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世代的幸福教養課 | 拾書所

滑世代的幸福教養課

$ 340 元 原價 340
被3C操控的親子關係、永遠長不大的「賴」小孩……
準備把手機和平板交給孩子時,你真的想好了嗎?
用童話陪伴孩子成長的王老師,這次將故事寫給爸爸媽媽;
只要多給孩子一點信任,教養也能很優雅!

66則來自教學現場的故事.10個在3C世代不能被遺忘的親子課題

◎信任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放手愛更多

露營時小虎隊被分配到了新帳篷,可偏偏帳篷少了一根支柱,孩子突發奇想準備用釣竿來代替,究竟他們的帳篷搭不搭得起來?

用大人的角度看問題,只想到孩子的教養對錯,卻忘了,他們只是孩子,看事情的角度和大人不同。讓孩子試著去解決問題,從困難裡找方法,他們會更有成就感,還能激發面對挫折的勇氣。

◎學習看見孩子的優點,打不倒的自信來自同理心

蓉蓉從小就踮著腳尖走路,被奶奶視為不正常的孩子,可是踮著腳的她彷彿離天更近、離自由更近了!該如何找到孩子的天賦,鼓勵他們勇敢逐夢?

孩子的好,為什麼以前總是看不到?把孩子告訴你的話,當成大人跟大人之間的談話,重視它,並試著理解它;認真了解孩子,別急著否定他們的感覺,孩子就願意為你敞開心門。

有大人以同理心看待、接納的孩子較有自信。因為他們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會相信──這世界上有人懂他。

◎別讓3C產品佔據生活,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養

阿祥在家裡三魂七魄就像被遊戲拖了去,而優雅老師則是不管走到哪裡,手機總會噹噹響不停,孩子的笑容、朋友的寒暄她看不見也聽不見,只顧著編輯照片上傳打卡。為生活帶來便利的3C產品,怎麼就讓親子關係變得冷漠又疏離?

能越晚給孩子3C就越晚給,沒什麼大不了。現代的孩子出生就有電腦基因,別擔心他們輸在起跑點。在孩子面前做好身教,聚會不拿出手機,親子時間不開電腦。3C是工具,教孩子如何駕馭它,而不是被它控制。

本書特色

1.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用「故事」帶你重新省思親子關係。
2.教學現場感悟X教養新提案,跳脫滑世代的制約打造美好親子時光。
 
前言

信任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來,從他呱呱落地,開始學走路、去上學,看著一個小生命在我們手上日漸長大,那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快樂。

因為快樂,所以我們與人分享。

迫不及待,日日在社群網站分享孩子的點點滴滴。

每次與其他父母見面,聊來聊去總不外乎孩子的生活與成長。

然後,我們看很多親子教養書,當然,包括你手上拿的這一本。我們也會去參加各種讀書會,聽很多有名或有經驗的人分享他們的育兒經。

我們盼望孩子越來越好,不希望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所以會保護他們,給他們最理想的成長環境:用最好的無毒家具,四處查找哪裡的保母最細心,哪一家幼兒園最棒。

這樣,就夠了嗎?

如果你細心回想自己的成長背景,在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成長環境,你會有很多驚人的發現──在當年,父母並沒有這樣對待我們。

過去我們的父母都生養比現在多的孩子,他們也不怎麼管我們,然而,我們也這麼一路走了過來。該讀書的讀書,讓工作的工作,結了婚,生了子,現在過得也都還不錯。甚至在我們那個年代,也很少聽聞什麼宅男宅女的新聞,好像一切就是這麼理所當然,人人都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是的,我們的父母不懂太多教育理念,以我為例,父母甚至沒有讀到國中,更別提參加什麼讀書會,什麼座談聽講與分享,然而,我也長大了。

我並沒有要你放棄做父母,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而是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裡,除了給孩子無窮的呵護與富裕的物質生活,能不能多給他們一點信任,信任他們很多事情都能自己來。

「孩子上大班了,還不會自己穿脫鞋子。在家有家長協助,到了幼兒園有老師幫忙。家長不放心,擔心孩子穿不好、穿太慢,那以後還要上小學、上國中,到時孩子怎麼辦啊?」

擔心孩子做不好自己的事,甚至怕他們製造更多麻煩,所以很多家長就把事情全打包自己來,說穿了,這不就是你根本不相信孩子有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嗎?

所以,我在學校常看到很多孩子,即使上了小學一、二年級,他們連繫鞋帶這種事情還要依賴大人。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是雙胞胎,住在同一個家庭,他們長大後依然會發展出自己的個性、特長與人際關係。因此,在教養孩子時,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和信任自己的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但現在孩子少,個個都是寶,所以大家把孩子捧在手心,走在路上怕碰著,出去外頭怕撞著。食衣住行,教育娛樂,玩什麼、怎麼學,處處可見家長呵護備至的痕跡。

一旦孩子習慣這樣被人保護,你怎麼怪他長大變成溫室裡的花朵呢?即使生理上長大了,心理上卻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莫怪長大出去讀書去工作,每逢週末還是把大包小包的髒衣服寄回家。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並不在於孩子,恰好相反是父母過度不信任孩子,因為我們吝於給他們成長學習的機會,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

想讓孩子獨立,我們應該要讓孩子能獨立思考。多給孩子一些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蹲下來平等地跟孩子對話,那麼,孩子自己的想法就會越來越多,獨立思維自然而然就會逐漸形成。

還有,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父母當然要愛孩子,但愛孩子的目的不是幫他做出每一個決定,替他決定朋友,替他決定讀書的順序……孩子的人生要能自己做主,那是大人無法代替。

最後,家長要能鼓勵孩子的獨立行為。很多家長因為不相信孩子能夠自己做好,往往承擔了孩子的一切,順帶也剝奪掉孩子成長的機會。這種做法,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可以永遠依賴家長,又怎麼學會自立,成為獨立的個體?

美國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認為,孩子需要經歷三個九年期才能成為健康、獨立的成年人:第一個九年,孩子對於父母是完全的信任和依賴,父母要對孩子完全承擔起責任;第二個九年,孩子學會信任自己並且漸漸學會獨立,父母的責任是能適當控制,但也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最後的第三個九年,孩子獨立自主了,父母退到幕後,只需適時提供支援即可。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信任。

信任是一種相互尊重、彼此瞭解的關係,它是比終日溺愛更緊密的。

溺愛孩子的家長,打心裡是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理的。

而信任孩子的父母,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孩子會因此更有自信、更愛父母,因為父母相信他們。

小時候牽著孩子的手,長大了,則要學著放手。只有信任孩子能成長、能學習,才是給他最好的禮物。

 

Brand Slider