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力量(十週年增訂紀念版) | 拾書所

信念的力量(十週年增訂紀念版)

$ 380 元 原價 380

我們正處於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因為科學正在粉碎古老的迷思,改寫人類文明的基本信念。人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是基因操控的生化機器,無力反抗。我們生命的質地並非由基因決定,而是決定於我們對驅動生命的環境信號所作的反應。

十年前《信念的力量》初版之時,傳統科學仍然對使用「心智」這個詞不以為然,對「心靈」這個概念定然會火冒三丈。但作者決定不理會科學界權威人士的觀念,而大膽探索靈性的界域,並且提出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革命性新思維──操控生命的是信念,而非基因!

改變作者一生的那個奇妙的加勒比海夜晚距今已三十年,在這本十週年增訂版中,作者援引表觀遺傳學、細胞生物學、醫學及量子物理等最新及最先進的觀念及研究,證實其信念:「這些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生命以及人類的真實本質,促使更寬廣的群眾階層將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裡,並承擔起責任,共同為地球創造一個和諧的未來。」

名人推薦

藉由打倒金科玉律的理論可以促使堅信唯物論的科學家反思現有科學的不足,進而可以容忍作者提出物理學所失落的一塊拼圖──心靈。──李嗣涔(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我誠懇地介紹所有的醫療工作者、學生們必讀此書;所有關心健康、世事的人必讀此書。事實上,本書是「從一顆砂粒看到全宇宙」,是詮釋生命的鉅作。──崔玖(新圓山診所創辦人、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醫學院永久教授)

作者從鼎盛的主流醫學和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中,跳脫窠臼思潮的困惑,體悟到生命更寬廣的本能和更正確的醫學面相,這不僅要有勇氣,也需要有智慧的洞見,更要有博愛的仁心。 ──陳國鎮(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十週年版推薦序

對科學信條的挑戰
李嗣涔(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十七世紀中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兒提出心物二元論,認為心與身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心就是靈魂藏在大腦松果體中,與身體物質的本質完全不同。自此以後心與物的發展就分道揚鑣了,物的領域走向物理、化學、生物等硬科學,一切需要實驗的證實與重複的檢驗,而心的領域走向哲學或心理學的範疇、而心理學要到二十世紀初期才逐漸被接受為科學的一個分支。由於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功,帶動人類文明飛躍的提升,物質至上的唯物論逐漸勝出,成為了解這個世界的哲學基礎。而心靈逐漸被硬科學排斥,不再是物理學研究的範疇,唯物論認為大腦的物質神經是第一性,屬於科學的範疇,而心靈是大腦複雜神經網絡運作時所湧現的現象,屬於第二性,不能單獨存在,人死後物質大腦消失,心靈也就消滅了。這種信仰或者說是教條深植在每一個科學家心中,形成一個框架,不敢輕易逾越。
   
本書作者布魯斯‧利普頓顯然是一個突破框架的科學家,他雖然相信靈性,也相信有靈界的存在,但是在他十年前的《信念的力量》第一版中,也是以細胞生物學提供的硬科學實驗證據隱約指出達爾文的演化論「物競天擇」可能有些問題,而比達爾文還早的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所提出但是被廢棄的理論「拉馬克演化論」可能有些道理,並小心翼翼鋪陳靈性的領域,不敢太跨越紅線。新版中他採取的策略是以最新的科學證據全面肯定拉馬克演化論來挑戰科學上似乎已經形成共識的教條,也就是達爾文的演化論以「隨機變異」及「物競天擇」的金科玉律作為篩選演化的機制,為了解釋演化的啟動力量,現代達爾文派的學者採用基因沒有目的的隨機變化作為起源,與生物生存的環境沒有任何關係。而近十年來出現許多新的實驗證據卻是支持生物為適應環境而做的改變會遺傳給下一代,這就是「表觀遺傳學」,也就是拉馬克演化論的核心內容。藉由打倒金科玉律的理論可以促使堅信唯物論的科學家反思現有科學的不足,進而可以容忍作者提出物理學所失落的一塊拼圖──心靈。
  
事實上,原始單細胞生物如藍綠藻等在十多億年前演化為多細胞生物,就是經歷了一場地球環境汙染的大災難。原始的地球大氣中氧氣很少,因為缺少大量會行光合作用的細胞,細胞能源的來源是靠ATP(三磷酸腺苷)轉化為ADP(二磷酸腺苷)所釋出的化學能,能量不多只夠一個單細胞自己生存。藍綠藻等單細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環境的汙染源,會氧化殺死很多厭氧菌,但是當大氣中氧氣逐漸增加到超過百分之十時,一項新的化學反應「葡萄糖氧化」就很容易在細胞中發生,可以產生以前ATP轉化到ADP所釋出能量的五到六倍的能量。大量新能源的出現促使單細胞間可以開始共生與分工合作,分享能量形成多細胞,並可以把這些特性遺傳給下一代,這裡所展現的正是作者所強調的生命演化的動力是合作而非競爭,而合作的動機就是環境的改變「笨蛋,一切都是環境」。作者十年前第一版出書後,分子遺傳學由於美國基因組計畫的完成有很大的進展,原來細胞的蛋白質組件的編碼基因在基因組DNA總數量裡所占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二,絕大部分的DNA是垃圾(無用)DNA或「暗物質」,他們含有超過四百萬個基因的「開關」,而這些暗物質就是利用環境訊息來修飾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讀取,這就是表觀遺傳學的分子機制。他也把這些內容加入,解釋了環境如何影響到DNA及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把這些分子層次的改變遺傳到下一代,並且把分子層次的現象拉高到宏觀的人類社會現象。
   
作者也在新版中加入了最新的量子生物學實驗結果,例如:神經細胞會運用非物質、能量的傳遞機制,隔著障礙物互通信息,我讀到這段文字以後像觸電一樣,因為我與台大另外兩位教授所組的團隊從二○一二年開始做類似的研究,論文於二○一四年發表,證明抗原抗體反應不需直接結合,而是有另一個X信息也就是分子的撓場時空結構在之間傳遞信號,這個X信息可以穿牆破壁穿越障礙,基本上對傳統生物化學的典範提出了嚴厲的挑戰。
  
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對唯物論信條最大的挑戰:相信有來生,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理機能和行為,他提出許多案例來說明答案是確定的,只是他不敢說:真的有來生,希望十年後他再出新版的時候可以大聲說:「真的有輪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