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感官覺醒 | 拾書所

正念的感官覺醒

$ 700 元 原價 700
現在正是時候。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美好完全覺醒,
開始不斷地療癒自己、療癒社會、療癒地球。   

身而為人,我們總是有些選擇。我們可以被動地被習慣的力量帶著走,頑固得不肯檢視一切,於是陷在扭曲的夢中,甚至是惡夢裡;或者,我們可以參與自己的人生,清醒過來,全心全意參與人生出現的一切,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任何一個時刻的發生。只有當我們覺醒,人生才會真實,才有機會解放自己,以及整體的幻想、疾病和痛苦。

—喬.卡巴金(作者)

面對世界的瞬息萬變與複雜糾結,應接不暇的人們愈來愈失去耐心與洞見,漫不經心或隨習決定所導致的結果,到頭來受害最深的還是自己……
我們只能在這惡性循環裡繼續痛苦吶喊嗎?當然不!
有一種重新找回幸福生活的方法,那就是:正念。

正念,是某種心胸開放的、時時刻刻的、不帶批判的覺察。唯有經由正念練習,學習透過感官之門聆聽我們的身體,同時留意自身想法與情感的流動,才能滋養我們與生命的熟悉與親密,並從中開展出更寬闊的安適與和諧。

多年來致力推廣正念的卡巴金博士,在本書中從個人感官與注意力出發,涵括心智與身體的範疇,揭示正念在個人身上,甚至進而影響國家、世界的可能,幫助你我跳脫不安,以邁向全人類更純粹的幸福。

本書共分為八個部分:

第一部,探索靜心是什麼、不是什麼,及如何培養正念。

第二部,檢驗痛苦和疾病(不安)的來源,不帶批判的、刻意的專注所帶來的解放,正念如何納入醫療系統,揭露了我們意識和心的新向度,並將深刻地重建和轉化我們。

第三部,探索人生的「感官風景」(sensescape),更好的感官覺察將如何創造我們的福祉、豐富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了解和存在於在世間以及內在世界的方式。

第四部,提供讀者詳細的指示,如何經由各種感官培養正念,運用各種醫學方法,讓讀者稍稍體會其中的豐富性,隨時隨地為我們所用。

第五部,探索正念的培養經由「意識的轉念」——用我們理解的方式,在世界中採取行動——導向療癒和更大的快樂。

第六部,進一步解釋如何培養正念,舉出更多例子,示範正念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感受一個地方、看不看超級盃、「死亡之前就已經死了」的現象。

第七部,檢視政治世界,從身心醫學的角度檢視世界的壓力,提出建議,正念可以協助轉化並增強身體和世界的政治。

第八部,從物種的角度,以及我們在地球上的演化,用更大的脈絡和格局勾勒出我們的人生和此刻面對的挑戰,暴露出隱藏的可能性,讓我們從一個當下活到另一個當下,從一天活到另一天,讓這一切都充滿意義。

名人推薦

王正旭  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燕蕙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徐西森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
崔  玖  夏威夷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永久教授、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新圓山診所院長
莊凱迪  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
張德聰  救國團主任、「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審閱者序

深廣的正念之旅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周夢蝶

就在昨日,臺灣正念發展協會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了「二○一四正念發展在台灣研討會」,這不是近年來台灣第一個正念的研討會,卻是第一個在醫院舉辦,第一個主題囊括正念在醫護、心理治療、諮商、教育、社會、佛學之運用與對話的大型研討會。這象徵著,正念的理念與練習,在台灣已從非主流文化的一端朝向主流文化又邁進了一大步。而這一切的發生,有其遠近的因素。遠因是古今傳承、延續正念練習的東方智慧傳統,特別是那位據傳兩千五百年前坐在菩提樹下深入正念的喬達摩‧悉達多;其近因,則不得不感謝本書的作者喬‧卡巴金博士,他年輕時向東方文化學習正念,三十餘年前將正念的練習置於醫療的脈絡,讓正念進入西方的主流社會,進而回流影響東方。

卡巴金博士的《正念的感官覺醒》(Coming to Our Senses),原英文本出版於二○○五年,篇幅多達六百多頁,較之他最初的《正念療癒力》(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不遑多讓,內容穿插許多自身的故事,同時顯現他後期成熟的思想與表達正念的方式。例如,在書中,他明言自己不是佛教徒,但說「我是佛教禪修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生」,暢談自己學習佛教禪修的故事,包括他與佛教大師的互動,相當精彩。就在幾天前,我們與卡巴金通信時,他提到自己近來重讀此書的心得:

我再次發現《正念的感官覺醒》正是當初撰寫時所希望的那個樣子,它的結構、各章的內容與調性的混合方式、次第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寫作風格,可能對感興趣的讀者有重大的影響,或能鼓舞他們持續深化、增廣自身的正念練習,或能幫助他們在練習時,深切而全面地體認到正念練習對他們生命的潛在價值,還有最重要的是,體認到將正念帶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以及日常正式練習中所產生的力量。

我們兩位審閱者,都是在一九九○年代大學時期,開始接觸卡巴金所說的“Dharma”,接受東方正念傳統的熏陶多年,之後才認識卡巴金,學習並教導正念減壓。對我們而言,正念的種種原本僅是自我追求個人生命成長的學業與道業。在因緣際會之下,正念如今融入了我們的事業與志業,愈發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人能將個人的學業、道業、事業、志業結合為一,是多麼幸福而難得。能夠在生命中踏上如此深廣的正念之旅,我們要感謝古今中外的正念傳承者的努力,感謝一切促成的因緣。

二○一二年我們答應卡巴金博士負責翻譯此書,但之後考慮出版的期限和我們的時間,只能忍痛割愛,改為擔任審閱。多虧丁凡、江孟蓉、李佳陵、黃淑錦、楊琇玲五位譯者、俞壽成總編、美貞和其他工作人員,此書才能夠順利在卡巴金訪台之前出版。我們十分感謝他們的協助。

最後,希望正念能夠在台灣乃至整個華人世界遍地扎根,更多的人們能夠獲得正念帶來的寧靜與喜悅,找到苦難的出口與生命的終極意義,進而自利利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當我一閃地震慄於
我是在愛著什麼時,
我覺得我的心
如垂天的鵬翼
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擴張……

永恆──
剎那間凝駐於「現在」的一點;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納入胸懷。

―周夢蝶

謹誌於二○一四年十月十三日
溫宗堃,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國家執照諮商心理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