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山嶺 | 拾書所

智慧的山嶺

$ 320 元 原價 320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聖地,呼喚你的到來。
◎新龍烏金咕嚕寺,遇見蓮師心願、高原赤子心◎
◎喇榮五明佛學院,看見堅定道心、慈悲與淨戒◎


海拔3700公尺,遠離塵囂的雪域,
在缺氧的天堂,內心平靜快樂即是最好的氧氣筒。
千里跋涉,尋訪身與心的智慧。

五明佛學院,由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於1980年建立,是世界上最大佛學院。

因緣際會之下,開啟了作者接觸信仰的機緣,跟隨上師龍迦仁波切學習佛法,並於2015年夏天成立了「中華寧瑪巴五明佛學會」。2015年,與仁波切及102位法友一同前往四川,踏上造訪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烏金咕嚕寺」與色達「五明佛學院」的朝聖之旅。深入海拔4000公尺的高山,一探壯麗的五明佛學院。

本書紀錄此次難得的朝聖旅程,介紹難得一訪的寺院、佛學院,文中也富含宗教歷史典故、佛學知識。作者亦將旅途中的見聞、所思與所感,記錄下來,邀請讀者一同探詢信仰與生命的課題。本書亦收錄詳盡的行程規劃、地理交通與旅行資訊。

藍天白雲綠草原,彷彿聽見大鵬金翅鳥召喚;
高原上供燈祈願,不忘與蓮師跨越時空之約;
這天葬境域,啟發了生與死的智慧。

走一趟缺氧的天堂,發現隨處是考驗,時時可觀自心。
本書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旅程,藉由親訪智者聖地,我們也都能尋找到屬於自己快樂的氧氣。

名人推薦

《45%的天堂》作者李君偉推薦人

作者自序

我致力於兩岸青年、青少年交流,迄今已逾24年了。因為長時間遊走兩岸,有許多的機會認識各方不同領域的朋友。在1993年時,於北京王府井的夜晚走進了一家小店,聽到了百字明咒,帶給我內心極大的震憾。同時間,莫名被一捲掉下的紙砸到頭,打開看原來是文成公主帶至拉薩的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法照。因緣之門,好像就在此時悄悄的打開了。我後來結識了北京文化界的何春潮先生,因為承諾協助他與當時在臺灣的上師龍迦仁波切聯繫,因而讓一連串的因緣找到了它的答案。
 
正是因為龍迦仁波切,我開始進入佛門的學習,並於2012年夏天成立了「中華寧瑪巴五明佛學會」。除了協助仁波切順利取得他的臺灣身份證,更成就了後來與仁波切及102位法友一同前往四川,踏上造訪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烏金咕嚕寺」與色達「五明佛學院」的朝聖之旅。此行不但圓了我一心嚮往藏區朝聖的宿願,同時也協助弘法在外許久的仁波切得以返鄉探望他所屬寺院--烏金咕嚕寺以及所領養的60多名小僧人,並前往朝拜少年時學習的寺院--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龍迦仁波切,康區藏人,青少年時為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的弟子,也是索達吉堪布與慈誠羅珠仁波切的同門師兄弟。自己的本寺為位於甘孜新龍的烏金咕嚕寺,擁有700多年的歷史,也是蓮花生大士的聖地之一。後來因為師承使命而選擇到印度弘法,輾轉到尼泊爾才來到臺灣。仁波切當時雖然中文沒有很好,但我因多次參與他主持的法會,近距離觀察其為人,在過程中感受到他的慈悲願力而深受感動,故而發願護持並在台灣成立佛學會。
 
非常感恩如此因緣的安排,讓我在青少年時期思索的問題:生命的意義,開始找到它的方向。我從20幾歲便開始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共事務與黨務活動,看盡了許許多多人生中的苦樂與名利場的勝敗競爭。這些對境所給予我的?發,以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樣問題與困境,都讓我想回到最簡單的生活,思考及探索生與死的課題。因此,我從兩岸青年、青少年交流的職責,開始衍生了想走進推廣佛法的這條道路,不僅希望持續與青年對話,更希望能將寶貴的佛法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它的好。
 
目前階段性的任務圓滿,我已暫將佛學會會長的責任卸下,全心全意沉潛、專心實修。藉由難得的朝聖行,將自己學習與觀察的心得記錄下來與讀者結緣,以這樣的方式利益群眾、推廣佛法。修行與現實,兩者往往是矛盾且無法兩全的。如何能在現實環境中,感悟佛法的核心精神,進而達到個人修行的實踐,正是我目前希求鑽研的重心。
 
我常常想,佛法如此的好、如此的珍貴,可惜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反而誤解它,造成迷信的更多。現在是21世紀,如何能以更世俗化、善巧的方式,讓大眾看到佛法的要義,使之更趨現代化,將利他精神推廣出去?我也希望透過這本書,鼓勵青年朋友能夠透過獨立理性思考的方式來培養信仰。能懂得珍惜人身與孝順父母,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並涉獵倫理、科學範疇的知識與探索未知的世界。由於人身難得,我們擁有如此的暇滿人身,更應該謹記「天生我材必有用」,好好去實踐,做有利社會國家的事。
 
這本書也可以做為未來規劃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朝聖的工具書。此中,我將與讀者分享行前規劃及籌備,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如何克服等。同時也將分享烏金咕嚕寺的所見所聞,晉美彭措法王與色達五明佛學院的故事、喇榮溝裡的修行人如何將生活與實修結合,以及僧俗二眾在佛學院的學習情況等。我也藉由此書拋出「生與死」、「佛學與科學」、「生活與實修」這三個課題,讓我們一起探索、思考與面對。
 
在此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能重視心靈改革對於一個社會的文化價值,甚至是國家發展力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對於能夠穩定人心,使社會永續發展與國家和諧的宗教能予以推廣及發揚。而對於那些藉由宗教名義進行騙財、騙色的「不法份子」,也能有應對的配套措施加以懲誡或警世。透過此書,希望讓更多對藏文化有興趣的年輕人或欲前往五明佛學院參訪、學習的法友得以獲得相關資訊,更期許世人藉由親近佛法得以淨化心靈,沒有恐懼。
 
翁林澄於台北,2016年9月

 

內容試閱

與天地相應
 
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有不少機會在草地上活動及午餐,享受藍天與白雲的自在。
 
在由新都橋往塔公寺的路途中,行經折多山。漫長蜿延的山路,讓人感覺到山與天地之間難以言喻的生命力與能量,更讓我能體驗到何以藏人認為有山神的存在,讓人敬天畏地,感知自己的渺小。抵達折多山時,仁波切帶著我們在山頂施放隆達及做煙供,此時更能體會到為何藏人會如此謙卑,認為萬物皆有靈,尊重所有有形與無形生靈的存在,並與祂們維持一個最佳的互動距離。
 
與大自然如此的近距離對話,讓我更可以理解為何藏人有如此寬廣的胸襟。
 
因為如此,藏人們從不抱怨草原上的生活型態,卻是如此自在怡然。我們這群都市人,來到此地,當然也得入境隨俗,隨著他們在適當的時機,放開羈絆享受草原生活的樂趣。除了曾在塔公草原上野餐外,在烏金咕嚕寺往色達的途中,因為路途中沒有合適的用餐餐館,遼濶的草原上,我們就地取溪水燒開,煮我們自行買來的泡麵吃。大夥兒不但沒人抱怨,反而對於眼前的景緻感到安心與自在。
 
而這草原農家樂民宿的女主人,也讓我見識到藏族女性堅韌的生命力。她們的獨立自主,超出我所想像。
 
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女兒,除了教養她們,還得做民宿的生意。客人多時,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臉上卻始終掛著堅毅的笑容。這也讓我不禁想:草原的男人去了哪裡?或許到外地工作,或是有其他的工作?也難怪曾聽人說藏族女性常能主外又主內,能幹的不得了!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的環境,磨練出了她們樂觀、不怨天尤人的性格。當然,或許也因為她們的信仰教會她們,能力與職工是不因性別而有差異的吧……
 
當我一個人在廣濶的草原上時,我總喜歡刻意遠離人群,感受藍天、白雲與綠草原。看著天地間的一切不斷幻化,感受到與萬物同處一個時空中,大自然的一切如此的有靈性,也難怪藏人自古以來即相信山有山神,天有天神等。同時也反思自己究竟為何?我在這天地之間的存在如此渺小,又能算是什麼?我認為長遠的過去以來,蓮花生大師已經解決了如此的問題。

人類在工業發展之後,因競逐外在生活條件而造成與大自然間關係的失衡。因此,我非常認同李家同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所說,人類實是進化未完成,故而在許多領域,不管是政治、社會與宗教等,產生了許多的偏見。但藏人好像保存了某部分尚未失去的平衡。
 
「慢」,就是我在這高原上觀察當地人生活所得到的一個結論,特別是我們之後在喇榮五明佛學院排隊等待拜見丹增嘉措仁波切時,更能感受到這樣的一種生活智慧。求佛道或是朝聖的這條道路上,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慢」。要去體驗,去做轉進的思考。而草原上的生活體驗,讓我見證到都市人所逐漸遺忘的珍貴生活智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