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最新修訂版) | 拾書所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最新修訂版)

$ 500 元 原價 500
沒讀過本書,別說你了解秦俑、秦文化!
《南渡北歸》作者岳南長期關注、親身走訪帶你直擊秦俑考古現場
 

──羋月(秦宣太后)才是秦陵兵馬俑的真正主人?
──秦人平均身高超過姚明?
──秦軍是只攻不防的敢死隊?
──秦軍弓弩射程居然是AK47步槍的兩倍?
──下和村民如何靠秦始皇一夜致富?
──柯林頓與兵馬俑也扯上關係?

一九七四年旱魃為虐,驪山下的西楊村居民打井尋水,卻打出一堆「瓦爺」,從此展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工作。

秦始皇自登基至駕崩,歷時三十九年,役使七十餘萬人,營造了一座空前絕後的「地下帝國」。四個兵馬俑坑中,近八千件栩栩如生的陶俑、陶馬,配備戰車與青銅武器,構成嚴密的軍陣。陵園四周,還有馬廄坑、珍禽異獸坑、陪葬墓群、建築遺址等,布局複雜,規模宏偉,充分顯露了「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內涵,更是秦文化的極致表現。

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堪稱是最令人驚嘆的考古成果之一,並被公認為「世界第八奇蹟」。一九九九年《復活的軍團》首次出版,作者詳述秦俑發現的契機、開挖經過、介紹出土文物、火燒秦陵事件、秦始皇的功過、大秦帝國的興衰……等,當時掀起一股兵馬俑旋風。

十餘年來,隨著考古人員的努力和開挖技術的進步,秦陵陸續出土驚人文物:石鎧甲俑、文官俑、百戲俑、巨人陶俑、皮質漆盾、木質弓弩等,擴展了我們對秦代歷史文化的了解。其間,作者增補篇章,刪修冗文,以全新版本面世,為新世紀讀者提供珍貴紀錄!

名人推薦

◎中研院院士.秦漢史專家 邢義田推薦

 

推薦人語

夢想與光榮
何尚


西元二○○○的最後一個週末,是一個日光散淡的雪天,岳南與他的一位朋友踏進我位於十三陵的寓所,並力邀我去拜謁皇陵。在看完了那座遊人如蟻的定陵地宮後,他堅持帶著我們一路朝北,去拜謁皇陵另一座少為人知的墓園——慶陵(明光宗朱常洛墓)。當我們尾隨著岳南踏進那座荒草瘋狂、殘垣四散的陵園時,已是昏鴉聒噪的黃昏。夕陽的餘暉散落在殘磚碎瓦之上,說不盡淒涼落寞。看著這座曾經王氣逼人的建築竟然在歲月無情的剝蝕下,衣衫襤褸地俯伏在這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我們不禁心下黯然。岳南在陵園寶城上默立良久之後,突然雙膝一彎,跪倒在了一片昏黃的暮色之中。等到他終於站起身來,我們看到他雙眼中飽含著淚水。這一意外的插曲讓同行的北大學子驚詫莫名,竟以為岳南是大明王朝的皇親國戚。
  
也許一樁隱祕的事件就能夠展示一個作家對蒼生萬物的真誠期待和遼遠厚重的國家情懷 !
  
新年伊始,從臺灣傳來消息,他與楊仕合著的《風雪定陵》一書獲臺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在那塊傾心文化的島嶼上一時洛陽紙貴、備受推崇。這種結果,我在五年前就曾有所預言,也算僥倖而言中。
  
那會兒中國文化界主義盛行,一派的浮華和淺薄,幾乎沒有幾位作家去關注文化命運、歷史音容,只有他還願意坐下來談論我們民族史上光被四表的秦漢氣象、協和萬邦的盛唐雄風,這多少讓我欣慰而刮目。我告訴他上帝從來就不會辜負自己優秀的子民。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去喚起同胞們對歷史的溫情和文化的關切!
  
英國作家H‧G‧威爾斯在《世界史綱》中談及中國唐初諸帝時期的文化騰達時,既滿懷景仰又充滿疑惑,似乎如此燦爛的文化景象多少有點似天方夜譚。為什麼就沒有一隻如椽巨筆來解答威爾斯心中的疑團與神話呢!?
  
蒼天可鑑,尚有岳南!
  
我不能不聊感慰藉!為這個悲苦而浪漫的民族,為這個喧鬧而寂寞的文壇!
  
但也由於岳南常常對西方文化近乎偏執的不屑與拒絕,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位立志呵護古老文化的同仁懷有隱憂,擔心他過於極端而陷進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泥潭,但當我鄭重地翻開擺在案頭這部《復活的軍團》的書稿時,我心裡的疑慮渙然冰釋。
  
這部顯然是岳南創作生涯中最嘔心瀝血又最為其本人滿意的作品,它不僅重現了大秦帝國的卓越風姿,再一次燭照了一段輝煌壯闊的歷史,而且從人類廣袤的大背景去闡述一種雄渾瑰麗的文明。其通篇一貫的深刻洞見 和胸襟穹張的雍容氣度,令人震動而歎服!
  
風吹舊事,雪蓋殘年,又是一個心事蒼茫的子夜。岳南坐在新年的屋簷下默默吸煙,在如幔的煙霧中,他凌空策馬自在穿行,從敦煌石窟到漢墓,從定陵到秦始皇陵園,從大國衰榮到滄桑歷史……在人文精神普遍坍塌的當代,他希圖給這個搖晃的世界打進幾顆古老而神聖的楔子,為人類苦難的心靈尋求依託,憂憤激昂,激情洋溢……直到東方泛白他終於道出了他的夢想與雄心——在世紀末晚鐘敲響的前夕,推出一套內容囊括中華文明的叢書, 力爭窮盡古國的文化淵源,從歷史的隧道中捧出一盞燈火,傳接千年脈動。
  
我不禁肅然。想想看,在一個天下熙熙、人欲橫流的時代裡,還有人在為人類文明的探尋求索傾盡一腔心血,下定如此決心,甘苦不顧,豈非難得?
 
我彷彿重新看到了那個千古壯士荊軻,正獨立易水河畔,慷慨悲歌,所不同的是荊軻仗劍上路,岳南執筆登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同樣的從容與悲壯!同樣的夢想與光榮!
  
站在這個急速流變的城市河邊與他揮手作別,我不知道除了道聲珍重,夫復何言!

西元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修訂版導語

願世界第八大奇蹟永存
岳南


一九九九年一月,拙著《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發行,在臺灣掀起一陣兵馬俑旋風。十七個年頭過去,彈指一揮間。藉著此次出版增訂版,向大家大略介紹這些年來秦兵馬俑坑與秦始皇帝陵園發現、發掘的最新狀況。
 
   十七年來,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與秦陵周邊地區文物的發現、發掘仍在斷斷續續地進行,兵馬俑、銅車馬、將軍俑、武士俑、石鎧甲俑、文官俑、百戲俑等俑群的 名聲越來越大,各色遊客每天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湧向陝西臨潼驪山腳下的秦俑博物館,爭先恐後一睹大秦帝國的孑遺,以及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曠世真顏。 與讀者當年讀罷拙著《風雪定陵》,決定赴北京昌平十三陵定陵地下宮殿參觀遊覽一樣,有相當一部分臺灣遊客,正是讀了《復活的軍團》,於大震撼、大感動、大 困惑中,匆匆打點行裝,千里迢迢到達驪山腳下秦始皇陵園這塊埋藏著帝國萬千隱密的神奇之境,一睹「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風采雄姿。
 
我因為職業與愛好的關係,幾乎每年都會到秦陵兵馬俑博物館一次,在走訪朋友的同時,也向考古工作者探尋有何新發現,以及在研究領域有何重大突破性進展等 等。據我十幾年對秦陵、秦俑兩個發掘隊的瞭解,秦始皇兵馬俑考古隊雖在一、二號坑經歷了三次新的發掘,實際開拓面積並不大,當年那種幾百人揮舞鋤頭一起上 陣的大兵團作戰方法,甚至一日開挖幾個探方,拋出幾百個兵馬俑,且進行「冷水澆、熱水燙」的野蠻魯莽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考古人員採取謹小慎微的態度, 以保護地下文物為準則進行發掘。這樣的考古方法,費時費力,出土的器物雖然較少,但品質較高,比如出土了一批彩繪兵馬俑,這是過去發掘所沒有的。事實上, 每件兵馬俑身上都塗有不同的鮮豔亮麗的彩繪,只是經過古代戰爭焚燒與千年土蝕水浸,有的已經褪色或變淡。但主要的原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掘時,沒有注意 到這個問題且沒採取相對的措施,致使兵馬俑發掘之後成為一個個灰不溜秋的瓦爺或光身的土馬。近十幾年的三次新式發掘,因各方面都採取了相應措施,出土兵馬 俑色彩基本保持了俑坑被焚毀時的原貌,有少部分色彩鮮豔,幾有焚毀前剛入坑陪葬時的形狀,令人驚歎。
 
就出土文物的類型言之,近些年發掘的器物與以前的發現大同小異。唯在一號坑發現了一件皮質漆盾與一件弓弩,因保存較好,極富研究價值,屬考古方面的重大突破。
   
   相對而言,在上世紀末與新世紀初,秦始皇帝陵園中的考古發現與發掘則格外引人矚目,成果也比秦俑一、二號坑的發掘重大得多。如石鎧甲坑的發現,那一片片 明顯被大火焚燒過的石質鎧甲,特別是出土的一件件魚鱗鎧甲擺放開來,望之令人驚心動魄,大有漁陽鼙鼓動地來之感。而在陵園一側發現的文官俑坑、百戲俑坑以 及青銅仙鶴的陪葬坑,又令人眼花瞭亂,歎為觀止。正如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先生對我所言:「面對這些文物,才對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宮觀百官』四字描述 豁然開朗,也對《漢書·劉向傳》中記載的秦始皇陵墓『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史實,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由此可見,司馬遷、班固兩位史家祖宗未欺後 人,秦始皇陵園出土的文物,正在對兩位元先賢的記載一一驗證。這些新近出土的文物,從發現到發掘以及保護,在《復活的軍團》修訂版中都有詳細的描述,想信 讀者能夠喜歡並在震憾中為之感動。另外,關於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與現任總統歐巴馬夫人在秦俑博物館參觀,以及與「兵馬俑發現第一人」楊志發老漢中間發生的故 事或曰鬧劇,也有所描述,讀者閱罷因受刺激不慎噴飯之餘,或有所思考和啟示。
  
以上是從讀者普遍感興趣的新發現、發掘來講述秦俑 坑與秦陵園考古進程的。令讀者不太感興趣卻不能回避的是,秦始皇陵園特別是兵馬俑坑出土的萬千兵馬,面臨空氣污染和日蝕風化的危局。據國內外相關報導,度 過滾滾歷史洪流的兵馬俑,卻抵不住二千多年後的空氣污染,現在出現嚴重侵蝕現象。這些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多年的老古董開始地面生活後,出現「水土不服」症 狀。由於暴露於空氣之中,兵馬俑一直面對氧化、水侵的威脅。有科學家把一張光潔白紙放到兵馬俑博物館內。二十四小時後,佈滿炭微粒,變得灰黑。正是這些污 染物令兵馬俑失去光澤。有專家預言,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最終,兵馬俑的鼻子和髮型都有可能消失殆盡,雙臂也有可能從身體上脫落。而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名 曹姓研究員、環境專家則對此憂心忡忡地說:「如果現在還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一百年後,秦始皇兵馬俑將會遭到嚴重腐蝕。屆時,兵馬俑坑看上去與煤坑沒有什 麼兩樣,將沒有任何美學價值。」另有報導稱,秦兵馬俑中已有一千四百件染上真菌,這些兵馬俑經受住了二千多年戰亂紛爭、地震災害,但是在出土後的四十年 裡,卻受到展覽館內氣溫和濕度變化影響染上了真菌。秦兵馬俑博物館二號坑在發掘之初,就曾經發生過泥土上生長出黴菌的事情,文物保護專家用了一個夏天進行 人工噴藥,才將黴菌暫時消除……。
  
目前,秦俑博物館保護人員正在與中外專家合作,研究對兵馬俑坑以及其他文物的保護措施,有的 災害已受到扼制,有的正在試行扼制中。面對大自然不斷製造的給現代人類帶來的巨大困境,除了考古保護專家的努力,我本人與讀者的感情當是一樣的,但願兵馬 俑的鼻子、雙臂不會因空氣的污染而脫落,成為少鼻缺臂的秦代將軍或武士。而雄偉恢宏的兵馬俑坑軍陣,也避免在嚴重腐蝕中變成煤坑或東倒西歪、張口叫喊呼救 的黑色萬人坑。但願「世界第八大奇蹟」在東方這塊古老神奇的大地上,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阿門!

代跋

一部認理求真的良心之作
王學理

 
兩千二百多年前建立的秦帝國,猶如明亮的流星劃過茫茫夜空,照耀蒼穹,輝映大地。但是,它稍縱即逝,留給後人的是太多的遺憾。秦始皇在西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六國、創建秦王朝,在華夏大地上才真正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而他所採用的政治制度及維護封建政權的一系列措施,同樣對後代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唐代柳宗元論及秦實行郡縣制時說:「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近人章太炎評論秦始皇的功過時,也肯定「其法式詒於後嗣」。我們僅以「百代都行秦政事」而言,就足以看出秦王朝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了。

秦雖然起自戰國七雄而消滅六國,但只經過了十五個春秋,終為漢所取代。其興亡之速令人驚歎,其物質文化面貌呈現出來的也是一團撲朔迷離之態。那麼,長期以來,秦史的研究僅憑藉一部《史記》及其他零星材料,沿襲著「漢承秦制」的比附觀念在團團轉,終難有大的成果和突破。即便是研究雕塑、繪畫、建築、音樂舞蹈、冶金、機械的專題性著作,當談到有秦一代時,或者列舉幾則歷史故事了事,或者一併於漢算作交代。總之,擺在學術研究界人們面前的秦史,仍然是一疊疊有待破解的歷史密碼。教科書上留下的,同樣也只能是一頁空白。

二十世紀七○年代初期,天賜良機,考古發掘給秦史研究注入一股活水,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書簡和實物資料。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帛書等考古資料相繼面世,部分地為我們揭示了秦漢時代法律文書、政治制度、生產狀況、社會生活、軍事關係的概況。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在春秋戰國秦都城(雍城、咸陽)與墓葬考古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之際,更可說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偉大成果。它無異於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使人們從這裡窺知早已沉埋在歷史底層的秦文化真諦。浩浩蕩蕩的秦俑大軍映現出兵強馬壯、氣吞山河的雄姿,彷彿使秦帝國一下子給復活了。世人驚歎莫名,上自國內外的國王元首、政府首腦,下及普通百姓,紛至沓來,以一睹這支地下軍團的風采為快。同時秦俑也走向全球五大洲,接受檢閱,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屬於全人類的共用財富。

人們之所以對兵馬俑興趣不減,就在於它無可辯駁地為秦帝國、秦文化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依據。由此,秦始皇 陵的考古工作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並將其看作世界考古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英國考古學史專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