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全家版) | 拾書所

楊家將(全家版)

$ 250 元 原價 250

話說《楊家將》

楊家將原本見於歷史上北宋楊家的楊業、揚延昭和楊文廣三代戍守北疆,抗遼禦西夏的事蹟。由於忠烈報國,後人便以加以擴大渲染,經過漫長的發展,楊家的主要將領被鋪寫成了五代數十位英雄;原本只是男兒的征戰沙場,也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豪傑。

雖然民間小說、戲曲與歷史事實有很大的出入,卻也因此讓後世牢記歷史上的忠烈之家。

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遺臣楊業受到宋太祖的賞識,帶領七個兒子效忠宋室,全力抵抗遼軍入侵,以圖國家長治久安。不料他的英勇遭奸臣嫉妒,一次遼軍入侵,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受王侁逼戰,不得不深入敵陣,又因後繼無援,以致全軍覆沒,楊業撞李陵碑殉國,三郎、七郎亂軍中陣亡;大郎、二郎因護主犧牲;四郎被俘、五郎出家、六郎詐死……忠肝義膽卻不幸連連,使楊家遭逢莫大打擊。所幸後起楊宗保集合了楊家殘存菁英,大破遼國南天七十二陣,為家人和戰死的戰士、百姓雪恨。是一部世代傳誦的忠義傳奇。

試閱網址issuu.com/lindachen7/docs/1_31623dfe4c1f6a/1

導讀

一門忠烈的豪氣干雲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了避免唐末藩鎮割據重蹈覆轍,決定採用「強幹弱枝」為國策。所謂的「強幹弱枝」,是把全國精銳部隊移往中央,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這個方法固然澈底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卻也造成宋朝國勢積弱不振的事實。

地方上沒有足夠的武力可以抵擋胡人,首當其衝的,就是在邊界戍守的將士。照理說,戍守邊界的將士身負重任,應該獲得無比的崇敬,可是這種情況在宋朝卻大打折扣,因為宋太祖採用「強幹弱枝」的同時,也實施「重文輕武」政策,不僅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也使得武將地位相對卑下、軍隊素質日趨低落。儘管如此,此時的大宋還是有一批武藝高強、忠肝義膽的將士,不畏胡人犯境,堅守自己崗位,並以國家興亡為己任。這批將士,就是我們所謂的「楊家將」。

楊家將的歷史,要從最早的統帥楊業說起,他原本是五代十國北漢的將軍,北漢被宋朝平定後,宋太宗看重他的能征善戰,封他擔任節度使一職。他曾在遼國大軍來襲時,以數百騎兵抄小路從背後包夾,大敗遼軍,被稱為「楊無敵」。楊業立下如此彪炳戰功,理應備受重用,可惜遭到潘美、王侁的嫉恨,居然向皇帝進讒言;還好宋太宗對楊業信任有加,才化解此一危機。

不過,潘美、王侁並沒有就此罷休,雍熙三年,宋太宗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兵分三路北伐遼國,楊業也是其中一路。楊業本是降將,忌諱別人說他有二心,因此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原本三路大軍都告捷,不料其中的東路軍不慎於岐溝關為遼軍所敗。宋太宗下令撤軍後,王侁竟利用這個時機,逼楊業冒險迎敵,潘美更在情勢危急時見死不救,致使楊業全軍覆沒。當時遼軍俘虜了楊業,試圖逼他投降,但楊業是何等人物,豈會叛宋?於是以絕食明志,不久身亡。

楊業雖死,但楊家將的傳說才正要開始。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戍守邊防,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契丹人稱他為「楊六郎」,對他畏懼有加。「六郎」的由來不僅是他排行第六,也是因為契丹人以天上的六郎星(天狼星)為將星,他們認為楊延昭驍勇善戰,正是六郎星的化身。這個封號讓楊延昭聲名大噪,卻還不足以顯耀楊延昭的厲害。咸平二年冬,遼國發起大軍南侵,當時楊延昭正好在遂城,遂城城小無備,無法抵禦大軍,楊延昭靈機一動,以水灌城牆,凝冰凍城,遼國大軍一到,眼看冰牆滑溜,無法攀爬,只好無功而返,楊延昭也因此被稱為「鐵遂城」。這次成功的防禦也展現出楊延昭在軍事上的機智與應變。

楊家將的傳說到此結束了嗎?還沒有,楊延昭的第三子楊文廣繼續為國效命。他因緣際會被派到篳篥防禦西夏,出發之前,大張旗鼓散布消息,表面上說要到噴珠加強防禦,實則趁西夏不備,連夜率軍火速趕往篳篥構築防禦工事。西夏果然因此怠忽軍情,等到隔日大軍一到,才發現先機盡失,只好倉皇撤退。楊文廣乘機追擊,大獲全勝。這一仗,讓邊境軍民士氣大振,也讓宋英宗特別下詔旌表軍功。

在積弱不振的朝代,能有楊家將這樣的忠烈之士誓死效命,實在難得,也因此人們才傳誦事蹟,渲染戰功,讓楊家將的傳奇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不僅將楊業改為狼牙谷撞李陵碑而死,還讓楊四郎詐降助宋、楊五郎出家逃難,甚至還編出虛構的人物楊宗保以及穆桂英、佘太君等楊門女將,讓楊家一門五代不分男女,都為國盡心盡力,最終還因後人不堪奸臣陷害,決定歸隱太行,才了結了楊家將的忠義傳說。

儘管楊家將的故事被誇大衍伸出不同的版本,卻絲毫不影響楊家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當我們回顧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時,也不妨用心感受他們保家衛國的忠義,以及屢遭奸臣所害的堅毅,從而體會,楊家將在民族大義與生死交關中,那一份令人動容的豪氣干雲。

陳啟鵬(歷史作家/媒體採訪歷史名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