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擺脫「伊斯蘭=恐怖攻擊」的思維 | 拾書所

從歷史中擺脫「伊斯蘭=恐怖攻擊」的思維

$ 370 元 原價 370

信仰,一直操弄著世界的走向,

唯有深入了解歷史演變與生活環境,
才能明白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
從而免於盲從與無謂的恐懼。


說起「中東」,你會想到什麼?
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還是富裕的石油輸出國?
是絢麗多彩的文明搖籃,還是戰亂不休的兵家必爭之地?
或者……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伊斯蘭國(IS)?
從這些單一面向的想像中可以知道,
我們對於在世界史上舉足輕重的中東,始終未能一窺全貌。

這是一本跳脫西方僵化思維、全方面深入剖析中東問題的專書,
透過精闢的解析,帶你重新發現被大眾錯過與忽視的中東問題,
揭開伊斯蘭世界的神祕面紗!

本書特色

你,是否能看穿那被汙名化的神祕面紗?

循序漸進,走進伊斯蘭的世界
伊斯蘭≠伊斯蘭國!本意「和平、順從」的「伊斯蘭」,孕育了中東千年來絢麗多彩的文化,為什麼卻被西方國家視為洪水猛獸?若要打破媒體大肆渲染的恐怖主義迷思,就必須從歷史的脈絡中,掌握伊斯蘭教的本質。

全面解析,看破「伊斯蘭國 
震驚全球的「伊斯蘭國」(ISIS)如何崛起?為什麼吸引了各國民眾加入?軍隊資金從何而來?國際社會的應對方案又是什麼?本書帶你一探究竟!

各大聖戰組織,完整收錄介紹
衝突不斷的巴解(PLO)與哈馬斯、發動911事件的蓋達組織、綁架女學生而惡名昭彰的博科聖地……,各大聖戰組織間的恩怨情仇與派系傳承,全部告訴你!

《從歷史中擺脫「伊斯蘭=恐怖攻擊」的思維!》 

https://youtu.be/YO1Zo7zcxsw

強力推薦

中東問題專家專業推薦

林長寬|伊斯蘭研究者、前台灣伊斯蘭研究學會理事長
袁力強|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
鄭慧慈|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前言

中東問題細說從頭

2015年2月,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以下簡稱IS)史無前例的將俘獲的約旦飛行員活活燒死,這是他們繼稍早前將兩名日本人質斬首之後,再次犯下毫無人性的恐怖行動,這種肆無忌憚的作法,也讓全球驚愕不已。IS這次的行動,意謂著不僅是直接參與美國空襲IS的同盟國,連間接提供支援的國家也難逃「斬首威脅」。事實上,在2014年3月俄羅斯工程師以非公開方式被IS斬首之後,還有3名美國人及2名英國人也接連遭到殺害;截至2015年3月底,已經有9名外國人質遇害。

在IS所占領的敘利亞及伊拉克地區,情況更為嚴重。當地政府軍及警察無一倖免,連一般民眾,尤其是少數宗派及種族,也陸續慘遭集體虐殺。其他宗教人士及少數民族,也被迫從居住地流放到其他地區。根據聯合國在2014年10月9日所發表的報告,光是在伊拉克,IS便殺死或傷害了大約24,000名民間人士。

更嚴重的是,現在IS已跨出敘利亞及伊拉克等主要根據地,在北非、歐洲、亞洲等地,同時展開多起恐怖攻擊行動,無限擴張他們的勢力範圍。往前回顧2015年整個中東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恐怖攻擊事件:3月20日,位於葉門首都沙那的什葉派清真寺,接連遭到炸彈恐怖攻擊,至少造成137人死亡,357人受傷,4名自殺炸彈客攻擊了伊斯蘭教徒正在祈禱的2座清真寺,嫌犯進入寺院後,引爆綁在身上的炸彈;IS事後認了這筆帳,並表示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IS不是虛張聲勢,那麼葉門恐怖攻擊將寫下IS對阿拉伯國家所犯下最大規模的恐怖攻擊紀錄。

在這個事件發生的2天前,也就是3月18日當天,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的巴杜國立博物館(Bardo National Museum)也遭到IS聖戰分子持槍掃射,造成23人死亡,其中17名是外籍觀光客。此外,已掌控突尼西亞邊境、位於利比亞東部海港城市德納(Derna)的IS利比亞政府,也在2月15日公布21名埃及科普特正教會(Copts)教徒遭斬首的影片,並在影片中宣稱將跨越地中海、征服羅馬。1月30日,巴基斯坦恐怖組織「塔利班」(Tehreek-e-Taliban Pakistan, TTP)的分支團體「真主旅」(Jundullah),也以炸彈攻擊什葉派的清真寺,造成61人死亡。此一組織也宣稱支持IS。此前一天的1月29日,宣誓效忠IS的武裝團體「西奈省」(Sinai Province),則攻擊了埃及西奈半島一帶的軍事基地、檢查哨、警察局等,造成包括民間人士共40人以上死亡。1月28日,以IS利比亞政府軍自居的勢力,則攻擊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的科林西亞飯店(Corinthia Hotel),造成3人死亡;阿爾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哈里發戰士」(Jund al-Khilafah)及葉門的「蓋達組織」(al-Qaeda),也紛紛宣誓效忠IS。

在歐洲,IS相關組織的恐怖攻擊也接二連三的發生。2015年2月14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槍擊嘲諷穆罕默德的畫家後自殺的嫌犯奧馬爾.阿布杜勒.哈米德.海珊(Omar Abdel Hamid El-Hussein),在個人臉書留下「誓言服從IS領導者」的內容。在此之前的1月9日,發生在巴黎的猶太食品雜貨店恐怖攻擊事件,事後經過證實是IS所為;2月11日,澳洲破獲一起跟IS相關的恐怖攻擊行動,被逮補的2名嫌犯家中,發現了自製的IS旗幟及武器,以及其中一名嫌犯提及恐怖攻擊迫在眉睫的影片。

IS對國際社會的威脅不僅止於實質的恐怖攻擊行動。他們透過各種方式召募全球青少年的作法也危及國際社會。受IS的號召及宣傳策略影響,全球已有多達90幾個國家、約20,000名以上的青少年前往敘利亞。2015年1月,韓國某金姓青年在土耳其旅行途中失踪,造成相當大的騷動,因為他的移動足跡與IS召募聖戰士的路徑一致。

IS是典型的21世紀恐怖組織,不同於20世紀的蓋達組織等恐怖勢力,IS能夠熟練地透過網路及社群網站(SNS)等通訊技術進行號召及宣傳。他們利用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Instagram(照片分享軟體)、Kik(手機即時通訊軟體)、Ask.fm(互問互答網站)、VK(俄羅斯社群網站)等,向數百萬的青少年宣傳其主張,這些影片與聲明書等,有別於過去在中東製作、採用阿拉伯文發音、品質粗糙的情形,轉變為高畫質影片,並且採用色彩繽紛的編輯手法,以及可讀性高的英文發音。他們甚至利用最近人氣正夯的《俠盜獵車手V》(GTA 5)線上遊戲來宣傳IS的戰鬥場面。

為了召募全球的志願者,IS製作了數百個宣傳品,散布至網路上,張貼諸如「提供住宿及生活必需品」、「支付月薪」、「協助成家」等文字,吸引極少數沉迷於伊斯蘭激進主義、對本國社會不滿的青少年。然而宣傳文件的內容並非全屬事實。IS雖然提供食宿,但前往伊拉克或敘利亞的大部分青少年,都要接受軍事訓練,並被IS利用,被迫在身體綁上炸彈去執行恐怖攻擊。包括韓國金某在內,90多個國家的青少年都落入了這個陷阱。

為反制IS的恐攻威脅,西方及阿拉伯國家組成了反IS聯盟,連一度希望降低介入中東地區問題的美國歐巴馬政府,也調整了部分策略,對伊拉克及敘利亞展開大規模攻勢。尤其在約旦飛行員遭處火刑、美國女性人質遭殺害等事件發生後,引發全球輿論沸騰,歐巴馬政府也積極投入地面部隊,展開因應措施。未來可能會進行大規模地面作戰,但能否完全擊退IS,仍是未知數。

IS是典型的全球性恐怖攻擊組織,他們不分國家及地區,以亂槍掃射、炸彈攻擊、斬首、火刑、自殺炸戰客、集體處刑等方式,進行極其殘忍的恐怖攻擊。最近,蓋達組織等其他恐怖組織也強化恐攻行動。在IS快速崛起的情況下,恐怖組織的主導權之爭,正日益浮上檯面。

IS的恐怖攻擊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發生於2015年1月7日的法國巴黎《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槍擊事件。當時,2名蒙面怪客入侵該週刊位於巴黎的總部,高喊著「真主至大」(Allahu Akbar,阿拉伯語),然後持槍掃射,造成了12人死亡、10人受傷,背景因素是該周刊登載了畫著穆罕默德臉孔的嘲諷性時事漫畫。這個事件之後,歐洲展開了大規模的反IS示威,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也快速蔓延。而恐攻事件之後,《查理週刊》又登出有關穆罕默德的時事漫畫,當期週刊也熱銷一空,不過,什葉派盟國伊朗外交部則發出警告,指出此舉無異於汙辱伊斯蘭教徒,這種傷害穆斯林的挑撥行為,可能導致極端主義的惡性循環,塑造出報復性恐怖攻擊的氛圍。

本書是以目前中東、歐洲等地的「伊斯蘭主義」激進組織,及其恐怖攻擊為背景,試圖說明這類行動,何以會變成一連串的恐怖攻擊,以及IS要攻擊西方國家的緣由。首先想要強調的重點,就是目前的伊斯蘭主義激進行為,並非來自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這群人是激進派的伊斯蘭主義者(Islamist),以極端的方式利用伊斯蘭教達成其政治目的,他們為了強化及擴張自身的權力與影響力,將伊斯蘭教的教義進行極端化的闡述。舉例來說,自殺炸彈攻擊絕非伊斯蘭教的作法,因為伊斯蘭教是禁止自殺行為的,他們認為唯有真主阿拉擁有掌控萬物生命的權力。由此可知,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恐怖攻擊威脅,其實是來自有暴力傾向的伊斯蘭主義者,所以「伊斯蘭教」與「伊斯蘭主義者」必須加以區分。

此外,中東地區發生許多激進的暴力恐怖攻擊,也與伊斯蘭教完全無關,反而與中東地區的游牧文化(nomad culture)有關。游牧文化的最大特徵就是以軍事能力或武力為基礎的權威主義。對游牧民族而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水井及綠洲。無論是大型綠洲或是移動路線中的小型水井,都必須加以保護;因為即使是小型水井,若被敵人搶走,也會使自己面臨生死存亡的困境。為保護攸關生死的水井和綠洲,所有男性都必須武裝起來,佩刀是理所當然的事,當緊急情況發生時,所有人都要站出來鬥,所以共同體的生存與否,就取決於男性的戰鬥能力。中東地區為維持適當水準的恐怖平衡,衍生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傳統,武器代表男性的自尊,也是生存的手段。至今,葉門等地仍可以看到國小男童佩刀行走的模樣;而且在武裝衝突及恐怖攻擊頻繁的情況之下,也夾雜想要挾武器自重,藉以維持及擴大自身權威、權力的情緒在內。

本書為使讀者了解當今的中東問題,首先將說明伊斯蘭教的政治特性,與激進主義崛起的歷史;尤其是目前伊斯蘭圈與其他文明圈的對立及矛盾,其實具有深層的歷史淵源:為提振日益衰弱的伊斯蘭圈內部,有時候在行動上便自然朝暴力化發展;而且針對外部的攻擊、掠奪及羞辱,有時難免也會以恐怖攻擊來進行反駁與因應。如此一來,原本號稱為「主張和平(salam)的宗教」──伊斯蘭教,就在內部權威主義及外部威脅之中,一再重複上演極端化的歷史發展路線。蓋達、IS等伊斯蘭主義組織,分明就是恐怖團體,他們將所有反對其理念的人,全部都當成敵人,為達成自身的政治目的,不分青紅皂白,連一般民眾也加以殺害。但是,光靠軍事力量難以擊退IS,因為IS不同於以往單純、小規模的武裝集團,而是從來未曾出現過的新型態恐怖組織,同時具有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混亂之中崛起的反叛軍性格。IS之所以能以極少數兵力,快速掌控廣大地區的原因,就是得到不滿什葉派政權的遜尼派居民支持所致。2014年8月起,反IS聯盟對他們進行大規模空襲,但並未弱化其勢力。過去,以空襲為主的「反恐戰爭」,至今並未獲得顯著成效,反而因為對一般民眾形成間接損害(collateral damage),導致反美情緒高漲。因此,針對IS等恐怖組織,國際社會必須提出更為全面性的因應對策。在此之前最重要的,便是徹底了解伊斯蘭教,以及伊斯蘭主義激進勢力的本質與崛起背景,這就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2015年,盛夏
徐廷珉寫於里門洞

 

詳細資料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