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追求分數,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一本給非典型父母的教養書
「一下迷路一下爆走」28萬粉絲靜心等待,一本給非典型父母的教養書
迷路媽第一本針對「家有7~12歲學齡兒童」的非典型父母所寫,
透過她12年來親力親為、用時間驗證出來的獨家教養哲學
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愛上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讓被迫服從於「學歷主義」的父母,彷彿看到了一絲「快樂成長」的曙光。
► 什麼是牛仔媽的放養式教育?
迷路媽──
天啊!!!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割到、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 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 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讓小孩養這麼多寵物? 又髒又臭還有細菌,萬一感染怎麼辦?
仔細想想,比起費時引導、費心啟發,這些大人的作法相對更輕鬆。
「禁止」最快速
「限制」最省時
「打罵」最乾脆
「控制」最保險
「命令」最直接
「服從」最省心
「不准思考」最安全
「方便管理」最要緊
「跟隔壁王太太的小孩一較長短」最精準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裡,「嚴教」是父母頭上閃耀的皇冠,像我這款老木,累得要死還得背上一個「放牛吃草」的罪名。
你一定不知道當個放牛吃草的牛仔媽有多難?
無垠的草原那麼大,你得盯著又不框住、顧著又不拴死,除了一路耐性引導方向,還得研究哪裡才有充滿養分的牧草與水源,日復一日花上大把大把的時間陪伴牛兒慢慢長大。
然而以引導取代嚴教,用陪伴換來信任,因為你的「愛」和「陪伴」,孩子絕對有辦法讓你驚豔。
本書特色
該如何與孩子討論生與死的生命議題?
該如何放手孩子向外探索世界?
該如何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主動追求?
該如何從孩子的高度、看到孩子的世界?
該如何陪孩子看見愛、學會愛、擁抱愛?
該如何養出獨立、自主又自信的孩子?
不只是孩子有問不完的為什麼,當孩子出生之後,每個父母內心的天秤也在不斷左右搖擺,我該這樣做嗎?我該那樣教嗎?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轉變,越來越多的「非典型父母」渴望跳出傳統視野,尋找屬於自己的教養觀。身為資深過動兒的迷路媽,擁有一顆從來沒長大的心,能看到孩子眼裡的不一樣,不同於名人專家的理論型教養,而是實實在在的於生活中實踐牛仔媽教養法。
※ 除了迷路媽有系統的教養分享,更有迷路、DD精彩的實做案例。
理論、實務兩相對照,提供讀者父母更清晰的教養輪廓。
► 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就是你
長大後,我們總是忘了大人「討厭的樣子」,
我們都忘記「愛」孩子的初衷,只想用各種標準「管教」小孩。
►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陪伴孩子發現問題的癥結,用兒童的語言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達成任務後更要加倍讚美,引導他們從付出裡得到掌聲,找到更好的自我定位。
► 限量版靈魂,不需治療,只需珍藏
當ADHD(過動症)迷路媽,遇上ADD(多動症)大兒子+ADHD小兒子,
堅持小孩不吃藥,她說:「陪伴」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沒有之一。
► 給予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
透過自身熱情而學習來的知識,總能扎根靈魂,永誌不滅。
那些養分也因著主動追求而成為厚實的深度。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的Fun養大法-烏鴉反哺
https://youtu.be/SdQLnj12xLQ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Fun養?放養?孩子到底怎麼養?
https://youtu.be/GlIIlO0El4s
名人推薦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
親子作家 番紅花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
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如人間天使。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
本書實踐了「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網友熱情回饋
「其實我們也在學習當父母,謝謝米米寫出來讓我們醒呀!」
「現在怕麻煩的父母,幾年後可能會變成麻煩最多的父母!牛仔就算忙到不行,也是值得啦!」
「我總是對『輸在起跑點』『沒有競爭力』的想法感到困惑!但我只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放手,是最難的課題,對孩子卻是最好的。」
「天吶!終於有人說出牛仔的心聲啦!放牛吃草要盯住又不框住,希望有人能懂啊!」
推薦序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醫師
如果你有孩子,你要如何教養他們?還是你已經有了孩子,那麼你正如何教養他們?
聰明絕頂花樣百出,一顆心比棉花糖還軟、還甜美的米米,給我們的解答,保證讓人驚喜連連、絕無冷場。
其實,我每每讀著米米的撇步,就會有個一直閃出來的念頭,讓我想把它塞回腦殼裡;可是,讀到下一個段落時,這念頭又竄出來;最後,這念頭就像小精靈般,四處閃動,根本塞不回去了。這念頭就是:「米米,妳根本是外星人!不!你們一家都是外星人!否則,怎麼可能有這些超乎地球人習慣的教養觀和教養絕招?」
坊間的教養書,多如牛毛,為了因應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又無助,可說是月出好幾本,如果要認真,讀都讀不完。但是,米米的文字硬是不同。
米米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乖巧聽話、知書達禮、人見人愛;不教我們當孩子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要帶去治療;不教孩子如何可以考試不用愁、讀書攏免驚、拚上好學校。總之,她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米米家的迷路和DD,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的字寫不整齊,數學算不快,不會參加演講比賽、科學競賽、鋼琴表演,名字不會出現在學校門口高高掛起上面寫個「賀」字的紅布條上。
那米米要教爸爸媽媽什麼?
她顛覆了我們過去以為「嚴厲治兒」才是用心負責的父母。原來,「嚴教」是最輕鬆、最偷懶,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教養方式!像米米這樣稀奇古怪地養小孩,每天挖空心思,不打不罵,不念不罰,沒大沒小地教小孩,才真是教一整天下來,會四肢癱瘓、腦汁滴盡的辛苦育兒啊!
她教孩子什麼?
她教孩子做家事(什麼?這會耽誤孩子讀書的時間啊!);她教孩子不要背成語,寫文章「不走腦袋,要走心」(什麼!這樣考試作文不就死定了嗎?);她教孩子不要背《弟子規》,那會把孩子背笨了(什麼!那孩子的品格教育都不管嗎?);她教孩子考試分數不能代表你是誰,只是讓你知道你懂了多少(什麼!那孩子怎麼會努力拚成績呢?)。
可是,非常詭異的,米米像是會施魔法般,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漸漸成長,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猶如人間天使。
如果,你有一點外星人的基因,請好好珍惜,並記得隨時向米米請益;如果你是純種地球人,只好請你把米米的文字,照三餐服用,一直到孩子長大了。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老師
當我們的孩子被壓縮在「聽鬧鐘起床、隨鐘聲上課、放學後又安親」的模子裡;周遭樓房一直蓋,孩子沒地方遊戲,只剩千篇一律、毫無創意的社區公園可去。孩子難道不會在課堂上看向窗外,尋找雲端上的飛龍與獨角獸?孩子的小手小腳難道不會在他喘不過氣來時,鬆弛舞動一番?難道不會因為內在的心理衝突,而跟同學不小心起了口角?
當然會,但是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就得小心,因為很容易被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標籤,他的小身體就得等著被評估、確診、餵藥。很多的孩子在那五分鐘、十分鐘,或於第二、三次看診時,在親人、醫師兩方短短的對話後,就被開了興奮劑。然而,這些大人永遠不用為他們「創意力不足」或是「教養動能不足」還是「確診流程敷衍」的缺失負起責任。
當精神醫學信心滿滿地宣稱ADHD是一種病時,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卻察覺,這當中絕大多數成分是來自不穩定的社會標準所造成的流行現象。而今也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科學學者認同:過動症的快速形成,缺乏社會結構的反省。眾人若把問題的表徵一味投射到那些充滿主觀認定、鬆散而擴大的精神症狀評量表上,那麼,可預見的將會帶來一整個世代身心健康的斲喪,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病態。
由於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存競爭等因素,過度體制化導致兒童的心理情緒被強烈壓制、切除。結果是,人類在製造「服從的小孩」的同時,也為將來製造了一批一批「憂鬱而困惑的大人」。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歐美幾個國家皆有專家、團體發動大規模且長年的社會運動,要求成人反省社會結構變遷帶給孩子的壓迫,並立即投入「拯救童年」的改革。
米米的《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就是在實踐「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經驗談,是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對孩子有堅定信念,一路走來的陪伴。這當中,大人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我們也因而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的光,比星月還明亮;感受他們對外在人事物的連結,比春風還良善,比溪水還柔情。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澤爸,可以請教您問題嗎?」某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滿臉憂愁地走至我的跟前詢問。
「當然可以啊!」我回答。
「我的孩子被醫師診斷是特殊兒童,不過我跟他爸爸覺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有些情況想跟老師請教。」
「沒有關係,請說。」
「他在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他不喜歡跟大家玩,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融入其他同學?」
「妳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我問。
「是啊,他每次都可以做很久。」
「那就好啦,他做著喜歡的事情時,內心是快樂的就可以囉!」
「但是……」這位媽媽依然眉頭深鎖的模樣。
「放寬心啦,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孩子不在意,然後快樂就可以了。」
「但是,一般人就是要有朋友才會快樂,不是嗎?」
「我了解妳的擔憂。請拋開成見,同時把認知歸零,單純地重新觀察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然後,爸媽把這個『錯』給無限放大。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試著解開這位媽媽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多半是爸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死結。
〈不一樣,又怎樣〉是我在讀《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雖然短短的,但卻充滿著勇氣。因為現在的爸媽,相當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像是其他的孩子幾歲就會站了,怎麼我的孩子還在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大家都在補英文,如果我的孩子不補,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呢?班上同學都可以乖乖地聽老師說話,就只有我的孩子會一直舉手插話,他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內心開始了鋪上了一層濛濛的灰,執行了〈這是為了你好〉的種種強迫手段,只因為我們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其實,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書中的星星超人說的:「不一樣,表示我的與眾不同啊!」
爸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變得跟他人一樣,而是要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然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依著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採用最適合的教養方式,陪著他、看著他發光又發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相信他與賞識他的。如此,真的就足夠了。
愛他,就不要因為擔憂而強迫他;而是身體力行,直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自序
天啊──牛仔很忙!
天啊──
妳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切肉?割到手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朋友自己生火烤肉?燒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鬼洗這麼多又重又大的碗盤、鍋子?摔破了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男孩穿粉紅色的衣服和鞋子?那樣怪怪的吧?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不讓孩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醫師
如果你有孩子,你要如何教養他們?還是你已經有了孩子,那麼你正如何教養他們?
聰明絕頂花樣百出,一顆心比棉花糖還軟、還甜美的米米,給我們的解答,保證讓人驚喜連連、絕無冷場。
其實,我每每讀著米米的撇步,就會有個一直閃出來的念頭,讓我想把它塞回腦殼裡;可是,讀到下一個段落時,這念頭又竄出來;最後,這念頭就像小精靈般,四處閃動,根本塞不回去了。這念頭就是:「米米,妳根本是外星人!不!你們一家都是外星人!否則,怎麼可能有這些超乎地球人習慣的教養觀和教養絕招?」
坊間的教養書,多如牛毛,為了因應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又無助,可說是月出好幾本,如果要認真,讀都讀不完。但是,米米的文字硬是不同。
米米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乖巧聽話、知書達禮、人見人愛;不教我們當孩子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要帶去治療;不教孩子如何可以考試不用愁、讀書攏免驚、拚上好學校。總之,她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米米家的迷路和DD,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的字寫不整齊,數學算不快,不會參加演講比賽、科學競賽、鋼琴表演,名字不會出現在學校門口高高掛起上面寫個「賀」字的紅布條上。
那米米要教爸爸媽媽什麼?
她顛覆了我們過去以為「嚴厲治兒」才是用心負責的父母。原來,「嚴教」是最輕鬆、最偷懶,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教養方式!像米米這樣稀奇古怪地養小孩,每天挖空心思,不打不罵,不念不罰,沒大沒小地教小孩,才真是教一整天下來,會四肢癱瘓、腦汁滴盡的辛苦育兒啊!
她教孩子什麼?
她教孩子做家事(什麼?這會耽誤孩子讀書的時間啊!);她教孩子不要背成語,寫文章「不走腦袋,要走心」(什麼!這樣考試作文不就死定了嗎?);她教孩子不要背《弟子規》,那會把孩子背笨了(什麼!那孩子的品格教育都不管嗎?);她教孩子考試分數不能代表你是誰,只是讓你知道你懂了多少(什麼!那孩子怎麼會努力拚成績呢?)。
可是,非常詭異的,米米像是會施魔法般,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漸漸成長,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猶如人間天使。
如果,你有一點外星人的基因,請好好珍惜,並記得隨時向米米請益;如果你是純種地球人,只好請你把米米的文字,照三餐服用,一直到孩子長大了。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老師
當我們的孩子被壓縮在「聽鬧鐘起床、隨鐘聲上課、放學後又安親」的模子裡;周遭樓房一直蓋,孩子沒地方遊戲,只剩千篇一律、毫無創意的社區公園可去。孩子難道不會在課堂上看向窗外,尋找雲端上的飛龍與獨角獸?孩子的小手小腳難道不會在他喘不過氣來時,鬆弛舞動一番?難道不會因為內在的心理衝突,而跟同學不小心起了口角?
當然會,但是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就得小心,因為很容易被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標籤,他的小身體就得等著被評估、確診、餵藥。很多的孩子在那五分鐘、十分鐘,或於第二、三次看診時,在親人、醫師兩方短短的對話後,就被開了興奮劑。然而,這些大人永遠不用為他們「創意力不足」或是「教養動能不足」還是「確診流程敷衍」的缺失負起責任。
當精神醫學信心滿滿地宣稱ADHD是一種病時,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卻察覺,這當中絕大多數成分是來自不穩定的社會標準所造成的流行現象。而今也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科學學者認同:過動症的快速形成,缺乏社會結構的反省。眾人若把問題的表徵一味投射到那些充滿主觀認定、鬆散而擴大的精神症狀評量表上,那麼,可預見的將會帶來一整個世代身心健康的斲喪,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病態。
由於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存競爭等因素,過度體制化導致兒童的心理情緒被強烈壓制、切除。結果是,人類在製造「服從的小孩」的同時,也為將來製造了一批一批「憂鬱而困惑的大人」。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歐美幾個國家皆有專家、團體發動大規模且長年的社會運動,要求成人反省社會結構變遷帶給孩子的壓迫,並立即投入「拯救童年」的改革。
米米的《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就是在實踐「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經驗談,是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對孩子有堅定信念,一路走來的陪伴。這當中,大人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我們也因而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的光,比星月還明亮;感受他們對外在人事物的連結,比春風還良善,比溪水還柔情。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澤爸,可以請教您問題嗎?」某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滿臉憂愁地走至我的跟前詢問。
「當然可以啊!」我回答。
「我的孩子被醫師診斷是特殊兒童,不過我跟他爸爸覺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有些情況想跟老師請教。」
「沒有關係,請說。」
「他在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他不喜歡跟大家玩,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融入其他同學?」
「妳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我問。
「是啊,他每次都可以做很久。」
「那就好啦,他做著喜歡的事情時,內心是快樂的就可以囉!」
「但是……」這位媽媽依然眉頭深鎖的模樣。
「放寬心啦,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孩子不在意,然後快樂就可以了。」
「但是,一般人就是要有朋友才會快樂,不是嗎?」
「我了解妳的擔憂。請拋開成見,同時把認知歸零,單純地重新觀察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然後,爸媽把這個『錯』給無限放大。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試著解開這位媽媽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多半是爸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死結。
〈不一樣,又怎樣〉是我在讀《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雖然短短的,但卻充滿著勇氣。因為現在的爸媽,相當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像是其他的孩子幾歲就會站了,怎麼我的孩子還在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大家都在補英文,如果我的孩子不補,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呢?班上同學都可以乖乖地聽老師說話,就只有我的孩子會一直舉手插話,他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內心開始了鋪上了一層濛濛的灰,執行了〈這是為了你好〉的種種強迫手段,只因為我們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其實,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書中的星星超人說的:「不一樣,表示我的與眾不同啊!」
爸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變得跟他人一樣,而是要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然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依著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採用最適合的教養方式,陪著他、看著他發光又發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相信他與賞識他的。如此,真的就足夠了。
愛他,就不要因為擔憂而強迫他;而是身體力行,直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自序
天啊──牛仔很忙!
天啊──
妳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切肉?割到手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朋友自己生火烤肉?燒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鬼洗這麼多又重又大的碗盤、鍋子?摔破了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男孩穿粉紅色的衣服和鞋子?那樣怪怪的吧?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不讓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