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智慧 | 拾書所

康熙大智慧

$ 230 元 原價 230

「剛柔並舉」是中國古代傳統治心思想之精華,歷代成功的帝王均深諳此道。正所謂:「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故能圖治無疆,扶成天威,康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

清初之康熙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典範。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者型帝王,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兼有文治與武功的傑出帝王之一。他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圖謀遠略,勤於治事。」一手操四書五經,一手拿數學外語;一面推崇程朱理學,一面推行王道實政;一面教化臣民百姓,一面威加寰宇四海;一面重典治貪,一面寬柔為政……大清在他的治理下,由內憂外患的大亂到盛世太平的大治,從風雨飄搖走向康乾盛世,從民不聊生達到天下富足,充分顯示了他非凡的執政智慧和治理天下的能力。晚清曾國藩將康熙列入「自古英哲非常之君」,並進而把他與文王並列,謂:

「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然考其風流所被,率不過數十年而止。惟周之文王,及我聖祖仁皇帝,乃閱數百載而風流未沫。周自后稷,十五世集大成於文王,而成康以洎東周,多士濟濟,皆若秉文王之德。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於康熙,而雍乾以後,英賢輩出,皆若沐聖祖之教。」

法國傳教士白晉的《康熙帝傳》全書洋溢著對康熙的讚美之詞,如同一首歌功頌德的長詩。他說康熙是「連做夢也未曾見過的偉大人物」,是自古以來,「統治天下的帝王當中最聖明的君主。」對康熙的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敏銳的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強的意志,非凡的天賦,淵博的學識和好學的精神,修明的治績,直至堂堂儀表、凜凜威風、炯炯雙目、端正的五官、高雅的嗜好……無不欽佩得五體投地。日本的西本白川在《康熙大帝》一書中,更是視康熙為三代以後王道的繼承者,儒家道統的代表者,高度評價了他的文治、武功和高尚的品德、非凡的才能。

康熙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這源於他從小養成的自我約束能力和仁慈寬厚的性格。其次,在於他對傳統治國理論的學習和靈活運用的大智慧,還在於他以實心行實政的作風。

為治理黃河,他六次南巡,實地考察河務;為維護國土的完整,他親赴邊陲,猛追窮寇,「身先士卒,日食一餐」「雨服露立,俟眾軍士結營畢,始入行宮。」

他曾站在正陽門的城樓上,指揮士兵、百姓,撲滅熊熊燃起的大火;他曾下令不要驅趕圍觀他的百姓,並與皇家樂隊一起,演奏十番鑼鼓給百姓聽,一直演到月上東山,才下山,從人群中擠出去……

康熙帝的務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苦學。他是清朝皇帝中真正懂得西方科學的人。他演算代數的草紙至今猶在。他懂得近代天文學,用水平儀治河,用三角儀測量敵人據點的高度……

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充滿了剛柔並舉的辯證精神。平亂,他剿撫並用;用兵,他相機而行;為政,他虛實結合;治吏,他寬嚴適中;用人,他左拉右打;修身,他心智並舉。康熙幾乎把自己鍛造成了天地間一個完人。其言其行,粗掠,似乎平淡無奇,細忖,則有無窮奧祕。

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樣,大道無術。即以道行事的人,不必整天動心眼兒、耍花招、挖空心思玩兒計謀。為與不為,言與不言,皆自然合道,舉重若輕,臨危若盈。如巴金喜歡說的:「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掌握了道,就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道是大智慧,術是小聰明。道是自然、規律,術是技巧、手段。道與術經常較量。儒家重道,法家重術。中國古代帝王以術取勝的多,以道取勝的少。所以經常聽到所謂「帝王之術」。康熙治國重道而輕術。可以說,儒家所謂的道,到了康熙手裡,方成治國的現實,創造了康熙之治。道由此得以揚眉吐氣。同時,道與術有相通之處,道中有術,術中有道。道者虛偽,便成邪術;術者有德,便成正道。

本書試圖從剛柔並舉的角度研究康熙的治國之道。我們選擇了與剛柔相關的各個對立統一的層面,審視康熙一生的主要作為,探討康熙成功的大智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