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名醫教你把握孩子的成長關鍵期,
打造黃金發育力!
孩子,我要你好好長大!
打造黃金發育力!
孩子,我要你好好長大!
從懷孕開始,如何讓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該怎麼幫孩子補充營養?可以給孩子吃保健食品嗎?過敏使用類固醇會影響發育嗎?喝轉骨湯和牛奶對長高有幫助嗎?……
每天都在治療長不高的孩子、門診經常一號難求的楊晨醫師指出,身高並非全由遺傳決定,想讓孩子長高,關鍵在於「骨頭年齡」和「把握生長時間」!男生的骨齡只能長到16歲,女生只到14歲,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成長進度就可能落後;如果孩子性早熟,也會提早喪失長高的機會,而過敏、飲食和睡眠問題,都會導致「長不高」的困擾。
想讓孩子「高人一等」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早睡、運動、少喝飲料」三個秘訣,以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就能讓孩子在黃金發育期發揮最大的成長潛力。男生身高最好和最壞的結果相差了15公分,女生則是12公分,而這15公分和12公分之差的關鍵,就掌握在父母手裡!
來自家長的真實見證!
我們夫妻都不算高,原本預估兒子最好的身高是165公分左右,治療結果遠超過想像,目前他18歲將上大一,身高178公分。──浩平媽媽
女兒出生6個月後,生長曲線一直在3%以下。小學二年級時,她身高才123公分。在楊醫師超乎常人的耐心和高超的醫術下,終於讓女兒順利長到156公分!──20歲女生的母親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便帶兒子定期返診追蹤身高與骨齡,並且配合楊醫師的武功秘笈:飲食控制與運動。今年暑假,他即將升上八年級,身高已經173公分,是全班男女生中最高的!──14歲男生的母親
名人推薦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黃朝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 鄭重推薦 ●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前言
了解孩子的真正問題,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臺灣的法規要求十八歲以下的孩子生病應該看小兒科,而生長發育、長不高、長太快或長太胖等問題,都是屬於小兒遺傳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專科的範疇。在醫學的領域裡,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不像其他專科那麼熱門,但是遺傳醫學這門專科卻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想要高人一等,除了遺傳基因之外,營養補充、生活習慣、體質及環境等因素都和身高息息相關。由於我從小就特別熱愛生物學,而且喜歡追根究柢,主攻兒童遺傳醫學可說是如魚得水,在診間也獲得非常多啟發和樂趣。
隨著醫學和科學的進步、人類環境衛生的改善,兒童的感染疾病及併發症越來越少,所謂的「文明病」卻越來越多,在兒科門診所碰到的兒童往往是肥胖、過瘦、吃不胖、身材矮小……但以上這些狀況都只是表面的現象而已,大部分的家長和專業人員,包括老師、校護、兒科醫師在評估兒童的成長發育情況時,往往都只依照綜合評估表、平均數據及表格來衡量是否達到平均標準。但那只是一個平均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成長軌道,不能完全跟別人比較,而是必須跟自己比較。
因此要發現兒童的成長問題,必須經歷一小段規律且不間斷的追蹤,唯有這樣才可以提早發現真正問題所在,而不至於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成長一生只有一次,且非常特定的時期,但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也就是這個階段,因為大部分的家長以及老一輩的父母都普遍認為:不用管小孩,時間到了,他們自然就會長大!而且現在的孩子營養那麼好,哪會長不大?小時候胖不是胖,所以沒有關係。但是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小時候矮不是矮」、「小時候高不是高」,但是「小時候胖就是胖」。
我常告訴這些擔心孩子無法長高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才能找出改善或解決的方式。
很多爸媽認為,長不高只要讓孩子打生長激素就可以解決。身為專科醫師的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家長們釐清正確觀念,尤其是前幾年塑化劑事件及食安事件的影響,讓我更覺得應該教導這些愛孩子的父母親們,避免因吃下不確定性的食物而受害,進一步從這些認知當中,確立更好的觀念。
成長發育如同蓋房子一樣,著重基礎的穩固及良好建材。地基打得穩,才能一層層地往上蓋成高樓大廈。同樣的原理,替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來他們的骨骼發展在同輩之中才能優人一等。
每當爸爸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來看診,我都會經由詳細的問診及檢查,一步一步地抽絲剝繭、找出問題,這樣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成長的工程延宕了。對於成長遲緩的小孩來說,想要趕上發育標準的進度並非一蹴可幾。除了尋求醫師的治療之外,也要改變生活習慣,兩者相輔相成才可以達成。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我跟孩子和爸媽們就像老朋友般熟悉;而看到孩子們的身高能夠迎頭趕上,也是讓我感到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我非常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除了先天遺傳的基因決定這些因素之外,在後天調養上,我更希望能幫助他們掌握到最好的分數。其實想要長高、長壯沒有特殊的偏方或秘訣,那就是讓孩子養成晚上九點前上床睡覺的習慣、攝取均衡正確的營養及適當的運動,並且注意不讓孩子吃甜食、喝甜的飲料,以上三點,缺一不可!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但是真的要做到,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在我的病例中,幾乎都是圍繞這些問題。
許多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父母們,總希望能在孩子成長發育的路上助他們一臂之力,即使花費再多心力與時間也在所不惜。父母親們如果發現孩子的成長有問題,不是先去購買昂貴的營養品或補品,而是應該先尋求專科諮詢找出問題,幫助他們找出改善的方法。因此,我希望能將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跟大家分享,讓孩子輕鬆超越自己原來該有的理想身高。
了解孩子的真正問題,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臺灣的法規要求十八歲以下的孩子生病應該看小兒科,而生長發育、長不高、長太快或長太胖等問題,都是屬於小兒遺傳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專科的範疇。在醫學的領域裡,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不像其他專科那麼熱門,但是遺傳醫學這門專科卻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想要高人一等,除了遺傳基因之外,營養補充、生活習慣、體質及環境等因素都和身高息息相關。由於我從小就特別熱愛生物學,而且喜歡追根究柢,主攻兒童遺傳醫學可說是如魚得水,在診間也獲得非常多啟發和樂趣。
隨著醫學和科學的進步、人類環境衛生的改善,兒童的感染疾病及併發症越來越少,所謂的「文明病」卻越來越多,在兒科門診所碰到的兒童往往是肥胖、過瘦、吃不胖、身材矮小……但以上這些狀況都只是表面的現象而已,大部分的家長和專業人員,包括老師、校護、兒科醫師在評估兒童的成長發育情況時,往往都只依照綜合評估表、平均數據及表格來衡量是否達到平均標準。但那只是一個平均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成長軌道,不能完全跟別人比較,而是必須跟自己比較。
因此要發現兒童的成長問題,必須經歷一小段規律且不間斷的追蹤,唯有這樣才可以提早發現真正問題所在,而不至於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成長一生只有一次,且非常特定的時期,但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也就是這個階段,因為大部分的家長以及老一輩的父母都普遍認為:不用管小孩,時間到了,他們自然就會長大!而且現在的孩子營養那麼好,哪會長不大?小時候胖不是胖,所以沒有關係。但是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小時候矮不是矮」、「小時候高不是高」,但是「小時候胖就是胖」。
我常告訴這些擔心孩子無法長高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才能找出改善或解決的方式。
很多爸媽認為,長不高只要讓孩子打生長激素就可以解決。身為專科醫師的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家長們釐清正確觀念,尤其是前幾年塑化劑事件及食安事件的影響,讓我更覺得應該教導這些愛孩子的父母親們,避免因吃下不確定性的食物而受害,進一步從這些認知當中,確立更好的觀念。
成長發育如同蓋房子一樣,著重基礎的穩固及良好建材。地基打得穩,才能一層層地往上蓋成高樓大廈。同樣的原理,替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來他們的骨骼發展在同輩之中才能優人一等。
每當爸爸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來看診,我都會經由詳細的問診及檢查,一步一步地抽絲剝繭、找出問題,這樣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成長的工程延宕了。對於成長遲緩的小孩來說,想要趕上發育標準的進度並非一蹴可幾。除了尋求醫師的治療之外,也要改變生活習慣,兩者相輔相成才可以達成。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我跟孩子和爸媽們就像老朋友般熟悉;而看到孩子們的身高能夠迎頭趕上,也是讓我感到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我非常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除了先天遺傳的基因決定這些因素之外,在後天調養上,我更希望能幫助他們掌握到最好的分數。其實想要長高、長壯沒有特殊的偏方或秘訣,那就是讓孩子養成晚上九點前上床睡覺的習慣、攝取均衡正確的營養及適當的運動,並且注意不讓孩子吃甜食、喝甜的飲料,以上三點,缺一不可!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但是真的要做到,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在我的病例中,幾乎都是圍繞這些問題。
許多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父母們,總希望能在孩子成長發育的路上助他們一臂之力,即使花費再多心力與時間也在所不惜。父母親們如果發現孩子的成長有問題,不是先去購買昂貴的營養品或補品,而是應該先尋求專科諮詢找出問題,幫助他們找出改善的方法。因此,我希望能將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跟大家分享,讓孩子輕鬆超越自己原來該有的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