,作了素樸的描寫。根據亦收錄於本書的黃恕寧〈現代交響樂──王文興訪談錄〉一文,何先生是王文興高中老師金承藝之友,因金老師的關係,王文興在高中期間即與何先生相識。文中描述了王文興自高中起就對文學創作抱持著嚴肅真誠的態度;《現代文學》創建前後,王文興向前輩請益、為雜誌奔走所表現的一腔熱情、何欣與姚一葦參與《現文》編輯工作的緣起,都一一記錄文?。

如果說何欣是以循循長者的身分刻劃了青年王文興,接著柯慶明的長文〈在中文系,遇見王文興老師〉,則是以慧黠的「登堂入室」弟子的角度,回顧老師王文興對臺大中文系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影響。二十六歲的王文興自美國留學歸來後,在母校臺灣大學的中、外文系任教,他曾開設現代文學、小說創作、紅樓夢等課程,當時即強調精讀、慢讀,以教語言的方式教小說,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敏感度,掌握作品細節與整體形式結構。柯慶明謂其對中文系的影響是「初似隱微,其實長遠」。柯文並細膩地講述幾件鮮為人知的事件:王文興在中文系的任聘與離去、退出《現代文學》的原因、「在那個連寫老頭子死掉都不容許的年代」因寫《家變》和介紹美國嬉皮運動而曾被視為臺大五大毒草之一等。萬事終將隨風飄散,今日王文興的桃李花開中外文學兩園地,學生們對他的感念與欽佩,可由此文管窺而知。

王文興在一九八五年領洗成為天主教徒,宗教信仰多年來是他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耕莘文教院的李哲修神父所著的〈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之旅〉寫於王文興領洗之後三年,描寫二人相識的經過,並盛讚王文興對神學思想精闢獨到的見解。除了王文興接受天主教信仰的主因──個人無數禱告成功的經驗,與對《聖經》的推崇──之外,李神父還引錄了王文興對幾個有關基督宗教思想議題的見解,如創造論與進化論牴觸的問題、原罪,以及基督宗教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融性等。在李神父眼裡,王文興是具有「神恩性」的「真人」。

王文興在皈依天主教之前,已經透過閱讀長期浸淫於宗教神學的思考,後經由康來新的介紹,認識了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紹曾牧師,又因戴牧師推薦,開始閱讀路易師(C. S. Lewis)的神學作品,終於克服了困擾,邁出信仰歷程至為關鍵的一步。由康來新執筆的〈譜讀神曲──王文興教授的新里程〉,細部描述了王文興由疑到信的幾個階段的轉變,勾勒王文興信仰與寫作的關聯,以誠相繫、儒耶會通為終。康文引述王文興的見證說:「超乎自然的神蹟我不曾經驗,平常感受最真切的奧祕莫過於『人事』的安排與變化。明明是山窮水盡、無路可通了,突然就柳暗花明,峰迴路轉,讓我確信必然還有另一個更高的存在。」王文興曾在一九七○年代經歷了一段顛沛曲折的人生路,加之一九八○年初的喪父之痛,或許他曾在信仰中獲得了神賜的安慰和平靜。此文為讀者觀測王文興的心靈世界指路,信實可讀。

直至目前,王文興畢生投注最大精力創作的就是他的兩個長篇小說,雖然二作採相同的語言風格,但《背海的人》出版後所受到的關注,遠不及《家變》,原因之一或許與《背海的人》的語言更為自由、更具挑戰性有關。王宣一的〈背海狂草──王文興的兩個長夜〉,發表於《背海的人》(上)出版的第二年,文短而精,直陳《背海的人》文字的主題、形式(包含人物)的設計和語言特質。極其重要地,此文揭露王文興「把文學當藝術處理」的基本創作觀,並簡要地指出王文興的文學語言觀念,如他對文字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傳達?心的訊息,並認為文字在傳達功能上,兼具聽覺、視覺與意義三種因素,是研究王文興語言和《背海的人》的重要文獻。

王文興在〈讀與寫〉中闡釋了一個觀念──讀與寫是不可分的,並言:「與其說,我是一個作者,不如說我是個讀者。」閱讀,還有寫作,於他,如同吃飯穿衣,是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李亞南的〈王文興──無處不是書〉帶我們進入王文興的書房,從書房之一的客廳──一般閱讀的空間,書房之二的廚房──書信雜文等書寫空間,書房之三的真正書房──讀書、寫文評等的工作室,到最後,書房之四──小說文字聖戰的陽臺一角。透過書房主人的解說,讀者可以了解王文興「讀與寫」的細節項目,順帶欣賞主人的藝術品味。李亞南的書房之旅,發現了「簡練」的文字風格,原來是作家精神面貌一體多面的呈現,故曰:「文字的純粹,寫作精神的純粹和生活的純粹。」

參觀了作家的書房之後,讀者或許會意猶未盡,不禁興起拉開布幕之念,對作家的私密空間,做更透徹的參訪。王文興夫人陳竺筠教授在〈平淡簡樸的生活〉中,平鋪直敘、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她與王文興建構的家庭。文章先簡短地介紹了她鮮為人知的外交官子女的成長背景、傑出的學業、當初為婚姻放棄優厚獎學金的插曲、簡單的婚禮、隨夫婿旅美講學時期的見聞、婚後二人為家庭經濟的奔波,到個性的異同、琴瑟和鳴的生活等,並敘述了許多婚姻生活中的趣事。對王文興的個性、興趣、生活習慣與寫作的方式,也提供了至為珍貴的近距離描寫。例如,一般人或許知道王文興寫作時選字的奇特方式,但此文告訴我們他還會發出「咕噥聲、咆哮聲及其他聲音」,印證了王文興極其重視文字聲效之說。再者,王文興曾在吳潛誠的訪談中表示,文學家一定會關懷社會,但不一定會在他們的作品中明顯地表示出來,陳文中提到夫婦早在全球推動環保之前已經自行實行三R(減少消費〔Reduce〕、重複使用〔Reuse〕,以及回收再生〔Recycle〕),作家社會關懷的真誠,躍然紙上。此篇「內部消息」的價值,不言而喻。

許是文化學的漸趨成熟和世紀之交激盪起人文歷史的反思,自上個世紀末起,臺灣興起幾波現當代作家紀錄影片的熱潮,對作家傳記史料之保留具有無比的價值。康來新的〈尋人啟示錄──影視王學紀錄片〉回顧了近二十年來拍攝作家傳記影片的波波浪潮,並追述四部王文興紀錄影片的製作。文末的「尋與被尋紀要」,還條列出臺灣影視界所製作之王文興與臺灣文學人紀錄片亮麗豐碩的成績。有心的讀者,可依循這份「尋人指南」,以另類的方式,繼續閱讀王文興和其他臺灣文學人。

上世紀末,「暢銷排行榜外」的王文興連獲得兩項殊榮──《家變》同時榮登「臺灣當代文學經典三十」和「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之榜。「臺灣當代文學經典三十」和「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分別為臺灣文建會和香港《亞洲週刊》主辦的國際學者票選活動。此乃王文興作品經典化的完成。繼而,於二○○九年,王文興榮獲臺灣文學之最高榮譽──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黃恕寧所著之〈勇敢邁向孤獨的實驗創作之路──王文興〉是國藝會得獎作家的官方介紹,全文簡介王氏家族對西文中譯的貢獻及家族的文學才性,披露王文興青少年時期在創作方面所受之影響與恩澤,回溯王文興生平經歷,評述王文興的語言風格之遞變與發展,並歸結其藝術成就,文末還引介其五本重要作品,附錄王文興之生平紀事。此文鳥瞰作家王文興其人其作,為「身影採擷」單元之小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