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馬車之歌續曲 | 拾書所

幌馬車之歌續曲

$ 370 元 原價 370
李蒼降、藍明谷、邱連球,這些陌生的名字,他們究竟是誰?
他們曾經是共產黨,也是為理想付出生命的台灣青年。
這一次,未盡的幌馬車之歌要唱出他們的故事。


一九九一年,《幌馬車之歌》出版,台灣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點滴才終於攤在陽光下,鍾浩東與蔣碧玉的故事逐漸為人們所知,《幌馬車之歌》儼然象徵了那一段理想與黑暗、暴力並存的時代,也自此樹立了藍博洲歷史報導者的先驅形象。

然而數十年過去,卻還有許多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尚未釐清。藍博洲毅然探索前人以生命留下的足跡與印記,在歷史殘簡的瘖啞處尋找這些被歲月塵埃掩埋、幾乎被忘卻的身影。

為了不讓前人的付出再度淪入沉默,藍博洲持續不斷追尋,不斷苦心求索、蒐集的史料與人證,終於鋪展成為時代的證言,見證三位青年以身殉難的熱血生命,以及不容抹滅、篡改的歷史斲痕。

內容連載

尋找新民主同志會的同志李蒼降

前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 李蒼降,前汐止鎮軍民合作站書記唐志堂……連續共同意圖以非法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各處死刑,各褫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除酌留其家屬必需之生活費外沒收……經奉國防部核准,昨(十四)日上午六時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將鍾浩東、李蒼降、唐志堂三名各提庭宣判,驗明正身,發交憲兵綁赴馬場町刑場執行槍決。

──台北《中央日報》(一九五○年十月十五日)

前言:卅八年後

敘事者:這個故事, 開場的時間是一九八八年五月六日。地點是陽明山嶺頭,一間搭蓋在樹林中的沒裝電話的簡陋的違建小木屋。那是我跟一個應該是下級軍官退休的老兵租的。那時候,不到三十歲,單身,沒有固定在哪裡上班的我,經常南北奔波,在全省各地採集有關鍾浩東校長及其他剛剛聽到名字的白色恐怖犧牲者的生命史,然後回到這周遭有鳥叫蟲鳴而無機器噪音的寮舍,試著從那些蕪亂碎屑的殘篇斷語中整理出一篇可以理出頭緒的人物報導。

那天清晨,在睡夢中,我硬是被一陣陣陌生的、帶著濃重客家口音的堅持叫喚著我的名字的蒼老的聲音催醒。我起身下床,穿好衣服,走去打開那扇木門。我看到一個不曾見過的身穿運動服的老先生站在門前。他立即向還未全然清醒的我表明身分。他說他姓李,名叫李薰山,是坐過牢的政治犯,讀過我前一年七月在《人間》雜誌發表的有關五○年代白色恐怖的報導:〈美好的世紀—尋訪戰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跡〉。我趕緊請老先生入內,讓他在只有一張從外頭撿回來的矮茶几的不像客廳的客廳的榻榻米上坐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