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不必喊破喉嚨 | 拾書所

管教孩子不必喊破喉嚨

$ 220 元 原價 220

用對了方法管教孩子,你就不必喊破喉嚨!
面對孩子違抗的挑戰行為,你應該要如何反應?
該如何讓孩子天天自己刷牙、把髒衣丟進洗衣籃裡、吃飯時注意禮貌?

就算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也會有令父母無計可施的時候!這類型的孩子很容易染上「讚美上癮症」,只做能夠得到父母、老師讚美的事。,但也因此而缺乏冒險的精神。父母該如何引導這類孩子?

本書內容包含「愛孩子的六大要領」、「訓練生活紀律的五大原則」。提供為了管教孩子而頭痛不已的父母們明確的方向,依循書中所提供的步驟引導孩子,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感同身受孩子難處的爸媽,而不是一個只知判定孩子對錯的爸媽。

善用本書的建議,你可以輕鬆的教好孩子,再也不必為了教孩子而喊破了喉嚨!

 

 

序言

學習當個有尊嚴的父母

一直以來,身為父母者總會遵循著社會所定下的規範,認為他們不但要對子女們的健康、安全與成功負責,還要負責孩子的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生活愉快,並受人歡迎。這也難怪人們會習慣去相信「父母萬能」與「服從即是學習」的口號,認為只要可以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小孩就不會成為任何人或社會的麻煩。

然而,孩子長大成人後是否會成為別人或社會的負擔,最重要的關鍵並不是父母是否有做到「萬能父母」,而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否美好。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孩子最想要的是,他們想要知道父母如何堅持原則,也想知道父母如何適度拿捏管教標準。他們希望父母能關心他們、參與他們的生活,並且在他們進入青春期的階段,父母能夠幫助他們在慾望與生活責任之間取得平衝。

有尊嚴的父母能為年幼及青春期的孩子訂定明確的規範,也願意接受彼此討論這些規範,及協商規範的修改,而且非得到必要時,他們才會使用命令與懲罰的教養方式。這類的父母能夠了解,父母與孩子都擁有各自的權利,也願意採取開放的溝通方式;他們時常會表達體貼與關心,並鼓勵子女們的獨立與自主,但是,由於孩子畢竟還年幼,所以他們並不會給孩子過度的自由與特權。

成為一個有尊嚴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研究報告還指出,那些原本對孩子專制、溺愛或忽視的父母,在學習有尊嚴的教養方式後約三到五個月之間,發現他們的小孩的行出現明顯的正向轉變。

在本書中,你將會看到有尊嚴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絕對不批評孩子,不會為了自己無法達到「萬能父母」的標準而有罪惡感,同時會盡量讓孩子試著去解決問題,而不會像個直升機父母一樣,隨時準備降落幫孩子排除一切障礙。這些方法不但以愛為出發點,建立在磐石般堅硬的溝通基礎上,讓你與你的子女在每天的生活裡都能得到些益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