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 拾書所

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 380 元 原價 380
復原力,其實就藏在傷痕裡。

你可知道,生命中潛藏的傷痕,比你想像得更多、更普遍。

當人們面臨某個威脅、身心無法應對時,就面臨了身心創傷的可能;原本暫時挪用的權宜之計,卻慢慢累積成每日操控我們的習慣與行為模式:

一生氣就想飆車,明知危險卻還是無法克制自己?
每次遇到困難,都想要傷害自己,怎麼改也改不過來?
當事情不如預期,情緒失控,瘋狂血拚、大吃大喝、作息日夜顛倒?

失控行為的內在成因,正是身心復原力的鑰匙。

面對傷慟,但不因直視而失控:用聽故事來檢視傷口,長出修復自己的力量。

本書融合東西方心理治療,搭配溫暖療癒的故事與插圖,讓讀者從聽故事開始接近內心的創傷,試著踏出療癒的第一步;更以身體心理學、情緒經驗取向、新一代的認知行為取向及系統觀為立論基礎,帶領讀者一步步探討創傷成因,檢視原本逃避的內在經驗,清醒地看待各個分裂的自我,逐步整合自己。

本書將協助你療癒傷痛,回歸身心平衡的容納之窗,從情緒和傷痛中解套,活出充滿愛與幸福的豐足人生。

誠摯推薦

(謹依姓氏筆畫排序)
江文賢(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心理師)
黃士鈞(哈克,諮商輔導博士、《做自己,還是做罐頭》《讓愛成為一種能力》《陪一顆心長大》作者)
楊明磊(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
劉淑慧(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賴念華(台灣心理劇學會理事長)
 
自序

啟動好奇心,療癒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諾貝爾獎得主、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頭,提出尼采的「永劫回歸」觀:「想想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吧,想想它們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無休無止地重演下去!」

過去的歷史,發生一次之後就不會重來,像影子一樣沒有分量,輕飄飄的。真實的歷史事件轉瞬即逝,曾經發生過的革命流血、地動山搖,總在新的時代洪流裡被迅速遺忘而不再提起,剩下的是受創傷的人們心中,說不出口的回憶,與受潛意識操控的重演。沒有實質重量的回憶與歷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變成一個永遠隆起的腫塊,變成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

本書是想要療癒這腫塊的微小嘗試。帶著尊敬歷史與傷口的心情,希望人世間累積出更多療癒創傷的心靈解藥,也希望歷史與傷口所留下的,不再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而是滋養大地的堅韌生命力與復原力。

或許,你曾經受傷;或許,你遇過曾經受傷的人。本書是寫給所有想要了解傷痛和療傷的人、願意自助助人的一般大眾,以及學習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士。如果你受過創傷,目前狀況不太穩定,我建議你不要獨自閱讀本書,不妨找個能夠信任的諮商師或朋友,陪著你一起展開這趟心靈旅程。

很多心靈的傷發生在我們年紀很小的時候,經常儲存在語言無法觸及的身體深處。本書包含非語文的圖畫創作,每個讀者都可以說故事給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聽,也在閱讀的同時啟動掌握語言的左腦和掌握視覺與情緒的右腦。能夠左、右腦並用地全腦閱讀,讓我們更有「慈悲心」。

本書章節的開頭,多半以圖畫搭配簡單的心理教育與實用練習,希望引發讀者用好奇的童心,展開閱讀的旅程;當我們啟動「好奇心」,而不是批判心,比較能深入探索自己或他人。

每章節的後半部,我以多年來在台灣與美國兩地身為諮商心理師的經驗,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分享。同時,很榮幸能邀請彰化師範大學謝麗紅教授在書末接受訪談;謝老師對台灣的災難危機處理及創傷預防治療貢獻卓著。

本書對創傷症狀的觀點,與《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診斷系統不完全相通。我的理論觀點深受以下治療師和學者的影響:茱蒂斯.赫曼(Judith Herman)、佩特.奧古登(Pat Ogden)、史蒂夫.波亟思(Stephen Porges)、彼得.列文(Peter Levine)、貝索.凡德克(Bessel Van der Kolk)、歐諾.凡德赫特(Onno Van der Hart)、桃樂絲.沙特(Dorothy Satten)、龔鉥、吉妮娜.費雪(Janina Fisher)等。這些前輩在創傷療癒的臨床與研究各有三、四十年以上經驗,他們領悟到的許多概念可說走在時代尖端,部分相關著作已列入書末參考文獻。

本書的完成,來自許多人的鼓勵與支持。每位曾經與我分享生命故事的個案與朋友們,給了我許多啟發與智慧。我很珍惜在台灣認識的諮商界前輩與夥伴們,也很珍惜過去三年多在西雅圖一起上課的同學,以及幫我們上課的吉妮娜.費雪老師及助教們。感謝彰師大謝麗紅老師與劉淑慧老師鼓勵我撰寫本書,感謝另外四位前輩與友人慨然同意為我寫序:當年讓我跟在身邊偷學隱喻故事的黃士鈞學長、將身體微語言應用在諮商和諮詢的楊明磊學長、在心理劇場中經營多年的賴念華老師,以及在實務工作與鮑文(Bowen)系統理論持續努力的友人江文賢。同時,我很感激愛荷華州吉納喜道院(Genesee Valley Daoist Hermitage)孫達金與孫夏樂夫婦的支持與贊助,不但讓我籌募到本書的繪圖稿費,也常跟我分享中國道家哲學與中醫常識。我也要向寫作過程中熱心給予我回饋的好友們致上深深的謝意,更感謝我的爸媽與先生一路上默默支持,給了我一片很寬廣的天空去飛翔。

在此邀請你,不要急著一口氣讀完本書。好好地深呼吸,慢慢地吐氣,隨時把書放下,聆聽自己身體與心裡的聲音,讓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保有一顆慈悲又好奇的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